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1379)

顾秋实:“……”

“我记得小翠比我要大,我不喜欢年纪比我大的姑娘,再说了,我现在不想谈婚论嫁。”

话说到这个份上,小翠爹要是再开口,那就有点上赶着了。他确实重男轻女,想让女儿多照顾儿子,但女儿也是他的孩子,不是地里的野草,他自己可以贬低,却不允许旁人小瞧了闺女。

小翠爹摇摇头:“你们这些年轻人呐,一点都不懂事……”

顾秋实强调:“叔,我是你们客栈的客人,你对客人都这么指手画脚的吗?”

小翠爹噎住:“那什么,我话是有点多,你别放在心上哈。”

*

顾秋实住了一宿,翌日去内城之前,先回了谭家食铺,说了谭利民的打算。

正在给客人盛粥的谭母气得差点把手里的勺子扔出去:“大海,我去让人传信,一会儿你就去把铺子里的成衣拿回来换上。”

谭大海原本对自己的婚事是一点都不着急,但这会儿听到父亲险些给他定下小翠,真的是满心后怕。

“二弟,这次多亏了你。你又帮我一回,大哥心里都记着。”

等到傍晚顾秋实从内城回来,就见谭大海在擦桌子,一边干活一边傻笑。

顾秋实见状,问旁边嗑瓜子的三冬:“这是看成了?”

三冬特意坐在这位置看大哥的傻样,闻言点点头:“姑娘今天已经收了娘送的银耳坠。”

当下的规矩,男女相看,一般都是姑娘去男方家里,不光看人,看屋舍田地,还要看屋中是否打扫得干净,再吃一顿饭,看看一家人的相处。

别看柴短短半天,聪明的人能从其中看出许多端倪。临走的时候,男方长辈一般会送点特殊的礼物,如果不愿意,只说不合适就行,若是有意结亲,才会收下东西。

“那挺好的。”

三冬递了一把瓜子过来,以前她做丫鬟的时候,根本就不能嗑瓜子,如今只想磕个够。

顾秋实看着瓜子,摇头失笑:“你一个人悄悄在这看就算了,要是我也蹲着,大哥怎么可能发现不了?你是要羞死他吗?”

三冬轻哼:“又不是外人,一辈子只能看一次哦。”

顾秋实扭头看她:“接下来该轮到你了。”

三冬哑然:“等你成亲了再说。”

兄妹两人在魏府长大,看待事情时会显得现实一点。三冬已经做不到不在乎对方家世和拥有的钱财只单纯地谈感情,她好几次提过要把那个宅子过到二哥名下,二哥都不肯要,是真的不要,不是装腔作势。

在这样的情形下,她想要找一个和自己财力相当的年轻男人不太容易,至少,才从魏府离开,平素又不爱出门,出门也只是在外城转悠的她,目前还找不到合适的人。

至于随意凑合,三冬做不到拿着二哥拼了命为她争取的东西来扶持一个外人,她希望自己手头的这些东西能够一直由自己掌控,如此,哪天家人需要,她不至于拿不出来。

顾秋实猜到了她的某些念头,道:“不急,我不催你,娘那边要是催,我去劝她。”

三冬眼圈微红:“二哥,你对我太好了。”

“你对我也好啊。”兄妹俩人在魏府吃苦受罪那些年,如果不是还念着对方,有对方的陪伴,真不一定能熬得过来。

*

顾秋实接下来几天比较忙,有时候都回不了谭家,直接去小翠家的客栈已经是深夜。

他尽量还是去那边睡,防着谭利民闹事。

主要是谭利民平时也不出门,他想做什么,旁人看不出来。找人盯着,也是白费心思。

这一日,顾秋实在查看正在整修的铺子时,有个女子身着布衣钗裙,眼圈微红的走了进来。

一身朴素衣衫难掩她清丽的容颜,眼角带泪,犹如雨后兰花,格外惹人怜惜。顾秋实一转头就对上了她带泪的眼,心顿时犹如响鼓重锤,狠狠刺痛了一下,周身都麻了下。

怎么哭成这样?

他下意识往前两步,又想起两人还不认识,于是站定,温声询问:“姑娘,你这是遇上了什么难处?”

文玉宜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又哭了,伸手擦了一下眼角,左右看了看:“谭东家,能否借一步说话?”

顾秋实有些意外,一边把人往后院领,一边问:“你认识我?”

“有打听过。”文玉宜低着头,进了后院发现,此处院落不像是别人家铺子后院那般用来当做堆各种杂物的库房,而是整修得如同房屋一般简洁干净,院子里还种上了花草。

顾秋实不打算在谭家常住,等到事情办完,他会搬到这里。当然,如果谭母要一起住,他会愿意奉养。

若是不愿来……他会常回谭家食铺去看看。

还有两三日就要开张,不管是铺子还是后面的院子都已整修完毕,厨房里甚至还有干活的木工烧的热茶。

那些人在这儿干活,顾秋实不得空给他们做饭,便多给了一些工钱当做伙食费。他知道这些人在外干活的艰难,主动说了厨房可以随便用。

此处是内城,铺子的租金很高,这些人自己去外面买菜回来炒,比在外头吃要省一半不止。

木工们平时有烧茶解暑,做好了饭,还会叫顾秋实一起吃。

这天不算冷,跑了半日的文玉宜却只觉得周身冰凉,她端着热茶,那暖意似乎从手上传到了心里。

“我只想问关于魏府的事。”

顾秋实有些意外:“你说来听听,我一定知无不言。”

文玉宜谈及自己的婚事,有些不太好意思。但她出身普通人家,平时也不认识魏府的人,如果不问谭二,她都不知道上哪儿去打听。当即压下心头的别扭,轻声询问:“府里的魏二爷似乎要娶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