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郎中王鉷为了投其所好,“岁贡额外钱百亿万,贮于内库,以供宫中宴赐”。
这钱是怎么来的,正常人就算不问一下,心中也是有数的吧?
但是李隆基问也不问,反而是直接给王鉷升官,为御史丞、京畿采访使。
别说是明君风范了,就算是普通皇帝的风范都没有了,一整个都是昏君的表现。】
李隆基闻言脸色一黑。
他倒是不觉得这有什么,身为一个皇帝,在天下安定之后有些享受怎么了?
怎么就能被称得上是昏君了?天幕上这女子真是胡言乱语。
【除了在后宫中李隆基安于享乐,在朝堂上也一样。
这个时候的他一改开元初年勤政爱民的作风,开始松手享乐起来。
国家政事不说是不闻不问吧,基本上也是不怎么管了。
这个时候他也不再像之前一样如同走马灯一样的换宰相,张九龄被罢相之后,李隆基选择了李林甫当丞相,这一当就是十九年。
这位就跟武则天没什么关系了,他是李唐宗室出身。
和前面的宰相不同,李林甫不是什么好人。】
【李隆基前期任用的宰相哪怕是本事稀松的,也没什么恶名。
李林甫就不一样了,这位可是后世出了名的奸臣。
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
他忌妒有学问之人,对于有学问的人他表面与其友好,暗中却阴谋陷害。
后面有个成语叫“口蜜腹剑”,便是从李林甫这里来的。
哪怕是唐玄宗李隆基本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和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宰相的时候,也曾经点评过李林甫,
说他是“妒贤嫉能,无人能比。”
当然了,裴士淹问他,你既然知道这人不是个东西,为什么还要让他当十九年宰相的时候,李隆基无言以对。】
安史之乱后的李隆基:“……”
他眼泪就掉下来了。
他早就知道了,只是当年耽于享乐,而且李林甫虽然嫉贤妒能,可是基本的能力还是有的。
他总觉得,这大唐江山如此繁盛,即便是折腾几年也是无所谓的。
可谁知,居然会变成了这样……
【李林甫在位期间,除了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
还建议重用胡将,纵然使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数民族将领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但也让安禄山得以长期控制河北,为日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说到这里,陈曦顿了顿,【当然,这个锅如果全让李林甫背了,就有点太冤枉他了。
放任安禄山做大的,到底还是唐玄宗李隆基本人。】
安禄山?
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李隆基现在已经顾不上听陈曦对他的嘲讽了。
而是开始警惕这个名字。
是外族人?
【除了任用奸相之外,李隆基还将进宫的曾经的儿媳妇杨玉环封为了贵妃。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被后世很多人称颂,成为经典的爱情故事。
因为在杨玉环进宫之后,李隆基对她可谓是千娇百宠。
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
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李隆基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
除此之外,就是典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了。
杨玉环受宠之后,其族兄杨国忠也平步青云,做上了唐朝宰相。
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
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
【当时整个社会的情况,用一句诗句来形容,那就是“不重生男重生女。”】
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听起来好像是重女轻男,不过是看着杨玉环一个人直接让杨家鸡犬升天了而已。
其实封赏杨家的女儿倒是没什么,毕竟皇帝封赏宠妃的家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李隆基前面的几个祖先不都这样做的吗?看起来除了后宫多了几条人命之外, 其实也没什么别的大问题发生。
但是李隆基最大的问题就是,让杨国忠当了李林甫之后的宰相。】
【李林甫虽然是个奸相, 嫉贤妒能,能人在他手下出不了头,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 李林甫手里是有几分本事的。
在李林甫为相的十九年间,社会虽然隐藏了很多矛盾,基本上还是能够维持稳定的。
至于杨国忠, 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
“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 妒贤忌能, 骄纵跋扈, 不可一世。
整个社会的矛盾在杨国忠为相期间尖锐到了一个极点。】
杨国忠……
李隆基再次开始思考。
日后要不直接把杨氏的家人们全都流放了算了,杀了未免影响美人的心情, 流放就好了。
【虽然寡人也重用外戚,但是穰侯是当真有本事的,寡人最初继位的时候,若不是母后和穰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