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正清秋(200)
“那上官大人怎麽就能……”
沈安颐无奈:“你怎麽能拿上官大人当标尺去要求所有人呢?勇气和智慧,都是很稀有的东西,能够具备的人值得敬爱,但不必因此就苛责其他做不到的人。不然照你这个比法,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用活了。”
车夫赶紧顺着台阶下,笑着附和:“对!公主说得对。咱就是一凡人,怎麽能跟上官大人比呢?”
采棠仍不解气,瞪他一眼:“我回宫就告诉大王,你这样子也别再给公主赶车了!回家抱孩子去吧!”
沈安颐啼笑皆非:“又在乱使性子。他是车夫,能把车赶好就是称职的,不能因为他没有包揽侍卫的事情就撤了他。”
采棠无话可说,鼓着脸颊住了口。
沈安颐便不再啰嗦,回头对车夫道:“不过如今车子也没了,你回去得按规矩领罚。马牵回去吧,好歹算是有个交代。”
车夫顺从地答应一声,接过缰绳拉着马去了。
尹璋整好队伍,从后方绕奔到沈安颐面前。
“啓禀公主,人员清点完毕,有六个添了新伤,无人身亡。”
上官陵走过来:“时候不早,我们这就进城。”
沈明温府中上灯极早,天色将暝未暝,客堂内已是灯火通亮。
矮脚酒桌边,三人同席而坐,摩肩把臂,语笑欢欣。
“先生这手一石三鸟打得漂亮!老二如今是树倒猢狲散,不死也扑腾不起什麽浪花了。”沈明温亲自斟了盏酒,喜色洋溢地捧到自己的得力谋士面前,“先生神机妙算,功不可没。来来,请满饮此杯!”
“多谢殿下。”宁休也不甚推辞,接来一气饮了,沈明温大笑叫好。
陪坐另一侧的灭空笑道:“如今劲敌已去,大位便是殿下探囊可取之物,贫僧在此,预先向殿下道喜了。”说罢也倒了杯酒过来敬祝。
沈明温心内得意,面上却少不了谦虚一番,两人各擎杯盏你来我往,彼此说了一箩筐吉祥恭维的话头,气氛热烈非凡。一杯酒下肚,沈明温回头坐下,却见宁休平静地靠在酒桌边,细眯着眼似醉非醉,兀自撚菜不语。
“先生怎不高兴?”
宁休擡了擡眼,道:“属下只是在想,二殿下这次竟很听话,闭门在家反省这麽久,一点多余的动作也没有,挺沉得住气呀!”
沈明温嗤道:“他倒想反扑,可现在哪还有人愿意和他绑在一条绳上?书信虽是僞造,但那些违禁的事可都是他自己做的,只怕他连喊冤的底气都没有呢!”
宁休笑了笑,好像也觉得自己有些多虑,点点头抿了口酒,夹了片鱼腹细嚼慢咽起来。
“殿下!”
窗外火光闪动,一名家丁提着灯笼小跑进门。
“禀告殿下,刚才外头传来消息,说公主回来了。”
沈明温夹菜的手一顿。
宁休和灭空对视一眼,笑容不约而同地消退了几分。
“那上官陵呢?”沈明温急急发问,“他也回来了?”
“回来了!他和公主一道进宫了。”
沈明温脸色僵了,两眼发直地瞪着那报信的家丁。
宁休轻轻推了一下他的胳膊,凑近低声劝道:“殿下不必紧张,他们应该什麽也不知道,桓王行事更加周密,不会把咱们透露出去的。”
沈明温安心了些,又恐这句耳语被旁人听去,不断用余光溜觑着位置稍远的灭空,他们之间虽有合作利益牵扯,却也并非事事都可以坦诚。
灭空只是装聋作哑,一副埋头认真吃酒的模样,候报信人退下,方才不急不忙地起身。
“承蒙殿下款待多日,贫僧该告辞了。”
第四十七章檀心初吐
总管太监潘濂站在仪凤门下,不时搓一搓发冷的手指,半是疑惑半是焦急。
根据龙武卫昨天传回的消息,公主今日便能安然返抵王都。昭王闻信派他亲自到宫门迎接,谁知左等右等,眼瞅天都黑了,满天星星都开始争相向他眨眼睛,却仍不见公主玉驾。
他叉着手立在原地,跟星星们眉来眼去,心内一会儿埋怨禁军消息不靠谱,一会儿担忧昭王雷霆之怒迁到自己头上,不知不觉发起呆来。
一骑快马扬尘而至,“咻”的一声,飞到他眼前的鞭尾惊险收住,扣进一只素白的手中。
“吁——”
马上人勒缰回头,向他笑道:“大晚上的,潘总管不在父王跟前伺候,出来夜观星象?”
潘濂定睛一看,喜从中来,趋步近前轻抚马头:“公主可算回来了!陛下等得急呢,公主不必下马,这就请随奴婢面见陛下吧。”
自从公主归国以来,昭王对其爱重之心与日俱增,他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此时又怕回命太迟令昭王不满,便有意先在沈安颐这里讨一点人情。
沈安颐哪能真的驰马入宫?会意微笑:“多谢总管,只是于礼不合。我自己路上遇到点麻烦,耽搁了天色,倒教父王牵挂,总管费心了。”
潘濂听她口吻和气,言辞中归因于己,并不捎带旁人,知道事情妥帖了,不由松了口气,见她下马,忙殷勤来扶。
说话间身后又有几匹马驰近,原来是上官陵带着尹璋和石荣赶到。几个人拴好缰绳,潘濂早向宫门守卫传过昭王口谕,因而不需额外通名,径直入宫。
长年殿内高烛炽燃,煌煌如昼。
“臣等奉旨护送公主往返,幸不辱命。”
上官陵三人在丹墀下恭敬行礼,如实禀告路上所遇诸事。昭王倚榻而坐,四指无声点敲着身旁檀木几上的棋枰,面无表情地听着,直到听见钟离煜行刺,方才神容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