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347)
冯祯听他的话有不祥之意,见他这般安排,到底是督阵心切,还是觉得生无可恋,又或是想在战斗中以体面的方式结束生命之光,不得而知。冯祯心里一寒,急命亲兵侍卫随后护驾,禁卫军统领韦杰紧紧随侍。
夜半,燕军出动三万骑兵两万步兵,昭华亲领中军在后,南敬亭领左军,陈之武领右军,马蹄包着厚布,士兵悄然而进,接近齐军大营时才擂起战鼓冲杀起来,又射出火箭,火烧马厩和粮草辎重。袭击得手又迅速后退,齐军追击。
昭华暗自引着中军,乘夜黑直冲皇帝中军,左右翼的燕军也停止后退,配合中军夹击,齐军不能抵挡,大败,文康不肯退出战场,执意要在夜色中寻找昭华的金龙王旗。
冯祯大急,死死拦住他:“陛下身系万民,为社稷之重,不可只顾一己安危,而不顾江山社稷,请陛下退回都城,臣来断后。”
又对禁卫军统领韦杰说:“皇上就交给你了,若有幸得脱,请于河西故里为在下立一碑,上书齐国三军左将军河西冯祯。”
说毕,带着精税死士冲向凶悍的敌军,其他人慷慨激昂地追随而去。韦杰率着御前侍卫和禁卫军护着皇帝后撤。
文康眼看夜色黑暗,四周都是燕国士兵,要找到昭华不大可能,只得败退。
昭华率三军紧紧追赶。
文康连夜逃回都城,紧闭城门,冯祯为君主断后,力战而死。
昭华领军杀到齐都城下,杨蠡率步兵后军赶到,十万大军将齐都济州团团围困。
文康召众臣商议,众臣惊慌失措,有的建议求和,有的建议向国外求援兵,有的建议突围后另立国都。
殿堂上纷纷扰扰,口沫横飞,却没有好的应对法子。散朝后,司农大夫纪淳风请求单独召见,禀报皇帝,济州城内尽召青壮男丁虽然可以凑集几万余人可用,但是粮草屯积不足,仅余一年之用,围困时间一长,则变乱即生,请皇帝早下决断。
何恬再次任使者,前去燕军阵营下议和书。
昭华起立以弟子礼迎入何太傅。
何恬忍不住指责:“以前我把你当弟子悉心教导,也是看你为人正派,没料到你居然这般不讲信义,说好了午时迎战又趁夜偷袭,如此行事,连名声都不顾了吗?身为一国之君,不爱惜羽毛,真是自甘堕落。”
“师父,”昭华也不生气,“我不是打不过他,我也想和他堂堂正的干一场,可是仗打得长了,受苦的是无辜老百姓。所谓名声,已经在你那皇上当众欺辱时就已败坏,羽毛早就脏污不堪了。为成就千秋霸业,为国民谋个长治久安,昭华何惧一身骂名。”
“好一个帝王手腕啊。”何恬冷笑。“不和你斗嘴,这是我皇议和书,请陛下过目。”
昭华看也不看,很干脆地说:“我要的是齐国无条件的投降,不接受议和。”
何昭华敢置信地瞪着他,嘴唇哆嗦,胡须颤抖,指着他:“你……你……你真的要置我皇于死地?”
昭华不置可否,只说:“请太傅回去转告我的意思。”
“你……忘恩负义……”
“太傅老糊涂了吧?”旁边的凤逸上前道,“文康当初对我皇是如何凌/辱虐待,难道太傅贵人多忘事么?不错,后来文康对我主公还算不错,诸多回护,如果这是恩,要我主公回报的话,那么以前那些凌虐要不要报还?”
昭华起身:“恩报不了,那么仇也不报了。从此恩怨两消,只有两国存亡。昭华断不会为私情害公义,师父请回。”
何恬看着他绝然离去,几乎晕倒。旁边的容乾心里不忍,赶紧上前扶住。
齐国皇宫依然宏伟壮丽,只是多了大厦将倾的悲哀气氛。
文康听着何恬的禀报,哈哈一笑:“好,好,无条件的投降,好一个昭华……”
笑得流出眼泪,笑自己是天下最傻最痴的人。
曾那么一无返顾的爱他,可是结局如此难堪,那人不但要江山如画,还要把他逼上绝路。
我原以为你对我总有一点真情,不料你能为了永除后患,狠心断我生路。
天下最愚蠢的文康皇帝,为了你,为了见到你真心笑容,国家走向覆亡,为了那得不到的东西,失去所有一切。
可如你所愿?可还你尊严?你铲除对手,坐拥江山之际,可志得意满?
文康越笑声音越凄厉,捂着胸口的旧箭伤,疼得几乎直不起腰来,旁边的人赶紧扶住劝解。
林御风忍不住愤怒道:“真是冷血无情之辈,臣恳请陛下允许臣突围,去寻援兵和粮草。”
文康看着他许久,没有说话。
“陛下,若那昭华尚有一分人心,也会念及旧情,不会对臣下杀手,所以臣突围最合适。”
文康眸中含着痛苦和不舍,却冷冷的开了口:“好,求不来援兵和粮草,你就不用回来了。”
“是。臣立即就去。”林御风大声领命。
文康命人端来两只酒杯,亲自斟上:“喝下这杯送行酒吧。”
林御风接了一饮而尽,转身而去。
落月看他离去,不解地问皇帝:“陛下,那昭华既然誓要夺我国都,不可能让人突围求救的。陛下这是……”
文康没有答,遥指宫外,道:“你听,外面什么声音?”
落月仔细一听,回道:“好象是鞭炮声。”
“今天是除夕啊,虽然只有这一声鞭炮声……”文康叹口气,没再说什么。
林御风执君令奔到大营,领着一千人马准备朝最薄弱的地方突围。正行时,忽然旁边一人拦住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