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覆国之爱(337)

作者: 凤初鸣 阅读记录

文康接到回奏,沉思良久,命秉笔主簿写下国书,先贺昭华正位称帝,再贺恢复河山。最后希望于两国边境的邗河会猎。

高大坚固的郯城如往常般平静,不同的是,城楼上耀武扬威的齐国王旗已经被扬眉吐气的燕国王旗代替,城中秩序井然,没有受战争太大影响,被水淹过的房屋大多也被修理好了。

为了避免扰民,燕军仍驻在城外。大营内,昭华接到国书微微一笑,传示众臣。

照例由杨蠡先发言:“齐皇在威胁我们。”

凤逸抢先说:“谁还怕他不成?他既然贺我皇正位,就该派品秩高的使臣来送国书才是,如今只派个普通信差来,分明是故意藐视皇上,还说什么请皇上会猎于丹江,想恐吓我们。”

“是啊。”南敬亭附和说,“齐国精锐大军都在北骁国边境上驻守,他拿什么恐吓我们。”

昭华等众臣发表过意见,才说:“现在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杨蠡先回奏:“我们应当趁胜追击,迅速扩大战果。”

接下来是位于丞相位次之后的大将军南敬亭回奏:“陛下,我们应当保住战果,派大军牢牢守住边界,如果再轻启战端,一旦有失,那么我们先前所得就会毁于一朝,前功尽弃。”

然后,司农大夫,御史大夫等人也附和,意思是如果现在进攻齐国,万一不胜,会毁了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不如现在这样划江而治,各安一方。

昭华没说话,拿眼看向岳青槐。

岳青槐上前回奏:“如果我们现在划江而治,虽得一时苟安,然而终是不长久,齐国腾出手来,整顿兵马,再次侵犯我国,那该如何?”

杨蠡,凤逸等人纷纷附和。

等他们说完,昭华站起来,身形如山,态度坚定,道:“朕决定北上与齐国决一死战,不接受划江分治,定要为国民谋一个长治久安。”

当即发下虎符,命南敬亭为征北主帅,陈之武为先锋,休整后率十五万大军北上伐齐。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预告:复国之战打完就是灭齐之战。大将军不直接打小华,绕过去打他的后方。小华怎么办?在大战略上不可以出错。

毛爷说:要痛打落水狗,不可以给他反咬的机会。

小华说:毛爷说的对。

亲们对小康的赎罪方式能理解咩?能咩???

第137章艰苦僵持(捉虫)

昭华凑集了十几万的军队北上伐齐,十几万大军除了最初攻克三关的三万强兵,还有卫国留国友军三万,以及去年招的经过训练的壮丁四万,以及最近招的新人数万。由最初在平南郡深山暗中操练的精兵挑选数千做什长,带领这些人日夜操练,已经做到令行禁止,可以一用。再加上新近取胜,士气正旺,每个脸庞都洋溢着兴奋和迫切,渴望着杀敌复仇。

大军在郯城外集结待命,南风劲吹,战旗猎猎,剑戟林立,闪烁寒光。

昭华看着面前的威武之师,手里抚上“不光”剑的剑柄,心里忆着送剑老者的话:“圣君所用的仁德之剑。以智勇为剑端,以忠义为剑刃,以礼仪为剑柄,以诚信为剑背。以五行来运作,以阴阳为开合,上可决浮云,下可断地维,一旦使用,匡正社稷,四海听命。”

全军肃立,听候君主下令。

昭华扫视众将士,缓缓开口:“大家可知,我们这次北上伐齐是为了什么?”

众将群情鼎沸,震臂高呼:“报仇雪恨,报仇雪恨。”

昭华抬手示意,微微一笑:“不,我们不是去报仇。”

众将士安静下来,盯着他看。

“我们此去是替天行道,吊民伐罪。”昭华坚定的声音顺着劲风,传向将士。

“齐国盘剥百姓无度,君王暴虐奢侈,废先王明德,侮神灵不祀,奴役百姓,其罪显闻于上帝。我燕国奉天讨罪,举仁义之师,以安民心顺天道。”

冠冕堂皇的话之后,军师岳青槐传下军令:“此去齐国是为替天行道,不为泄愤报仇。要严肃军纪。第一、不得损害庄稼。第二、不可奸/□女。第三、不得烧杀抢掠。违令者重惩不怠。”

凤逸疑惑地瞧他:“陛下真的肯放下复仇之念?”

昭华笑拍他的肩,道:“治国者当以国本为上,以民心为上,怎么可以复仇为上。杀戳本伤天和,不得已而为之,当然不可乱开杀戮。”

凤逸有些明白了,心里嘀咕:“那你打算拿那个人怎么办?”

号角阵阵,鼓声隆隆,伐齐之师在誓师之后出发。一路上,燕军势如破竹,攻破城关,但是对百姓却秋毫无犯,也无大规模的扰民之举。原来害怕昭华会为以前受辱而泄愤屠城的百姓们放下心来。

雨声沉沉,暗云层层,大雨如密箭飞射,直射人心的心头。风声、雨声一阵急似一阵。

齐国皇宫内,皇帝看着奏报,盈盈灯光照得他的脸上明灭不定,一会儿凝重威严,一会阴沉扭曲,很是可怕。

太傅何恬道:“看来昭华野心不小,非但要复国,他还要灭齐称霸。”

文康点点头。

“臣以为还是把大将军召回来吧。”

“可是,北骁国那边怎么办?”

“陛下放心。”何恬很有把握地说,“近一个月我们与北骁国都没有大的战斗,只有一些零星搔扰。依臣看来,北骁国内部将有变乱发生,战事即将就会结束,到时可以撤回大军。”

“报陛下。”内侍进殿禀报,“大将军回来了。”

“快传。”文康又惊又喜。

公孙昌进殿行礼。

上一篇: 碧玉箫 下一篇: 七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