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470)+番外

作者: 千山不关 阅读记录

李承乾点头,这事他是知道的。

杜构和陈淑慧的婚事颇为瞩目,但最惊讶的不是重臣和宗室,也不是普通吃瓜群众,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小官吏、商户或者读书人家。

他们对朝廷上的事半懂不懂,不懂陈淑慧有什么本事,也不知道圣上与皇后对她的看重,只知道她出身一般,自己也不过是从六品的小官,居然就能攀附上杜家。

既然陈淑慧可以,为什么他们的女儿不可以呢?

哪怕攀不上杜家这样的高门大户,能嫁入正经官宦之家,或者小宗室小世家,对他们来说都是天大惊喜了。

这时候疼爱女儿的人家多,但将女儿作为工具的也不少,有陈淑慧珠玉在前,自然有人希望复刻她的路,以图谋更多利益。

于是很多女孩被送到格物学堂念书。

至于这些女孩的父兄是否认为女郎抛头露面乃不知廉耻,从前是否对陈淑慧之流深恶痛嫉,是否会一边令女儿学格物,一边又嫌弃她们,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承乾还是挺高兴的:“虽然有些人目的不纯,但格物多一些学生是好事。”

陈淑慧:“下臣担心的正是这个。”

如果女郎们自己愿意学格物,她们家里也支持,陈淑慧当然很高兴。可如果只是为了利益,却不是发自本心,甚至要因此忍受家人白眼,那就不一样了。

陈淑慧发愁:“殿下您说,是不是我连累了她们?”

李承乾:“?”

“你怎么会这么想?”

陈淑慧道:“如果不是我与杜构定亲,这些女孩的父兄也不会生出妄想。如今她们被寄托这么大的期望,如果日后不能嫁入高门,处境实在难以想象。”

这时候女子的出路就那么多,被视为联姻工具、又不得父兄爱护的女孩子,如果失去了价值,就成了逐水的浮萍,身不由己,无所依靠。

这不是陈淑慧想看到的。

李承乾听了这话却笑了:“原看你爽朗洒脱,原来也有愁肠百转的时候。”

陈淑慧叹气:“关系这么多人的命运,下臣不能不发愁。”

李承乾:“发愁又能怎么样?我们是能不让学堂招女学生,还是你与杜构退亲呢?”

陈淑慧不假思索地摇头:“都不能。”

不许学堂招女学生肯定不行。

不与杜构成亲也不行。即便再怎么同情那些女孩子,她也不会牺牲自己来成全旁人。况且陈淑慧心里很清楚,这件事固然有她的责任,但最大的推手还是那些女孩子的父母。

是他们想要利用女儿牟利,才会将女孩儿们置于这种境地。

李承乾颔首:“你明白就好。你是格物学的一面旗帜,你飞得越高,追随之人便越多,这些人有好的有坏的,有一心为公,也有自私自利,结局自然也有好有坏,你看那经史子集、圣贤学说,不也是如此吗?有人读书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有人只图功名利禄,有人飞黄腾达,也有人郁郁终生,这都是必然的发展结果,格物也不能避免——除非不让格物发展!”

不发展格物自然不成,只是陈淑慧还是为那些女孩子难受。

国家发展的巨轮势必碾碎一些人,陈淑慧可以理解。但知道苦难必将发生,就可以对身边的苦难视若无睹吗?

况且她身在局中,又怎么能安心呢?

李承乾:“你怎么知道她们注定是牺牲品呢,或许这对她们来说是个机会。”

“是吗?”陈淑慧充满希冀地看李承乾。

李承乾点头:“她们这时候被推出来,说明家中父兄并不慈爱,即便在家中好好长大,命运也未必能好到哪去。既然如此,还不如出来学点东西长点见识,说不定能为自己博出一条路,当初你不就是如此吗?”

陈淑慧:“那如何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李承乾道,“你当初是自己做的决定,愿意为此承担任何后果,焉知她们不是自己想放手一搏呢?即便现在不是,待她们见过了更广阔的世界,只怕也不愿意被困到后宅了。”

见陈淑慧还是纠结,李承乾笑眯眯道:“如果你实在不安心,不若好好努力,待到女子也能堂堂正正读书做官、抛头露面,她们自然就有好日子过了。”

陈淑慧思索片刻,眉毛逐渐舒缓,又变得神采飞扬,她冲李承乾深深一礼:“多谢殿下教我!”

李承乾微笑颔首,觉得此刻的自己十分高大。

回宫后,李承乾先去太极殿请安。杜构和宋子问的事,李世民也挺重视,如今送走了他们,也要告诉李世民一声。

在御书房门口,他竟然碰见了孙思邈。

李承乾皱眉:“你怎么在这里,阿耶不舒服吗?”

不是他胡乱揣测,只是孙思邈协助太医署令管着太医署的事,又要钻研医术,又要编纂医书,还担着教学的差事,忙得脚打后脑勺。宫中日常请平安脉都由其他太医来,只有其他人解决不了的才会劳动孙思邈,李世民也是如此。

如今看到李世民召孙思邈,难怪李承乾要担心了。

若换成其他人询问,孙思邈必然不会透露李世民的身体情况,但这是李承乾,李世民亲口对太医说过,他的事没有什么需要瞒着太子的,所以孙思邈也不隐瞒:“圣上偶染风寒,唤下臣前来诊治。”

李承乾脸色微变:“风寒?莫非阿耶病得很重?”

风寒只是普通病症,任何一个太医都能治,若非病得太厉害,何至于劳动孙思邈呢?

这时候风寒严重了也是能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