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他乖巧又能干(59)
姚青云帮着烧了半个时辰火,眼看要误了时辰,忙背上书袋一溜烟似的跑出院子。
小汉子走后,姚沐儿与夫君将陶罐搬上板车,拉着去了西街。
“姚老板与沈老板来了!”
“是鸡汤,我闻见香味儿了!”
“还有芋头,难不成是芋头鸡?”
刚到摊位,便有食客在巷口等着,瞧见二人一双双眸子泛起绿光,宛如饿狼。
“今日推出的新菜是竹筒芋头鸡,只烧了五十份,先到先得,来晚的食客只能等明儿了。”姚沐儿边与夫君支着食摊,边笑着说。
“什么,只有五十份?!”
“姚老板先给我来一份!”
“也给我来一份,再来俩馒头,一碗骨汤!”
“沈老板,竹筒豆腐还卖不?”
沈季青道:“卖,跟芋头鸡一样,只有五十份。”
姚记生意红火,竹筒豆腐往日卖出两百份,还有那吃不到的,如今每样只卖五十份,食客们听后生怕自个儿抢不着,银钱掏得更快了,夫夫俩竹筒还没蒸上,已经被预订走了三十份。
过了早食时辰,街上百姓少了些许,姚沐儿与夫君忙活大半个时辰,总算有了歇息时间。
“夫郎,喝水。”沈季青打开竹筒塞,将水递给夫郎。
姚沐儿接过去喝了一大口,随即掏出帕子擦擦额角,瞥见夫君额头上也沁着汗珠,踮起脚帮着擦了擦。
“小两口感情真好。”
忽然听见陈阿婆声音,姚沐儿吓了一跳,红着脸颊将帕子收了起来。
“陈阿婆,这些日子怎么没见您来镇上卖菜?”
“老了,身子骨不行了。”
陈阿婆瞧着,面容比之前憔悴了许多,姚沐儿猜出陈阿婆染了病,见人不想说便没细问,让夫君打了一碗骨汤来。
陈阿婆连连摆手,“使不得,我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婆子,可没少沾你们夫夫的光。”
“阿婆,骨汤不值钱,您就收下吧。”
陈阿婆要给韭菜,姚沐儿没要,谁知晚上回到小院,在空掉的竹筐里发现了一小把韭菜。
“沐哥儿买韭菜了?”沈氏瞧见随口一问。
“没有,是陈阿婆送的。”
沈氏闻言,叹道:“陈大嫂是个好人,可惜摊上了个不孝顺的儿子。”
见小院里气氛不对,沈氏忙笑着道:“不说这个,家里还有些鸡蛋,正好可以用来炒个韭菜鸡蛋吃。”
“哎。”
姚沐儿转身要进灶房,沈氏叫住他道:“娘来。娘手艺虽没你好,炒个韭菜鸡蛋还是成的。”
“娘做的面条好吃。”
“明儿就给你做。”
姚沐儿弯起嘴角,“好。”
与夫君清洗完竹筒,扭头望了眼燃着油灯的柴房。
夫子留了功课,弟弟一回家就将自己关进柴房,已经小半个时辰没出来了。
“我去看看青云。”他起身道。
姚沐儿进屋将今日买的果脯抓了些,走到柴房门口,叩响木门。
“青云,哥进来了。”
里头窸窸窣窣一阵,见弟弟没拒绝,姚沐儿推开门迈进柴房。
“哥。”小汉子有气无力唤了声。
姚沐儿见弟弟没什么精神头,还当人病了,伸手探了下额头。
“没烧。”
“我没病,就是被夫子教训了一顿,觉着有些丢脸。”姚青云垂头丧气道。
“因为入学测试?”
姚青云点点头。
“你刚入学,连怎么作诗都不知晓,测试没做好情有可原。”姚沐儿安抚弟弟。
“我晓得。” 想起学堂上发生的事,小汉子纠结再三,还是没能说出口。
他朝自家哥哥笑了笑,“哥我没事,只是教训两句,睡一觉醒来便忘了。”
“没事就好,若是在书院被欺负了跟哥说。”姚沐儿揉着弟弟脑袋道。
“哪有人欺负我,书院同窗们都对我挺好的。对了哥,我还瞧见姚汉林了,他在甲子班,今年要下场考秀才呢。”
姚沐儿眼里露出一抹困惑,“姚汉林?”
“二叔家的姚汉林啊,跟我年岁一般大,你忘了?”
姚沐儿想起来了,二叔自从考上童生便很少回家,听姚桂芝说好像娶了镇上哪家小姐,逢年过节倒是回过几趟老宅,后来跟爹与后娘不知何事生了嫌隙,便再也没回过姚家村。
“咱们都好几年没见过姚汉林了,没想到你还记得他呢。”姚沐儿笑着说。
小汉子挠挠头,“其实我也不记得了,是他主动来找我说话的,还把自个儿用不上的书本借我看呢。”
“哥,姚汉林去年考中童生了。”
“去年,十三岁便考中童生了?”姚沐儿很是意外,不过转念一想二叔也是童生,表弟能考中也就不足为奇。
“是啊,听说排名还很靠前,若是今年考中秀才,就可以去县学念书了。”
姚青云一脸向往,“今年是不成了,来年我一定要考中童生,然后参加后年院试!若是能考中廪生那就更好了!”
廪生每月有廪食拿,还不用交束脩,能省下不少银钱买书本。
姚沐儿知弟弟心中所想,没再打扰他温习功课,只叮嘱两句累了便起来走走,随后起身出去了。
日入时分,一家四口吃过晚食,各自回屋歇息。
姚沐儿与夫君在堂屋,对着油灯收整今日赚的银钱,每数出一百文便用麻绳串起,一共串了九串铜板,还余六十四文。
姚沐儿心头一喜,因为激动面颊微微透着抹粉色。
“去掉本钱今日净赚三百八十九文!”
好多银钱,这是姚记食摊支起来,赚得最多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