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正清秋(310)
昙林王遂打消了念头。
过了一阵,忘岁月陪伴昙林王出游。春阳灿烂,花木繁荣,一片醉人景色中,昙林王忽然涕落,伤感不已。
忘岁月问其故。昙林王道:“草木青春,人已苍老。光阴何速?天年有尽。似此美景良辰,还能再受用几回呢?”
忘岁月道:“寿命长短固然是天定,但若保养得当,也可益寿延年。臣多年来游遍天下,曾结识过一些方家术士,他们修身养性,服食丹药,不仅长寿不死,而且青春不老,色若少年。”
昙林王被他一开解,悲忧之情消释了不少,和他閑聊起来。
“你一说本王想起来了。当年国中奸人作乱,我被迫逃亡,巧遇雪山神尼相救。她把我送回王宫时,见先王还有一口气,便喂了他一颗延命丹,说可以帮他增寿十年。先王醒来后扫平动乱,认为是我身带福气,引来神尼,立我为太子。先王后来果然又活了十年。可惜奇事不常有,实在可遇不可求。”
“雪山神尼?”忘岁月表情惊讶,忽然笑了,“那这真是大王有福!我听说雪山神尼的延命丹,乃是几十年前神机道长为了答谢她所赠,并且不止一颗。江湖上曾有传闻,说她将那几颗延命丹转赠给了一座寺院。昙林寺院衆多,神尼又来过此地,大王不如派人查找一番,或许能找到呢?”
“哦?”昙林王闻言诧异,继而深思道:“神尼隐居绝域,很少和外人打交道,不过,正严大师似乎与她相识。她转赠丹药的寺院,莫非就是大悲寺?”
一言方毕,他的神色微变了变,自己先摇了摇头。
“该是本王想错了。正严大师与我亲如兄弟,若真有如此宝物,怎麽从未向本王透露分毫?”
忘岁月笑道:“或许他另有隐情,不便奉告。大王不如直接派人去问问,有自然好,没有就算了,也不费多少工夫。”
昙林王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便差人去大悲寺降旨问话。
不久,使者带回了正严大师的口信。
“神尼确曾赠予本寺三枚延命丹,丹药后来被孽徒盗走,至今下落不明。”
忘岁月注意到昙林王微妙的沉默,一笑开口:“既然盗走,那就算了,大王不必挂心。臣从前游历之时,曾得到高人指点,学过一些炼丹之术。只要大王不弃,臣愿竭尽所学,为大王排忧。”
昙林王转愠为喜。
忘岁月果然没有夸口。昙林王用了他几副药,虽然延年益寿的效用暂还无法检验,可着实感到飘飘欲仙,快乐非常。日子久了,他食髓知味,做别的事都提不起精神,只喜欢和国师待在一起吃仙丹抱美人。忘岁月挑选的美人,都是第一流的绝色,他又有许多新奇游戏,永远翻不完的花样。可怜昙林王活了一辈子,从未如此大开眼界。他本已老了,可现在却感到自己容光焕发,正当少年,忘岁月竟带回了他的青春。
忘岁月用宠溺孩子般的语气劝他:“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啊!”那时候美人温软的酥手抚摩着君王苍老发皱的身躯,酒香浸润了药香,满殿氤氲弥漫。昙林王闭上眼,满足地叹息。对于这位神通广大,给予他极乐的国师,他是全心敬爱、由衷感激的。
斋戒日那天,昙林王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忘岁月以国王年迈为理由,把七日斋戒缩短到了一日,可哪怕只有一天,昙林王也觉得度日如年。吃惯了蜜糖,甘泉饮起来便寡淡无味。今非昔比,从前习以为常的仪轨,也已成了不堪忍受的酷刑。
于是,当忘岁月向他提起,僧人不事生産白受供奉,浪费国家财力应予整改的时候,昙林王拈着夜光杯,给了他轻飘飘五个字。
“你看着办吧。”
第四十四章心字成灰
数月后,昙林灭法的消息传到了容国。彼时鑒深正在云门寺拓印石经,灭空给他当帮手。这云门寺石碑乃是鼎鼎有名的文物,上边的经文是前代书圣的真迹,却因损毁严重,难以拓印,很多名流豪客不吝千金,欲购一善本而不可得。拓经的两人一个心求佛法,一个意在黄金,虽说动机不同,倒也合作默契。祥和气氛中,忽听见旁边游客的閑谈。
“孝成帝神文圣武,乾纲独断,建不世之功,只可惜了这些断碑残文。听说前阵昙林王大举灭佛,那地方寺院也不少,又不知该有多少东西要化为齑粉了……”
话声随着谈者的身影飘然远去,鑒深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回头望了望,显得有些愕然。
“师父,”端着墨盒的慧舟仰起稚嫩的脸蛋,“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鑒深尚未答话,便听灭空笑道:“你这傻孩子,你师父不跟你一样离乡背井在外游蕩?你问他真假,他怎麽知道?”
慧舟不服气:“我不是傻孩子。”
“不是傻孩子,怎麽会问傻话呢?”
“你还污蔑……”
“哪有?我这是实话实说。”
一大一小斗嘴正欢,被鑒深出言打断。
“应是讹传吧。昙林风气开明,大王平素敬重高僧,想来不至于如此。”
“那可说不準。”灭空擡杠上瘾,特特提出反对意见:“知人知面不知心,我觉得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本是一时玩笑,然而没过两天,他的乌鸦嘴似乎就应验了。关于昙林的变故越传越多,越传越细,甚至连“国师火烧大悲寺,方丈血溅七宝台”的故事都有了,叙说者舌灿莲花,描绘得活灵活现,宛如亲身经历。鑒深日益静默起来,沉着的面色也逐渐变成了沉重。慧舟年纪虽小,心思却灵,终于有一天憋不住,对鑒深道:“师父啊,我们回去看看方丈他们好不好?出来这麽久,慧舟也想师弟师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