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娇宠:毒医娘子山里汉(366)
但他们不担心碰到赵长禄和赵张氏,因为赵家早上做饭没这么快。
“夫君,有驴车就是方便,就算不在镇上租铺,咱们也可以每天往镇上跑。”
出了村子走在乡道上,感受着五月清晨凉爽的山风,林小福开心地说着。
“天天走还是很累的。”赵子诚却比她冷静多了。
就是以前去镇上卖鱼、卖槐花,他们也只是偶尔去一下,并不是每天每天地跑。
而且大头还是被仁安医馆卖鱼了,并没有在街上叫卖多久。
很快,他们进了镇子,林小福立刻就精神抖擞地吆喝起来。
只不过今天不是集日,时间又早,镇上人不是在忙着吃早饭,就是忙着开铺。
林小福也不着急,从镇南一路喊着就到了岔道那儿,赵子诚扭头看了她一眼。
“往东,咱先在东边几条街上走一圈儿。”林小福便道。
镇西都是做便宜买卖的铺子,和普通百姓人家,不是谁都舍得花上十五文的。
刚要往东就让人喊住了。
是镇南一个铺子走出来的妇人。
“是新鲜熬制的枇杷膏?吃上一碗能止咳吗?”
妇人大约三十多岁,模样还算好,脸上却现着倦容,走过来时还在咳嗽。
林小福吓了一跳,连忙伸手作阻止状。
“夫人稍安,夫人这是热咳没错,但我这是鲜果熬制,并不是药,不可能一碗下去治了你的咳病,你还是赶紧去仁安医馆开个方吃吃吧。”
“不能治病你喊什么清肺热?喊什么明目止咳?”那妇人冷了脸色,不悦地瞪着林小福。
“夫人明鉴,枇杷、川贝、百合,本就有此功效,但就算是些这些药炼制成药,你也不可能一副药下去立刻就治好呀。”
“我这熬的是枇杷羹,是食补之效,预防、调理合适。”
“就好像你用当归、人参、枸杞、茯苓炖汤一样,为什么要用这些呢?不就是它的药效吃了好吗,但它们都是药,总不成说你炖的汤是碗药吧?”
那妇人被林小福一翻话说得“呵呵”了两声,又咳了两声,无奈道:“算了,你卖你的吧,我自己去仁安医馆。”
她是要治病的,现在哪有心情吃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看着妇人从驴车前走过,林小福松了一口气。
赵子诚正要赶车,林小福却拉住了她。
“她已不是肺热的问题,烧出炎症来了,咱们晚点走。”别传染了。
刚才说话时,她就很小心地散了些药粉出去,怕影响到她的生意。
好在此时还没开张,坛子都没开盖儿,箩筐里的鱼丸子也被盖着,碗和调羹都在篮子里装着,也是有盖儿的。
她要做吃食生意,力求干净卫生。
只是通过这件事,又让她纠结起来了。
若是有病毒携带者来吃东西,这生意做是不做?
“看来这吃食生意也是很难做啊……”
“怎么?”听她感叹,赵子诚诧异地看向她。
林小福便小声说了,赵子诚听了却是哭笑不得。
第634章 不若多买几碗?
“这镇上做吃食买卖的又不只有你,别人都不怕。”
果然医者操心的事情就是与众不同,若真这么吓人,那酒楼、客栈、茶铺、路边摊,都别做啦。
被他这么一说,林小福不禁尴尬地咧了咧嘴,不服气地嘀咕。
“刚才那个容易传染嘛。”
若不治好,长此下去很容易病变成传说中的肺痨,咳血症可不是一般医者能治的。
俩人说了会儿话,这才继续前行,他们往北边走了走,就见书局跑出来一个伙计。
“是你们呀,枇杷羹和枇杷膏有何区别呢?”
那伙计正是以前接待过林小福他们的那伙计,见是认识的,语气也就随意起来。
“区别不是太大,成份有些不同,那个是药,我这个是药膳。”林小福立刻解释了。
“我们掌柜这几天有些咳,吃了医馆的两瓶枇杷膏了,也不见好,让我来买上一碗,说是换换口味。”
伙计立刻解释。
林小福哭笑不得,这掌柜也算精明,知道一种药没有效果,就换一种。
可她这是食疗啊,你确定要当药来治病吗?
“你们书局伙计们最好也吃上一碗。”
等驴车在书房外面停下时,林小福一边开坛舀枇杷羹,一边提议着。
“这时节咳嗽可大可小的,吃上一碗预防一下也好。”
她见赵子诚收了十五文钱,便将碗和调羹递给伙计,又劝道。
怕掌柜传染给其他人。
“好,我去问问大家,若是吃,一会儿再来买。”伙计端了那一碗匆匆走进书局。
林小福又愁开了。
“这要又是个容易传染的,我这碗可不能再给别人吃啦。”
虽然他们带了水来,吃完可以洗碗,但是……
“不如你去看看?若是也好提防。”赵子诚也被她说得心惶惶起来。
“好。”林小福一想也对,便跳下马车,走去了书局。
掌柜的正在柜台后面端着碗,吃着时表情到是松快,只不过似乎喉咙有些痒,又扭头咳了起来。
林小福就站在门前也没进去,隔着些距离看了看,见掌柜的咳动时肢体动作、脸上表情,不由松了一口气。
不若刚才那妇人的病情可怕。
“掌柜的,若是觉得吃着还行,不若多买几碗?用家里罐子装着便好,或早或晚吃上一碗,吃上三天,你这咳嗽肯定就轻便了。”
林小福也不说包好,毕竟有个药效周期,又不是解毒,她也不可能让人吃上几碗立刻就康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