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覆国之爱(343)

作者: 凤初鸣 阅读记录

昭华眼神深邃,犹豫一会儿,举起手臂挥下:“传令,格杀勿论。”

又一阵密集的箭雨,向突围的齐军主帅方阵射来。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小康面临艰难选择

A 继续打下去。

B 割地求和划江而治。

C 投降。

小华面临的选择同上。

A 继续打。

B 接受割地求和。

C 接受投降。

明天要开学了。可怜的暑假就这么过去鸟……

第139章屈己求和

平邑一战,齐军主力被全歼,尸如山积,血染河红。战死的士兵和马尸堵塞谷口,鲜血染红整个山坡。

经此一役,齐国元气尽毁,覆国之危已在眼前。

冯祯临危不乱,以智计率留守残兵逃回齐都济州,面见皇帝,禀报:“臣率军与燕军交战,可惜燕军抢先占据有利地形……”

“你只说结果如何了。”文康狠狠地瞪着血红的眼睛。

“我军被燕人引入包围,又被切断后路,断了粮道,断了后援。被重重围困,粮草日乏,杀战马割死尸而食,困于绝境。”

“大将军怎样了?”

冯祯哭倒在地:“大将军率军分队不分昼夜轮番突围,亲自操戟冲击敌阵,敌军万箭齐发,大将军身中数十箭,犹力战敌军,大呼向前……”

文康脸色惨白,嘴唇颤抖,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么说,我齐军十几万精锐就这么……”

落月赶紧将他扶着坐稳。

旁边的太监过来端来茶水,心慌手抖,茶水洒在皇帝的身上。、

文康一腔怒火移到他身上,一脚踹过去:“你也想趁机造反?拖出去砍了。”

侍卫立即过来把那人往外拖,那人吓得浑身抖成筛子说不出话来。

高大的寝宫里静寂无声,所有人吓得不敢喘大气。

文康一抬头看见旁边的屏风,上好硝子石制成,刻画着南方水乡风景,宁静淡泊的水墨画,是昭华最喜欢的,一直摆着两年没有换过。

忽然想起许久前那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迁怒于人和物,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算了。”文康叹了一声,“朕不想杀人。”

殿内的人松了口气。接着皇帝又下令:“都退下去吧。”

赶走众人,寝宫安静下来,文康心气难平,拔出宝剑向殿内砍去,除了那架屏风,所有陈设全被摔了。

摔完能摔的东西,文康步出殿外,见外面侍立的人个个吓得面色如土。

文康揪住一个侍卫,恶狠狠道:“怎么?吓成这样,以为朕败了吗?”

侍卫压住颤抖:“陛下英明神武,怎么会输给一个奴隶?”

文康松了手,忽然一笑:“说得对,朕不会输给他。”

半晌,文康开了口:“击响景阳钟,急召众臣入宫议事。”

很快,文武重臣齐集建章宫正殿,甲士依然持戟立于阶前,臣子依然敬谨持重,只是威严宏伟中透着一股沉重的不安和惶恐,仿佛风雨欲来。

御座上的文康待众臣就位后,先告知眼前的情势,道:“依众卿看,国事败坏如此,该如何是好?”

按规矩,由众臣之首的丞相先奏事。

袁子益启奏道:“我齐军主力被歼,眼下情势不利,臣以为还是遣使与燕国议和为好。”

“什么?”冯祯气急越次发言,“我齐国堂堂上国,居然要向一个叛乱的属国求和,国威何在,君威何在?”

“左将军请注意用辞。”袁子益反驳,“是议和,不是求和。”

“那还不是一样吗?抠什么字眼?”

“怎么一样了?不议和怎么办?我齐国精锐主力先战北骁国,再战燕国,已经消耗殆尽,还拿什么和人斗,再斗必有亡国之患,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可是都城还有三万皇家禁卫军,陛下还可以发下皇令,尽召国内青壮男子从军,誓死抵抗燕国。若是此时求和,我齐国先前打下来的陈国、魏国诸国民众,会小看我国,到时伺机而动,各自作乱,我国将面临分崩离析之患。”

“冯将军,好男儿不可凭血气之勇,要以大局为重。”

“好男儿要尽忠王事,你不要阻我尽为臣之道。”

两人争执不让。于是,朝臣分为两派,是继续打,还是议和,议论不休,几乎吵了起来。

文康面色凝重,眼眸黯然转向何恬。

何恬听了朝上诸臣意见,拧着愁眉想来半天,道:“臣以为,还是议和较好。”

众臣皆知皇帝向来看重太傅的意思,都噤声不言。

何恬道:“那昭华亡国后沦为一无所有的奴隶,尚且能够一朝翻身,陛下英明盖世,又有如此众多贤良臣工辅佐,何愁不能重振我齐国雄风。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先把局势缓下来。他们用反间计,我们也可以用,他们储粮练兵,我们也可以征全国壮丁,重练精兵,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时间转寰。”

“那么,怎样让他接受议和条件呢?”文康终于开了口,众臣听他这么问,已知皇帝是同意议和,对于向来骄傲的皇帝来说,能做到这一步,实在是令人惊讶。

何恬说:“可以重新划定边界。”

冯祯反应迅速,立即明白过来,气道:“什么叫做重新划定边界?难道要把先前的边界后撤?这不是割地求和么?”

“只要能定下和约,这样也不是不可以。圣人说得好:‘降心以相从,屈己以求存’,最好还是先示弱,麻痹对方,再图后事。”何恬耐心说服。

“可是圣人还说:为将之责大于守土,未战而失国土,为将者之大耻也。”冯祯立即反驳。

上一篇: 碧玉箫 下一篇: 七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