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覆国之爱(342)

作者: 凤初鸣 阅读记录

凤逸追在昭华后面发急:“陛下怎么可以这样以身为饵,万一……”

“没有万一……”昭华打断他,“此战若败,我军死路一条,先前的复国之战前功尽弃。所以一定要倾尽全力求胜。”

次日,昭华亲自引一万军攻击齐军营垒,凤逸也领了一万人马在侧翼列阵进攻。

旌旗遮盖日月,矛戟闪烁寒光,千军万马冲过来,踏碎宁静的黎明。

齐军严重阵以待,公孙昌下令:“众将士一定要奋勇争先,若是胜了,必要追逐杀敌,也无须别的,只将那伪皇帝格杀即可,不用留活口,本将军重重有赏。”

杀声震天,日月无光,大地颤抖不止,草叶上的白霜也被蒸蒸杀气吓得无影无踪。

公孙昌率将领列阵而行,一排排甲盾步步推进,连绵的方块阵营坚不可摧,黑衣黑甲如天边黑云。

弓箭手掩于厚盾之后,连连放箭,燕军也以弓箭还击。

齐军使出了看家的强力连环弩,箭如急雨,燕军骑兵纷纷被射下马来,后面的骑兵仍然舍生忘死拼命往前冲。

昭华持剑冲入敌阵,连连砍杀数名敌将,鲜血染红战袍。

训练有素的齐兵结成方阵,将冲过来的燕军骑兵分割包围。

燕军骑兵被箭矢射落,或被围上来的齐兵砍死,有的临死前还将长矛刺向敌人,活着的人拼尽全力向王旗靠拢。

一支流箭射来,正中昭华左肩,护卫左右的侍卫们一阵慌乱,很快结成严密的圆阵,护着昭华后撤,所有残存的燕军竭力跟着王旗败走。

公孙昌见状,亲自率主力大军倾巢追击,冯祯苦谏:“南人向来阴柔,昭华更是多诈,其败不可信。”

公孙昌略略判断了一下眼前局势,想昭华爱惜人命,怎会让这么多兵马过来送死诱敌,况且,燕军将领们也断不肯让主帅冒这个险,以身诱敌。消灭对方主帅的机会就在眼前,如果失去,则时不再来。

想了想,最终还是求胜心切,不肯听冯祯劝告,亲率大军追去,只留冯祯留守营垒。

这时南敬亭,龙蟠各率两万兵,为两翼从间道绕到齐军后侧,断绝粮道。岳青槐亲率三万大军,从中间杀出将齐军截为两段。陈之武率兵包抄至齐军之后,待齐军攻进山谷之后,控制谷口,断了齐军后路。形成了大包围。

又以数千精兵监视齐军留守部队,使他们不能和主力会合。

公孙昌见状,急使人调后军,探马来报,后军已经被岳青槐率军扼住,无法会合。为妨被分割歼灭,公孙昌命全军修筑工事,筑成长垒,死守待援。

其间齐军数次组织突围,只是齐军已经先失了地利,被燕军结合地势,堵住谷口,凡有齐兵冲出,都被居高临下的乱箭射回。

被困山谷,公孙昌只得飞奏求援。

齐军主力被围的消息传到都城济州,朝野震惊。文康急命搜集全国留守部队,配合两万禁卫军,援救齐军。

燕军阵营里,凤逸正埋怨护主不力的侍卫观涛:“你是干什么吃的,居然让皇上受了伤?”

观涛愧疚地低着头,不敢出声。

凤逸骂完侍卫又埋怨军师岳青槐:“居然出这等馊主意,让陛下冒险诱敌,万一圣驾有危,那不是全完了。”

“你不要怪他,战场刀剑无眼,哪能不伤毫发?况且我也不是第一次受伤。”昭华让随军御医拔出箭矢,包扎好伤口。

臂上的伤口阵阵疼痛,几年前的旧伤也跟着疼起来,那是游历外国时被盗匪所伤。后来,文康曾抚摸他的伤口曾说:“若朕在,必不会让那人得手。”

如今思来,徒留感慨。

“凤,随我回郯城征调人马。”

“可是,你的伤……”凤逸担心地看着他。

“这点伤不算什么,战事要紧。”昭华起身穿衣,“齐国遍搜军队,援兵很快就会到,为防止齐军内外合围,我们要急调大军,不可耽搁。”

昭华回到国内,传下号令,尽召十五岁以上男子从军组成打援军队。并亲自鼓动:“凡是从军的,一概赏爵一级,亦不需你等上阵杀敌,只要守住丹河,不让援军打过来,就是大功一件。”

平民奴隶们听了心思大动,不需上阵冲杀,只要阻住齐军援军过河,就可以算成军功,可得赏爵赏钱物,这样的好事很难得。

很快,昭华召集五万多临时拼凑的新军,命凤逸领着直插铜关,阻挡齐援军,断绝粮道,彻底阻断齐国都与公孙昌之间一切联系。又命杨蠡筹措粮草,再修书给东林国,西楚国君,恳求援助。

西楚国派两万精兵帮助包围,还支援了十万支箭。

齐军被围困于山谷之中,粮草日渐缺乏,只得宰战马,割死尸而食。天寒地冻,人心浮动,濒临绝境。公孙昌见形势危急,将所有精锐分为几个编队,分别突围。下令只要有一个缺口被打开,其他编队立即跟上突围。

岳青槐预选射手,占据地形,四面埋伏,万箭齐发,如暴雨倾盆。

士兵被乱箭射倒,被马蹄踏翻。热血浸化积雪,人马相践残尸纵横,惨呼之声不绝于耳,如人间地狱。

齐军冲围数次,皆被射回。公孙昌又气愤又焦急,选精锐军穿重铠,亲自执盾操戟,身先士卒冲击敌阵。

箭如雨下,齐军纷纷被射倒,活着的人在公孙昌的带领导下,踏着同伴随的尸体仍然不怕死地往前冲。

昭华见公孙昌勇猛忠义,感叹:“真是忠勇壮士。”

岳青槐道:“臣知道陛下爱贤敬才,可是公孙昌此人,必不会为我所用,陛下不可心存爱惜,请早下决断。”

上一篇: 碧玉箫 下一篇: 七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