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刀池野(311)
“沁雪宫......”言栀喃喃,股股黑烟弥漫宫城,他不禁咳嗽两声。
冯诠撑出一个笑:“陛下昨夜下令焚烧沁雪宫,二位大人不必担心,小内侍们仔细瞧着,火不会蔓延别处。”说完他便转身进殿,徒留二人面面相觑。
魏籍烧了沁雪宫,这一把火暴戾恣睢,但想及齐室前尘往事,此举倒也算是情理之中。
“二位请。”
江潜略扫一眼,发觉谢闻枝同陆相宜竟也在此。未等他行礼,魏籍便先一步将其扶起。
“二位是本朝重臣,不必见外。”魏籍挥挥手,示意赐座。
言栀擡眼,御书房除龙案未改,其余摆设皆不同以往魏煦昭在时那般,可谓是大相径庭,父子间犹如横生一道横沟,魏籍势必要与他泾渭分明。
“方才谢尚书向寡人请辞,如今二位前来想必是与尚书心有灵犀,说吧,又要寡人如何挽留?”魏籍淡漠道,似乎心不在此。
“谢兄要走?”言栀讶异擡眸。
谢闻枝道:“陛下,请辞并非臣心之所愿,只是臣从前于族中立誓,若能有朝一日侍奉明主,定要亲自前往破燕城寻回先父遗骸,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魏籍从文牍中擡头:“并非寡人有意阻拦,十余年过去了,谢尚书又该向何处寻?不如寡人派人仔细打探,尚书在裕都等消息便是。”
“臣的双亲皆殒命破燕,彼时年幼未能亲临,手下将士只寻到母亲尸身运回裕都,却未寻得父亲,这些年臣将父亲当年行军之路烂熟于心,只为有朝一日能够带父亲回家......”谢闻枝语气不平不淡,始终垂眸,唯身旁陆相宜将他眼中那一抹黯淡存入心中。
“陛下......”陆相宜方要开口,却见魏籍摆了摆手,便只能僵硬收手。
“尚书生于南方,长于裕都,就连北方也未曾踏足,更何况是远在朔北苦寒之地的破燕城?此事容寡人想想,你们三人暂且退下吧。”魏籍道。
“三人?”陆相宜不免疑惑。
魏籍补充:“只留言栀在殿内便可。”
冯诠向三人道:“大人们还请移步于偏殿等候,请随老奴来。”
江潜不放心似的,起身时在言栀耳旁轻声道了句“我等你”,随即同二人离去,大殿内唯余二人,险些再入死寂。
言栀试图同魏籍交流:“言倾......惇懿皇后已在府内,陛下再不必担忧了。”
魏籍逐渐恢複光彩,却依旧压抑心中激蕩:“是吗,母后身子如何?”
言栀想起言倾澜的嘱托,敛眸道:“她魂魄尚且不稳,须得静养几日方可示君。”
“好,若有所需尽管提,一切以母后身体为重。”魏籍放下手中笔,道:“寡人留青笮在此便是想问问方才谢闻枝请辞之事,你心中作何想?”
问言栀正如问江潜,魏籍此举正是试探二人心思,言栀沉吟片刻,道:“陛下问我,我也想问陛下一事,赵醒此番与徐慕风拼杀也算是功臣,而他逆反罪名未除,朔北与齐分裂,陛下作何打算?”
魏籍轻笑道:“昨夜我便同他秉烛夜话,现已然封他为朔北王,此前恩怨就此了结,此举可还算是明君所为?”
赵醒成了朔北唯一的一个异姓王,也是大齐开国以来的第一位。
“既如此,陛下又有何可担忧谢尚书请辞远走之事?想必谢兄之心只在破燕,他若寻回遗骸便可回京,令其他官员暂任刑部之职,令他同赵醒同回朔北即可。”言栀道,“呼延臻称王也不过月余,而呼延灼未死,势必还有一场恶战,如今是同草原王庭结盟的大好时机。”
魏籍微眯双眼:“你是让我封他为使臣?”
言栀摸了摸下巴,道:“天下分裂之时谢岷曾只身游说各国,想必谢尚书身为其子,自是不会差的。我不久前也曾途径破燕,风雪可怖,但尚且能够招架,如今春日要比以往和煦的多,是最好的时节了。”
魏籍稍加思忖,挥手道:“拟旨。”
言栀想来并无他事,便想起身离去,岂料魏籍从身后叫住了他。
“且慢,寡人尚有一事须得请你帮忙。”
“何事?”言栀沉声问,他已不再想纠缠齐室瓜葛。
“寡人本想江大人重回朝堂,谁知他自有一套说辞推托,还举荐洛尘笑就任丞相之职。”魏籍道。
言栀道:“你让我从中劝说?”
魏籍笑道:“这一封诏书尚未下达,一切皆有变数。”
言栀却道:“他若拿定了主意,便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我又如何能改变他的心思?不过我俩已然完成嘱托,寻得倾澜,助你为帝,依照当日约定也该就此拂衣远去。”
魏籍长叹一声:“若当真没有余地,那也只好赠二位宝马香车,一路顺遂。”
他并未再做挽留,言栀略感错愕,随即也谢恩。
“只是......雍王仍在篁里,寡人心不安。”魏籍擡起眼。
言栀道:“那便召他回京祭拜父母,赐他座府邸安享余生,已然是案板鱼肉,一切不都任君所为麽?”
“不,”魏籍从案上拿起一纸诏书,稳稳放在言栀手心,“青笮既不着急离去,便领了这差事去一趟篁里,寡人赐他毒酒一杯,赐长姐三尺白绫,要你亲眼看他二人倒下,寡人此心便安。”
如此赶尽杀绝,如今的魏籍在言栀眼中飘忽不定,与从前似为两人,言栀缓缓展开诏书浏览,遽然呆愣原地。
“赐雍王毒酒,何故还要赐公主白绫?”
魏籍挑眉道:“他们本就是一母同胞,血浓于水,若不能全留,便只好全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