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正清秋(330)
“既来之,则安之。”她很快定下主意,“我们先熟悉一下环境,看看哪里可能有出路,顺便也要留意一下食物和水源,以及可以安身的处所。”
“掌门这是要长久过日子呀?”顾曲笑道。
“得有长久的打算。”卓秋澜道,“不谋全局,不能得一隅之利;不计百岁,不能得一时之安。要是只看眼前,很多时候也就连眼前都得不到了。我们之前说,就算知道它是幻境,也要先当作真的。这不是说要把它当作真的去害怕恐慌,而是说要认真对待。做长久的打算,就是一种认真对待的态度,哪怕这个打算最后并没派上用场,但相比于一开始就无此打算的人,仍不可相提并论。”
三人在谷中搜寻了两天,始终没能找到疑似出口的地方,好在卓秋澜有言在先,大家的準备也就足够充分——不论是物资上的,还是心情上的。
到了第三日,他们照旧在密树草丛中探寻路径。虽没那麽焦急担忧,可薛白背了一满袋野果,也颇耗力气,快到日中时分,实在走不动了,忽瞥见一块石头,赶忙奔过去歇腿。
“师父,咱们先歇一会儿吧!”
她匆匆忙忙坐下,使劲锤着自己双腿,包裹往肩后一甩,不提防撞在了后边的石壁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卓秋澜身影一顿,蓦然回过头来盯着她——準确说,是盯着她身后的石壁。
“……怎麽了师父?”
“这石壁后面,好像是空的?”
卓秋澜说着,已走到跟前,拣了块重石往壁上猛砸了一下,果然,声音格外响亮,与普通山壁不同。
“有意思。”她轻声一笑,笃定道:“这石壁后面必有门道。”
薛白和顾曲闻言,立马也凑上来察看。经过一番摸索,他们在附近找到一处活动的石块。三人合力将石块推开,忽觉颈后生凉,转头一看,原来石壁所在之处变成了一个洞口。
“看看咱们的运气吧!”
卓秋澜拂尘一甩,当先走了进去。薛白和顾曲紧随其后而入。
石洞内的气息有些潮湿,但还算清新。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洞道不知走了多久,面前出现了一座洞厅。
洞厅颇为宽敞,并无桌椅摆设,唯有当中伫立着一尊高大的白玉雕像。玉质清透,温润莹洁,使得这黑暗的山洞里也漫布着一片灵明清光。雕像的面容很是模糊,看不出形貌,甚至辨不出男女;更不知是哪一方、哪一世、作何营生、有何履历的人物;也不知是实有其人,抑或虚设其形……遥遥一望,但觉其庄严肃穆;步近观摩,愈自感敬畏满心。卓秋澜三人保持着静默,脚步放得平稳有节,缓缓绕过那座白玉雕像,转至雕像身后。一擡眼,忽然见到了一面石镜。
他们靠近前去,镜面也渐渐亮起,映现出厅堂的景象。但奇怪的是,那镜中的厅堂景象与这洞厅的模样完全不同,其中还有一名白衣女子,手按佩剑,修身玉立。
“大姐!”
顾曲脱口而出,随即倒吸了一口凉气。卓秋澜和薛白仔细一看,那女子果然正是顾云容!
就在此时,镜中的顾云容好似也听到了顾曲的喊声一般,突然回过头来,正与他们视线相对,彼此皆是一脸惊愕。
“怎麽回事?”
薛白话才出口,卓秋澜已经意识到了什麽,竟不顾镜面的阻碍,挟起两人一步上前,直直跌入了镜中。
眼前景象骤然一换。
卓秋澜眯起双目,待得适应了此地光线,方看出自己身处一间高阔殿宇。殿中香雾弥漫,灯烛交辉,雕龙绕梁,丹彩画壁。摛霞铺锦,乍见而目眩;缀玉连珠,久视而神迷。
“师父!”
她尚未全然看清殿中情形,顾云容已过来将她扶住。卓秋澜正要询问始末缘由,耳边蓦然传来一阵笑声。她循声望去,大殿正前方有一座高台,台上端坐着一名玄服男子,目光阴冷似冰,面色苍白如雪,正是昔日过忘山门教主——忘岁月。
“是你?”
卓秋澜这麽快就认出了他,倒令忘岁月大出意料。他怔了一怔,随即勾起一抹冷笑,又像有几分掩不住的欣赏意味:“能从死地全身而出,卓掌门果然名不虚传。能让卓掌门记得,真是在下的荣幸。”
“这是什麽地方?你又为何会在这里?”
卓秋澜问得干脆,忘岁月却也答得爽快:“这里,就是金秤宫。至于我为何在这里?当然是因为……我是此地的主人。”
卓秋澜尚未答话,眼前突然闪过一道人影,伴随着熟悉的悦耳声音:“你终于承认了!你就是化乐城城主王隋?”
“听起来,歌师早有所料?”忘岁月的笑意扩大了几分,“可是你也弄错了。我并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忘岁月。”
“哦?”风飞絮眉头一动,“那麽请问城主大人,您又是哪位?”
“忘岁月”缓缓擡起手,指向自己:“我就是我,化乐城主,王隋。”
“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假扮他人?”
“假扮?”王隋哂笑,“是那忘岁月假扮我,可不是我假扮他。”
风飞絮愣住了。
“我把身份借给他,让他去施展抱负,条件是他要替我承担一切罪业。不过这个家伙……”王隋说到此,便顿住了话头,抿住的嘴唇不满似的绷了起来。
卓秋澜心思灵敏,听至此处,已略有所悟:“但你自己也付出了代价,是不是?你摆脱了自己的责任,但也从此丧失了身份,而且……你虽顶着城主的名号,其实是被困在这里,根本出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