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三国同人)[三国]小民之计(137)+番外

作者: 分野 阅读记录

陈宫太正直,没了办法,诸葛亮倒是歪想歪想的,想出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来,只是要施行的话,还得先跟曹昂打个商量。

诸葛亮专门请了曹昂单独说话,陈宫想,必然跟劝说小皇帝有关,十分好奇诸葛亮跟曹昂说什么,犹豫了好久,终究按捺不住,放轻了脚步走到曹昂屋外。

刚走过转角,撞一人身上,没叫出声便被捂住了嘴巴,陈宫大惊。

将军?

吕布比划手势,悄声,放开手,两人一块扒窗缝。

吕布高,扒上面,陈宫矮点,扒下面。

有吕布带头,陈宫坦然了。

都这么半天了,诸葛亮竟然还没说,只听曹昂道:

“我也学着公台冒昧叫一声孔明,可否?”

诸葛亮道:“公子的事,公台兄已经告诉我了,在下亦万分佩服,公子肯这么叫,那我也放开拘束,称公子子修。”

曹昂很喜欢诸葛亮的明朗,笑道:“如此甚好!孔明,有话请直言,勿需多虑。”

他那个老爹名声不好,小皇帝身边的人最恨的肯定是他爹,曹昂还以为诸葛亮要吐槽。

哪知道诸葛亮要说的不是曹操,而是曹丕。

诸葛亮先问:“子修和令二弟关系如何?”

曹昂心头一跳,坦言:“若说父亲那边我有什么舍不下的,唯有这个弟弟。”

诸葛亮皱了眉,面露为难:“如此……如此,我还是不说的好。”

曹昂却急了,道:“孔明可是知道有关曹丕的事?请快快告诉我!”

诸葛亮垂着眼,长叹,默了一会才说:“皇上,是曹丕从许都救出来的。”

外面吕布、陈宫撞了头。

曹昂吃惊道:“丕儿!?”

诸葛亮知道曹昂聪明,不需要赘述,对人告知亲人死讯,这种事情……可一不可二。

要不是没有办法,也不会想做这事。

曹昂果然十分关心,立即问:“皇上在此,那丕儿呢?”多少年没有弟弟的消息,曹昂难掩急切。

诸葛亮把羽扇放在案上,双手垂放膝头,正襟危坐:

“子修,莫急莫气,哎!我这样劝也是无用,可是……不能不告知子修。”

曹昂正正坐好,就是眼里现出惊疑的神情来。

诸葛亮一五一十,不添枝加叶,只偶尔加一句两句劝解,把隆中那天发生的事情前后说了。

曹昂半天没有言语,吕布在窗外听不到曹昂声息,越来越担心,忍不住走去推门,正看到曹昂仰起头,想把眼睛里滚出来的泪水重新收回去,可是无用,晶亮的水线顺着面颊流下来。

吕布心痛道:“子修!”

陈宫也站到门口。

曹昂这个人,虽然没什么雄心壮志,可是曹操能给他的基业,他说舍便舍了,为了刘协差点丧命,落个伤病不断的身体,几年来吃尽了苦头,半滴眼泪都没见过,就是眉毛都鲜少皱一皱,却在听到弟弟死讯后粲然泪下,无法克制。

诸葛亮想,先给曹昂一点时间,一会再来谈话。

站起来告退:“我先出去,子修……晚点再唤我。”

吕布伸出手,曹昂却推开吕布的手臂,对诸葛亮道:“叫、叫孔明看了笑话……”

诸葛亮拱手,不好说什么。

曹昂道:“孔明还有什么话,一起说了吧!”

诸葛亮迟疑,曹昂抹了泪说:“与其让我胡思乱想,不如请孔明告知的好。”

诸葛亮道:“我只知道当天发生的事,至于令弟如何救皇上出许都,如何到的隆中,一概不知,当时,皇上急怒晕厥,醒来后对此事只字不提,我怕惹得皇上难过,也没有特意去问,前两天,公台请华神医给皇上看诊,华神医言皇上郁积在胸,不是华神医说出来,我也不知道,皇上竟一直没放下此事。”

吕布倒了茶水给曹昂,曹昂喝了水,缓一缓,心里虽然剧痛不止,可是面上神情已平复了些。

“皇上……郁积之情恐怕不是为了丕儿。”

刘协那样子,好吃好睡的,看着没有哪里像“郁积在胸”的样子。

陈宫插言道:“皇上自小便被权臣控制,皇上的真实心意,早已藏得太深了。”

诸葛亮轻轻点头:“皇上无心江山社稷,既已脱离权臣之手,从此后再也不必看谁的脸色,何至于郁积成疾?我反复思来想去,也只有为了曹丕这一个理由。”

陈宫听不懂了:“孔明,你意……”

诸葛亮不再含混其词,直接道:“曹丕对皇上的回护,不一般,而皇上是这般善于隐忍的人,却一时之间失控到那个地步,直斥张飞等人是不是欲弑君,而且,还昏迷了三天之久。”

吕布吃惊:“三天!?”

曹昂喃喃道:“三天……”

陈宫叹道:“越是能隐忍的,往往心里负担越沉重。”

曹昂把身旁陪伴的吕布看了看,红着眼眶说:“孔明的意思,皇上和丕儿,是断袖之意?”

诸葛亮没想到曹昂这么通透,话都没说尽,已经道出来,再不迟疑,把盘算的主意说出来:“敢请子修……为天下黎民计,权且先骗过皇上,如曹丕未丧,皇上心中有所欲,便存其志。”

陈宫不以为然:“便真是那样的关系,如何能怂恿皇上行那……”

想说那是不端之事,忽然想起吕布和曹昂,陈宫硬生生刹住。

第82章

诸葛亮捡起羽扇,摇摇:“先文帝宠爱邓通,开创文景之治,文帝时,乃是自春秋而始,数百年来百姓最为富足安乐的太平盛世;后武帝宠爱卫青、霍去病,一绝匈奴之患,光耀千秋万代,一点私癖,何妨成就明君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