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岛就荒岛,反正无限重生(134)+番外

作者: 紫苏槐米 阅读记录

她辛辛苦苦炒了几个小时,可不得先尝尝。

茶罐子放在了客厅的柜子里,方便日常冲泡。

给小灶里添了一把柴后,夏蔓便到土灶边给谢自然帮忙烧火。

一坐在凳子上,那股灼热的气流熏得她差点睁不开眼。

“我一个人能行。”

看着两眼泪汪汪的夏蔓,谢自然有些心疼。

“那怎么能行。”

夏蔓拿起一把树枝,丢进灶肚子里。

谢自然布置碗筷时,夏蔓提起煮茶壶,将煮好的茶水倒进单耳杯里。

炒制的栀子花茶保留了栀子花的香气,喝起来带着一股蜜香和淡淡的果香,还带着一股清凉的薄荷感,口感比晒干的金银花茶更加醇厚。

如果是天气凉爽时喝栀子花茶,应该别有一番风味。奈何现在是夏日,夏蔓更想喝爽口的金银花茶。

“怎么样?”夏蔓问道。

“好喝。”

“和金银花茶相比呢?”

“都好喝。”

虽然谢自然口头上是这么说,但在行动上却很实诚。

和金银花茶相比,这壶栀子花茶被消灭的速度显然慢了很多。

于是第二日,夏蔓又默默地开始泡金银花茶。

至于那两罐炒制栀子花茶和月季花茶,还是等天气凉爽了再拿出来。

第119章 高粱酒

密封发酵了一个月的高粱渐渐散发出酒香,夏蔓挑了一个凉爽的傍晚,将发酵好的高粱搬到土灶边。

发酵好的高粱要经过蒸馏出酒。

夏蔓在锅中加入凉水,然后将竹篦子放在锅里充当隔断,再将酒甑放在竹篦子上。

陶罐里的高粱都被倒在酒甑里,夏蔓将毛巾围着酒甑环绕一圈,再盖上谢自然特制的木盖子,在木盖子上倒入凉水。

木盖子上的凉水还要时常替换,水温一热便要换上凉水。

锅里的水负责蒸馏,上面的水负责冷凝蒸汽,得到更纯的白酒。

酒甑的出口下放着一个小陶罐,等火势渐起,锅里的水渐渐沸腾时,酒甑的出酒口里便会流出白酒。

最初流出来的酒是浑浊的,夏蔓疑心它有毒,等液体变清澈后才开始接头酒。

头酒的甲醇含量高,不能饮用,夏蔓用小罐子收集起来,以后可以充当消毒液使用。

六斤的高粱大概只有几十克头酒,甲醇的含量和白酒的度数很快就会降下来。

高粱的出酒率大概在40%,6斤高粱大概能酿出2至3斤白酒。剩下的尾酒由于杂醇油含量多,酒体浑浊,口感偏苦,不适合食用,必须单独存放。

夏蔓喝酒较少,和啤酒、白酒相比,她更爱喝润口的果酒。谢自然比较爱喝酒,白酒、果酒都能来几口,对酒气也十分敏感。

50度以下的白酒都属于尾酒,需要单独存放。每一滴白酒被蒸馏出时,谢自然一闻便能闻出酒中的酒气正在减少。

当陶罐里差不多已经接了两斤白酒时,夏蔓正琢磨着要不要换个陶罐,便听见谢自然道:“酒味淡了。”

夏蔓立刻换上一个小陶罐用来接尾酒。

这个时候谢自然已经停止添柴了,尾酒有多少便是多少。

蒸馏完白酒的高粱一般被称为酒槽,常用来喂养猪、牛,但夏蔓没有猪、牛,只有天天跟在鸡妈妈身后的一群小鸡仔。

酒槽也可以晒干后用来沤肥。

夏蔓将酒甑里的高粱酒槽盛出,铺到竹匾上晾干,一半做肥料,埋到闲置的菜地里,一半混着米糠和麦麸喂给后院的鸡群。

蒸馏出的头酒和尾酒被夏蔓放到柜子里,在陶罐下面压上一张带字的卡片作为区分,白酒则被放到仓库间里。

两斤的白酒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只要不酿果酒,能用很长时间。可夏季是瓜果的收获期,松树林旁的野葡萄正在一批批成熟中,让她忍着不酿酒实在很难。

去年收的高粱还有二十多斤,夏蔓琢磨着等到十月份就会有新的高粱可以收获,准备先将这二十几斤高粱米都酿成白酒。

储存间的果酒越来越少,谢自然几乎每隔几日就会做一次米酒,一用就是四斤米。

四斤米大概能出一斤米酒,谢自然会用纱布将米酒控出,放到陶罐里保存,剩余的大米酒槽,夏蔓不是在做酒槽馒头,就是在吃酒槽烙饼。

幸好现在是夏季,天气热,她就爱吃馒头,不然迟早得将她吃吐。

田里的土用酒槽沤肥,后院的鸡将酒槽当酒酿,而夏蔓用酒槽做面食,这个夏天都是酒槽味。

再次看见谢自然做米酒时,夏蔓终于忍不住道:“谢自然,你很爱喝酒吗?”

夏蔓突如其来的发问令谢自然有些仓皇:“还好,一般。”

“我记得你好像每天早晚都会喝一口酒。”

谢自然有一个杯子,专门用来喝酒。每日早起时,每晚洗澡前,她都会喝上一小杯,高频率的喝酒次数令夏蔓时常怀疑她会不会酒精中毒。

谢自然罕见地没有接夏蔓的话,她垂着眼,只搅动着米饭和酒曲。

夏蔓隐约地感受到她似乎有一些难言之隐,立刻找了一个新话题岔开。

“谢自然,你为什么一直将上衣扎进裤子里,不热吗?”

谢自然抿了抿唇,有些瓮声瓮气地道:“不热。”

两人间的气氛罕见地冷淡下来,夏蔓觉得自己似乎又踩到了她的某些难言之隐,一时张口也不是,闭口也不是,只能热切地帮她抱罐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话戳到了谢自然的某些痛点,夏蔓总觉得今天的谢自然似乎沉闷了很多。明明是一样的寡言,空气中却仿佛飘浮着一股酸涩的滞郁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