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覆国之爱(338)

作者: 凤初鸣 阅读记录

“大将军未奉召回都,可是有急事?”

“臣听说燕贼叛乱,包藏祸心,进犯我国,臣内心忧急,等不及皇命便星夜回都,请陛下恕罪。”

“大将军这次回来,带了多少兵马?”

“臣此番回都,未带失马,只有臣一人。”

“什么?”文康惊讶地站起来,“你不带兵马回来做什么?你一个人上去跟燕国人拼吗?”

“陛下。”公孙昌从容禀报,“昭华颁下废奴令,许多奴隶都踊跃加入,这些人战意很强,是冲着昭华向他们许诺的自由,虽然勇敢,但是心存生意,且不熟愁战阵。臣只需带一支不怕死的军队,就可击败他。”

“你未带兵马,是想带禁卫军上吗?”

“不。禁卫军是保护陛下的,不可轻动,臣自有办法。”公孙昌很自信的保证。

文康将信将疑。

何恬说:“大将军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必有谋略,请陛下放心。”

文康暂时相信,颁下皇令,命公孙昌为伐燕大将军,出击燕军。

满朝文武都在翘首以待,看大将军未带一兵,如何击退燕军。

公孙昌并未到都城外调遣各地的散兵,而是到了囚牢。

牢房内,阴森恐怖,便溺臭气塞满牢笼,哭喊声不绝于耳。

公孙昌命人提来所有死囚。因为齐国以严刑峻法统治百姓,再加上犯罪连坐之法,所以牢内死囚很是不少。很快集中了数千人。

做为一名合格的军事统帅必须通晓人性。公孙昌很明白人贪生怕死的心理,所以对死囚如此说:“去打燕国人,赢了,你们就不用死。”

然后又开出诱人的条件,在战斗中杀敌的,可以不用死还可以赏军功。在战斗中牺牲的,赦免被连累的家人,并厚恤亲属。

再恐吓一句,在战斗中后退或作战不力的,不但死刑照旧,而且还要连坐家人亲戚,甚至邻居。

囚犯欣然接受了这个可以翻身为人的机会,拿起了武器。

公孙昌看着他们脸上誓死一战的激情,脸上溢出笑容,望向南方。

昭华,你有什么了不起,你可以鼓动奴隶出战,我也可以鼓动囚犯拼命,看谁强得过谁。

燕领军一路朝齐国都城进逼,在滕州遇上强烈抵抗,昭华亲自督阵,加紧攻打。

公孙昌审时度势,见国都城高墙厚又有禁卫军守护,短期不会有危,于是不与燕军主力面对,带兵直接南下,打算进逼燕都,迫使昭华回撤。

昭华看出他的用意,不肯被他牵着走,细细谋划战策。

南敬亭有些着急:“国都是重中之重,万一有失,则军心大乱,民心不稳,臣建议立即率军回师援助。”

昭华对南敬亭说:“公孙昌是齐国名将,不是三关那几个平庸齐将能比的,我们绝不可大意。他避开我们,是想直接杀到燕城,凌犯宗庙陵寝,逼我回军护卫都城,这招确实很毒,可是他要过郯城一关也不容易。

你守在郯城,只守不出,只要死死守住城池十日拦住他,待我们打下滕州,再合军把他一举消灭即可,你切记只需守城十日,不用跟他死战。”

南敬亭领命,率一万人守在郯城。昭华继续率领主力加紧攻打齐都南部的重镇滕州。

公孙昌率着囚犯组成的前军六千,城镇兵一万杀到郯城下,见郯城城高墙固,硬攻不能,寻思着如何把燕军引出来在城外决战。

于是命兵士在城外叫骂搦战,南敬亭记着昭华的嘱咐,守城不出。

一连三日,齐兵在城下叫骂,言辞不堪入耳,把城内燕军祖宗十八代都骂了遍,南敬亭气得直跳,几次欲冲出去与齐军决一死战,被手下偏将拦住,只好忍耐。

公孙昌见燕军守城不出,命兵士继续辱骂,骂得更加难听,搬出来昭华在齐宫为奴的事,如何为脔宠,谄媚齐皇,任人压在身下如何如何下/贱不堪,无比淫/荡。

南敬亭和将领怒得目眦欲裂,再也忍耐不住,纷纷操起剑戟冲出去,有个别头脑清醒的将领拼命拦阻,哪里拦得住,也跟着举起武器冲出去。

公孙昌见燕军冲出,命人击鼓冲锋,做了士兵的囚犯们呐喊着冲出大营,接着燕军,拼杀起来。齐军个个拼命,如恶虎下山,只见弓弩齐发,剑戟相逼,势如风雨。

燕军自开战来没遇上强敌,没见过如此悍不畏死,凶如野兽的兵士,一时慌了手脚。

公孙昌亲自上阵杀敌,利矛到处血肉横飞,连杀几名燕军将领,燕军胆寒后退,前军溃散,后退时又冲散后军,依次溃败,被杀得大败。

南敬亭率残兵败将逃到兰陵关,紧闭城门不出。公孙昌没有继续攻击,直接率军南下进逼燕国都城。

战报传到齐都,齐国大臣们都兴高采烈,只有文康听说公孙昌为激燕军出城,居然大肆侮辱昭华,气得踢翻御案,大发雷霆,将寝宫所有花木砍烂。

留守燕都的丞相杨蠡负责军需后援,征来的壮丁训练好之后都全数供给大军,可用的男丁也前去运送粮草,都城内只有老弱妇孺和各衙署的吏员,和各府第的家丁。都城内的大臣们都十分惊慌。

坏消息接连传来。

正如昭华所料,北骁国内出现政变,皇帝赢奉明扳倒了秦丞相,一力整顿内政,文康得知,迅速换了态度,致国书贺明帝铲除政敌,又提出归还所占城池和战俘。明帝也顺水推舟,停了战事,签了和约,归还了齐国战俘。

在北骁国边境的齐军精锐主力在左将军冯祯率领下迅速南下逼近燕军,企图将其一举歼灭。

上一篇: 碧玉箫 下一篇: 七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