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安且吉兮(11)

作者: 威威猫七 阅读记录

他看见在不远处正对着他的山顶上,有一朵云正在用极慢极慢的速度消散。

他无端想起了昨晚苏和额乐给他煮的那锅奶茶,奶茶的泡泡也是像云一样,一点一点地从四周散开的。

周安吉莫名其妙地觉得,就算是阴天,内蒙古的天穹也比北京的要更蓝,更大,更广阔。

就算是云,也要比北京的云更自由。

“海洋上升腾的水汽会在海洋上空凝结成云,再飘向内陆。大家不要觉得云看上去轻飘飘的,一朵云的质量能达到几百吨重呢。”

周安吉忽然没来由地回想起了以前老师说过的话。

北京的云好像是一定要带着什么目的才会飘到这座城市的上空,然后在合适的时候,降下一场大雨浇筑到城市的钢筋水泥表面。

可严丝合缝的建筑让雨没办法渗透进去,北京的人也不爱主动淋雨。

如果说,云是从海洋上飘来的水汽,那么“启伞避之”的举动,是不是就相当于拒绝了海洋。

但内蒙古的云不一样,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生命的。

自从它在远隔千百里的海洋上凝结之后,就会悠悠然地带自己飘到这片草原上来,成为草原上像白色羊群一样的装饰品。

白云就是属于天空的羊群。

周安吉想。

如果要云自己选的话,那它也一定和周安吉一样,会更喜欢内蒙古而非北京。

周安吉呆呆地捏着手里牛肉干的包装袋,把自己的脑袋主动地放得很空很空,看了很久的云。

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远远听见有马的响鼻声,才意识到和苏和额乐约定的十点钟应该已经到了。

周安吉好像已经在门口呆坐了快三个小时,风干牛肉被他消耗了小半袋,他这才后知后觉地感到口渴。

一棕一白两匹马从远处跑来,苏和额乐的背后跟了个背着医药箱的医生。

“怎么在门口坐着。”他看见敖都背上背着自己的行李箱,还有苏和额乐的一个大包。

周安吉伸手去接,被苏和额乐撇开了:“我来就行。”

回到蒙古包,医生对他的膝盖进行了详细的诊断,结果是:右膝扭伤,需要每日上药,有条件的话可以冰敷。

如果一星期后仍没有任何好转,再考虑去医院复查。

“不过‘伤筋动骨一百天’,医生说你最好半月内都不要做什么剧烈运动了。”苏和额乐送走医生后,返回来对他强调到。

“哦,好。”周安吉回。

半个月,看来待在这里的时间要超出自己的计划了。

算了,自己本来就没什么计划。

他转头去看苏和额乐,对方倒不是很在意的样子。

周安吉见他捞起那个鼓鼓囊囊的包,打开拉链后,一股脑地把东西摆出来——

居然装的全都是书。

“这是我路过镇上的图书馆,借回来给你打发时间的。”苏和额乐说,“不过图书馆不大,书的种类实在有点少。”

周安吉瘸着腿慢慢挪过去,发现几乎都是些诗集,古代诗、现代诗、国内的、国外的……

“怎么全是诗?”周安吉问。

“不是说要教我学汉语吗。”苏和额乐答。

作者有话说

1、一朵云的平均重量,大概在500吨左右。

第7章 你叫什么名字?

于是,在接下来即将友好相处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周安吉与苏和额乐达成了较为一致的生活作息,即:苏和额乐白天出门放羊,周安吉在家养伤、学习、看书。

晚上苏和额乐回家后,便跟着周安吉学汉语。

在内蒙古的生活似乎于这一刻才慢慢步入正轨。

周安吉在很多个苏和额乐不在身边的无端时刻,总是想要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真正的蒙古族人。

可他以前对于蒙古族的印象,仅仅只停留在“他们是个马背上的民族”这样的浅显地步。

如果要达成他在临走前,对张守清承诺的那份“关于民族文化的调研”,那也必须要真正深入到蒙古族人中去才行。

只靠接触苏和额乐一个人肯定不够。

然而。

周安吉低头看了看自己缠着绷带的腿。

他现如今的确也无能为力。

于是这天,当周安吉一个人赋闲在家时,他拖着病腿饶有兴趣地环顾了一下蒙古包的各个角落,准备开发一下新的兴趣领地。

因为在前一天,苏和额乐得知他的腿伤稍有好转后,给了他“随意走动观摩”的主导权。

紧接着,他发现了一个不大的书架。

上面安放的应该都是苏和额乐的书。

周安吉心里一喜,妄想从这些书里找到一本描写蒙古族文化的。

可转念一想,苏和额乐自己就是蒙古族人,哪会从书里去了解自己的民族。

周安吉随便抽出了几本,然后失望地发现它们全都是他看不懂的蒙语书。

细细长长的蒙语字,像是坐飞机时从高空望下去,看见的地面上蜿蜒的河流。

周安吉叹了口气,重新将书整齐地归置好,便坐在床上发呆。

他愣愣地抬头环视了一下蒙古包,无端地想起,在自己来这个蒙古包之前,这里是只住了苏和额乐一个人吗?

那这是完全属于苏和额乐的个人资产吗?

可苏和额乐看起来与自己年纪相仿。

周安吉毕竟是个在北京呆了这么多年的人,曾被首都那可望不可即的房价不知道吓退过多少次。

难道在蒙古族,年纪轻轻的蒙古族人就会独自离开家,然后选一处喜欢的地方开辟自己的蒙古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