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让我抱,这干娘还怎么认。”
凤宁嘿嘿一笑,“那干脆认我做干娘得了。”
凤宁认谁为干女儿那是抬举。
可既然认了章佩佩断没有换人的道理,杨玉苏不能厚此薄彼,摇头道,
“那可不行,她出生时是佩佩帮忙洗的身子,她认定佩佩这个干娘了,等下回再有,你再认吧。”
章佩佩不在意地摆手,“哎呀得了得了,咱仨什么交情,多认个干娘没错,我这要是个女儿,你也一并认下得了。”
“好嘞,往后都送来皇宫,我教她们读书习字。”凤宁乐道。
她拉着小宝儿的手,认认真真逗她。
杨玉苏和章佩佩坐在一旁看着她,忽然感慨道,
“凤宁还真是没变,出去时什么模样,如今还是什么模样...”
还是那股水灵灵的劲,眉眼生动天真,不曾褪色。
章佩佩从未这般佩服一个人,凤宁乐观烂漫,不记恨,不埋怨,无论出走何方,归来依旧初心不改。
反观她们俩,成了婚,家长里短,婆媳难处,终究被岁月磨得变了样。
杨玉苏对着她总算放了心,“凤宁,你这一成婚,后宫无人越过你去,你也不必看谁脸色,不像咱们,上头还有公婆压着,你如今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凤宁想起那张牙舞爪的百官,捏了捏小宝儿的脸蛋,失笑道,
“谁说我没有公婆,天子无家事,满朝文武不都是我的公婆。”
章佩佩扶着肚子笑道,“还真没错,今个儿管成婚,明个儿催孩子,总归没个消停的时候。”
杨玉苏瞥佩佩,“你别吓她,这是不可能的事,你也不瞅瞅咱们陛下是什么脾气,谁敢做凤宁的公婆,那是不要命了。”
三位姑娘插科打诨说一阵,笑成了一团。
凤宁那股乐观劲又来了,“管他公公婆婆,我只管过好自己的日子。”
用过膳,天色已晚,凤宁不舍地送她们出门。
原是担心天黑路滑,准备让侍卫相送,不成想掀开窗帘,便见底下楼前杵着两位门神。
燕承方才与裴浚告假,亲自来接妻子女儿回府,那头程鞍也早早驾了马车等在楼下。
凤宁冲二人揶揄道,“瞧,什么公公婆婆,有位好丈夫不比什么都强?”
章佩佩满脸嫌弃,“啧,什么好丈夫,整日游手好闲...”嘴里嫌弃,眼神漾着抹不开的情意,可见对程鞍是真心喜欢的。
杨玉苏倒是习惯了燕承的体贴,他对她素来看护有加,“接下来几日我们不便来打搅你,你若是得闲,就来国公府串门,等你往后入了宫,再出宫就难了。”
凤宁笑了笑,“陛下答应过我,准我随时出宫,不必被礼俗约束。”
杨玉苏和章佩佩相视一眼,连连啧声,“瞧,这才是好丈夫典范呢。”
实在难以想象当初眼高于顶的男人,竟然为了凤宁折腰。
凤宁脸一红,送二人出门。
下了楼,目送二人登车离去,凤宁立在熙熙攘攘的街市,犹然没舍得收回视线,直到身后突然罩过来一股熟悉的清冽,她回过眸却见裴浚将一件袍子搭在她肩头,缓声道,
“太冷了,上城楼吧。”
旁人都有人接,他也不能让李凤宁落人下乘。
即便只有几步路。
男人这该死的胜负欲。
凤宁看着他脸色淡淡的,一副无可无不可却暗中不肯认输的模样,抿嘴一笑。
他的温柔藏得很深,如暖暖的一泓春水,让人怦然心动。
凤宁主动牵着他回了城楼。
李凤宁被册封为后的消息当然传入李府,李夫人高兴地撑着拐杖赶来书房寻李巍,李巍已卧床多日不起,闻讯自是无比激动。
当初送她入宫,只求能封个妃子,讨得皇帝一些好,熟知孩子争气,最后竟成了国母。
“老爷,姑娘如今人在正阳门城楼,咱们快些去把她接回来呀。”李夫人柳氏这两年过得窝囊极了,恨不得借着凤宁鸡犬升天。
李巍撑在床榻,张望窗外,茫茫间,一股心酸堵在胸口。
皇后发嫁理应从李府出门,可皇帝既然没让她回李府,意思显而易见。
他就不去讨嫌了。
他摆摆手,重新卧下。
他终究对不起凤宁,没尽父亲的责任,让她吃了太多苦,今日也没脸去沾她的光。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出现在她面前,不给她蒙羞。
任凭柳氏如何哭泣,李巍无动于衷。
柳氏最终跌坐在地,捂着脸大哭,悔不当初。
腊月二十八,全城张灯结彩,明烛高照。
整座官署区人潮涌动,秩序井然。
说到毫无准备也不尽然,裴浚既然放话完婚,就绝不是一时起意,早在他出京追随凤宁始,便吩咐柳海暗中筹备,尚功局依着凤宁留下的旧衣尺寸缝制翟衣和燕居冠服,那件九龙九凤冠更是早在裴浚登基时便开始锻造。
翟衣和凤冠从昨夜便送来城楼,给凤宁试戴。
这是一件举世无二的极品,足足用了两百多颗宝石,四千多颗珍珠,点翠金丝不计其数,远远望去,有如金色龙凤腾翔于翠云之上,一派富丽堂皇。
清晨起,内廷宫正司几位嬷嬷,并六位老王妃郡王妃等,一道赶到正阳门城楼给凤宁梳妆打扮,隆安太妃被请来坐镇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