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覆国之爱(348)

作者: 凤初鸣 阅读记录

林御风一看,是侍奉父亲多年的林府老管家。

老管家上前拦住:“公子,你不能去啊,你这样去非但找不来援兵,还难免一死。”

“怎么?”

“燕军将国都团团围住,公子突围不是送死吗?再说,昭华已经和各国有约,打下我齐国,利益均沾,土地瓜分。如今各国都来落井下石,哪里肯发兵相助?你这样去不是白去吗?”

林御风面色惨白如死,道:“你说得有理,可是我林家忠烈,怎能在此国难当头,不与君上分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烈丈夫。你快让开,不用多说。”

老管家只得松手,哭道:“若那昭华念及旧情,放你突围,公子可千万不要再回来了。”

凤逸急急奔入大营,禀报:“陛下,齐军有人突围。”

“什么人?”

“是林御风。他打着林字旗号,可能是想陛下念及旧情,放他离去。”

昭华怔了一下,不动声色地下令:“打开缺口,放他出去。”

“可是他是去搬救兵。”凤逸着急地提醒。

“让他去。”昭华简单地扔下一句话,埋头盯着案上的文书,显是不欲再谈。

凤逸不解,只得下去传令。

帐中一片沉默,岳青槐问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齐皇?”

昭华没有回答,反问一句:“依军师的意思呢?”

“待城中乱象一生,杀进城去,受降之后,处死齐皇。”

昭华不置一词。容乾忍不住插嘴:“难道陛下还要留那文康一命?”

“没错。”昭华说道,“只要他现在投降。”

“陛下。”容乾有些发急,“难道忘了前车之鉴,亡国之耻?”

昭华望着帐外面有饥色的士兵,缓缓而道:“开战总是有伤天和,杀戮更非我所愿,为复国已经伤害不少无辜,开战以来更是死伤无数,每每念及于此,我心里辗转不安。如今济州城内粮草日尽,受苦的还是寻常百姓,如果文康能早日投降,少连累无辜,尽早结束战争,我就放过他。你可以向城中射书转告我的意思。”

“陛下说得是,为了减少伤亡损失,不妨暂且放过文康。”容乾有些失望,但是表示理解。

斗转星移,春来秋去,燕军围住齐都城,期间攻了几次城,攻不进去,便在城外安营围困。

齐都济州城内一片凄惨,粮食日益减少,变乱之相已生。禁卫军困守不敢出战,袁子益无计可施,拖病不出。纪淳风奔走四城,到处搜集城内粮草,强迫富户捐粮,按人口配给。

城外燕军粮草也渐渐减少,伤亡日增。昭华日夜巡视军营,为将士们打气,激励军心。燕国司农押粮草过来,自征战以来,扩军十数万,粮草消耗巨大,这次送来的军粮大多以红薯为主,昭华看看粮车,没有说话。

司农惶恐道:“臣遵陛下旨意,不可搜刮百姓,为留够来年春耕的种粮,所以……”

“很好。”昭华拍拍粮车,“做得好。”

岳青槐在旁说:“陛下不许惊扰齐国人,又不忍盘剥燕国人,可是我军的处境艰难,平邑之战后,我军裁汰过伤病老弱,还有十万大军围城,每天消耗巨大,天气日渐寒冷,再僵持下去……”

“放心,文康挺不到来年春天。”昭华很自信地望着济州城楼。

文康登上城楼远望,琼林楼,是济州是高的城楼,那一年他陪着昭华登楼远望,恍惚间仿佛看到了故土。这一年,只有他一人登上城楼,看城外燕军阵营连绵一片,士兵整齐地列队而行,却不见记忆中那金冠银甲的人出现在视线中。

只得黯然回宫,一路上见路边都有冻饿而死的孩子和老人,越看脸色越是凝重。

“禀陛下,林公子回来了。”郑无离过来禀报。

“什么?”文康难以置信,睁大眼睛。“快传他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小康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炮灰,哦,不对,炮灰数是论万滴,不能论个算

下章:安排小林结局,小康最后反省,反省的比较到位。

快结尾时小凤要放缓更文速度了,结局和开头一样重要,得好好考虑一下。从昨天起隔日更,好么?好么?

第141章亡国之憾

林御风进殿,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几无人色。

文康盯着他:“你可寻来援兵了?”

“没有。”林御风低下头,“昭华与各国相约,打下齐国利益均沾,许以土地,所以……”

“我国与东林国世代婚姻,他们也不肯相助?”

“自从姬贵妃暴亡,东林国对我国心怀不满,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昭华已经遣使向东林国求娶小公主为皇后,连聘礼都下了,还许诺打下齐国把东郡三百里地割给他。东林国主已经答应,还支援给他一万匹战马。”

文康然一笑:“是那个英气勃勃喜着男装的小女孩么?倒也配他。”

林御风悲怆难言,无言可慰。

“可有粮草?”文康又问。

“也没有,我国连年用兵,再加上开挖豹尾河,用士兵及民夫数十万,耗尽储粮,先前灭的陈国、同国、中山等国境内都蠢蠢欲动,拒纳钱粮,所以……”

“哈哈……”文康忽然仰天大笑,继而大怒,踹他一脚,怒道:“那你还回来干什么?临走时我有没有说过,寻不来援兵粮草,就别回来?”

“可是,可是……”林御风眼眸中水光盈盈。

“唉!”文康长叹一声,脸色柔和起来,眼里也湿润起来,无奈地看着他。“你都已经出去了,为何还要回来送死,你真傻,真傻……”

上一篇: 碧玉箫 下一篇: 七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