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服了,戏精同桌是学霸(70)

作者:我爱经济法 阅读记录

只能给沈辞抓了把糖过来:“平时看你挺爱吃甜的。”

沈辞没有经历过这种和老师推心置腹般的聊天。

一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老黄已经拆了一块奶糖扔嘴里了,招呼着:“你也吃。”

沈辞刚拆开,老黄就开始念叨了:“我也爱吃甜的。就是吃多了不好,容易三高。”

沈辞的糖刚到嘴里。

老黄看了一眼,又改口:“不过你们没事,你们运动量大。”

沈辞就很放心的吃了。

奶味很足。

沈辞满足的眯了眯眼。

老黄已经再次开口了:“沈辞啊,你作文我都看过,跑题这个,就先不说了。你很熟悉议论文的格式。但是啊,议论文不是这么写的。”

“嗯?”

老黄指着第一句话:“议论里的引用,得是名人名言。谢长宴只是你同学朋友,不是名人,明白吗?不能这么写。”

老黄叹了一口气:“你议论文是谢长宴教你的吧?他教的其实没错,你语文没有底子。”

很好,别人是底子薄。

他是没有底子。

“议论文对你来说,是最好写,也最可控的。”

沈辞垂着眼听着。

“但是我通过你这次的作文,很想带着你大胆的尝试一下,以后改写记叙文。”

沈辞抬眼。这太大胆了。

老黄带着笑。

奶糖已被咽下,口腔中还残留着甜味。

“沈辞,你情感很丰沛。你只是受自身的限制,不会去表达。但是你情感太足了,足以溢出纸张,你的灵气不比你妈妈差。改写记叙文吧。”

林栀清可太出名了。

这下不仅是沈辞,就连办公室的那个老师都看向老黄了。

老黄依旧老神在在的样子:“就算我不说,再考几次试,谢长宴也会提出来的。他从小就被要求每天要读多少书,底子太好,文学素养也高,对这些有一定的敏感度。”

“但我不一样。”

老黄笑的别提多开心了:“我当了几十年的语文老师,看的比他更快、更准。”

老黄很相信沈辞,见沈辞恍惚,还拉着他分析了一遍成绩,问他:“沈辞,你有想去的学校吗?”

“有。国内那两所top2。”

他不想出国了,想留在国内,想和谢长宴他们在一个城市读书,最好在同一所。

第58章 向梦前行

要做就做到最好。

老黄没有反驳,也没有说别的,只是算着分:“冲一下,是有希望的。你数学只要不退步,哪怕改卷再怎么严,195是稳的。今年清华在江苏录取分数线理科是413分,北大是415分。只要你双语考到230,这两所就稳了。”

双语二百三。

怎么不直接要他的命。

这个更简单点。

沈辞更恍惚了:“是吗?”

老黄肯定:“是啊。下学期五大学科竞赛就开始了,说不定还能直接保送呢。”

对沈辞来说,这个比双语考二百三简单。

时间差不多了,老黄又鼓励了几句:“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写好记叙文的。”

沈辞离开办公室的还是恍恍惚惚的。

他一个连作文题目都不一定看懂“海归”,居然被老黄夸着要写记叙文了?

很多人都对记叙文有误解,觉得更好写。

其实不是。

记叙文的确好水字数,但是想得高分要求很高。

很难写。

一个不小心,一整篇作文就毁了。

语文这门学科就相当于无了。

而江苏算三总的方式又注定了不能有太大的短板。

沈辞刚出办公室的门,那陌生的语文老师就开口笑道:“老黄,你也太为难人家海归了吧?江苏这边的作文风花雪月的,很多江苏的孩子都写不好,更何况人家还是国外回来的?”

老黄却很自信:“他有那个能力。”

老黄当了很多年班主任了,带过很多学生。

一眼就能看出来,沈辞那孩子,不是个冷情的孩子。

相反,他比很多人都要心软细腻。

只是不善于表达,并且,不想去表达。

那老师还想说什么,老黄笑了笑,看了一下桌上的周考成绩单:“真优秀一孩子啊,瞧瞧,次次数学都是满分。”

对方:“……我们是语文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黄语重心长,“我们当老师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缺点。”

那人没有再说话。

只是低下了头,翻看起了学生的成绩。

从老黄办公室出来的时候,上课铃就已经响了。

沈辞前脚刚进教室,陈静娜后脚就进来了,笑眯眯的看着沈辞:“不错,这次数学又是满分。”

坐在前面的几个同学一脸惊恐。

陈静娜是学校主任,平时严的很。

这会儿却对沈辞笑的这么亲切。

陈静娜已经把沈辞的卷子抽出来给他了:“去吧。”

又挣扎了一下,才提了一句;“数学要是都会的话,把双语拿出来看看,提一提分。”

说完很是牙疼的样子。

A班是强基理化班,双语又不在五大学科竞赛里,不能直接保送,受限也比较大,向来都是这两门为数理化让步的。

尤其是为数学让步。

数学什么时候混成这样了?

陈静娜在心底连着叹气,算了算了,让他好好学双语吧,尤其是语文。

别万一到时候竞赛题又长又绕的,连题都读不明白。

沈辞不知道陈静娜在想什么,只觉得京口大学的老师都是好老师。

不仅关心学生自己学科的成绩,还操心别的学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