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香事(193)
可此时,恭太妃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仿佛一下被抽去精气神,露出镌刻著岁月风霜的龙钟老态。
薑月窈看得清楚明白,恭太妃的哀痛不似作僞。
恭太妃一定很思念宜和公主。
这让薑月窈愈发想不明白。
按说,这样母女情深,若是恭太妃知道宜和公主还活著,一定会派人去寻她吧?
敬明元年究竟发生瞭什麽,为什麽恭太妃认定宜和公主已经去世,而宜和公主实则流落海岛?
*
一回到薑府,薑月窈就迫不及待地询问章嬷嬷:“嬷嬷,你知道在敬明元年,除瞭陛下登基之外,还发生瞭什麽大事吗?”
章嬷嬷一愣,下意识地左右四顾,然后把薑月窈拉回室内,小心地关上门窗。
章嬷嬷把声音压得低低的:“姑娘,您怎麽突然问起这个?那时候的事,人人都不敢提。”
见她神色严肃,薑月窈微怔,将今日恭太妃的话大致说瞭说。
章嬷嬷的脸上立刻浮现出忧虑的神色:“宜和公主……这可不是什麽好缘分。”
“那年秋,您刚刚出生,先皇突然驾崩。盛京宵禁瞭一个多月。说是宵禁,可到处都是铁蹄和刀剑声。还好老爷英明,提前加高院墙、佈置傢丁,才没叫人趁乱闯进来。”
“也不知道发生瞭什麽,总之,等放开宵禁后,摄政王就拥立当今圣上登基。昭慧贞皇后的母族、世傢谢氏,被以谋反的罪名夷三族。”
薑月窈倒吸一口冷气。
难怪,恭太妃先前对宜和公主婚后的事避而不谈。
原来是因为宜和公主所托非人,受夫傢连累。
她紧跟著问道:“宜和公主嫁给瞭昭慧贞皇后的胞弟,那岂不是说,她的孩子也在诛杀之列?”
“老奴不清楚宜和公主有没有孩子,孩子多大瞭。”章嬷嬷不确定地道:“老奴隻记得,当初说为瞭昭显陛下仁德,所以放过瞭七岁以下的孩子。”
章嬷嬷想瞭想,道:“不过,宜和公主是金枝玉叶,她的孩子不管多大,总能够安然无恙吧?”
薑月窈一时缄默。
她在敬明元年出生,十一比她年长些许,所以,那时十一必定已经出生,但断然不到七岁。
在桫椤山的傢中、在他的梦中,他还小到要睡在摇篮裡。
嬷嬷说得没有错,宜和公主是天潢贵胄。
就连谢皇后,身为谢傢人,死后都能得到“昭慧贞”这样上佳的谥号,可见摄政王并无赶尽杀绝的意思,更何况宜和公主和年幼的十一?
恭太妃,理应知道宜和公主有子嗣才对。
恭太妃不知道十一就是她的嫡亲外孙,这很正常。毕竟她没有近距离见过十一。信王世子虽然见过,可想来他对宜和公主并不熟悉,自然无法从面貌上看出端倪。
可,恭太妃压根没提过宜和公主的子嗣,就好像,十一从不存在。
薑月窈的心坠坠地往下沉。
她忽然希望能有一个她没有察觉的意外,告诉她,十一其实不是宜和公主的儿子、恭太妃的外孙。
因为,她陡然意识到,或许,恭太妃的痛苦,不仅仅是出于舐犊情深,还藏著极深的愧疚——
那年盛京风雨飘摇。
宜和公主和年幼的十一,被所有人,包括她们最后可以倚仗的信王府,弃如敝履。
*
薑月窈病瞭。
乍暖还寒时候,又逢她癸水体弱,须得好生休养。
恭太妃和第五大香师先后派大夫来探望她,得出的结论别无二致。
恭太妃隻能遗憾地先行上路,第五大香师也隻好先让薑月窈在琼崖郡城养病。
听到恭太妃已经啓程,薑月窈松瞭口气。
恭太妃是一番好意,可她实在不想跟她同行瞭。
若是十一赶回来,知道这一切,还要跟恭太妃朝夕相处……
哪怕他不在意,可那也是由他决定的事。
她不想让他别无选择。
不论他是否要跟恭太妃相认,他都是,而且也仅仅是,她的十一。
薑月窈将章嬷嬷递来的苦药一饮而尽,沉沉睡去。
隻是,她睡得很不安稳。
她好似回到敬明元年的那个冬日,铁蹄声和刀剑刺耳的争鸣声不绝于耳。街巷上,高门紧闭,人人自危。唯独小小的十一,双臂交织在胸前取暖,踉踉跄跄、形单影隻地走在幽暗的街道上。
“十一!”薑月窈急切地向他奔去,却怎麽都跑不到他的身边。
这个冬日那麽冷,冷得她小腹绞痛,浑身都在打颤。
十一要怎麽活下来?
“十一!”她不肯停止奔跑,眼看著他们之间,隔山陆、隔汪洋,可她跋山涉水,毫不迟疑地趟入深海中。
奇怪的是,海水竟是温热的。
她的四肢百骸,仿佛泡在暖洋洋的温泉裡,再无丝毫的寒意。这海水好古怪,还会轻轻地揉按她的小腹,小腹暖呼呼的,她舒服得仿若躺在绵软的云堆裡,一点儿都不疼。
而梦裡小小的十一,竟不知什麽时候转过身,向她走来。他越走向她,他的身量便越颀长高大,直到最后,他轻易地俯身将她抱进怀中。
她的脖颈被蹭得痒痒的。
可她很欢喜,正因为是在梦裡,她抛却羞赧,大胆地攀住他的脖颈,仰首索要一个吻,委屈巴巴地呢喃:“十一……你什麽时候回来呀?我好想你啊。”
便有一个吻,落在她的唇上。
“窈窈,我回来瞭。”
第108章 第 108 章
落在薑月窈唇瓣上的吻, 干燥而温热。
这个吻……怎麽会有这麽鲜明而真实的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