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国正清秋(351)

作者:风竹月夜 阅读记录

人已死了,现在与裴温争执也于事无补。上官陵因而静敛了神色,无喜无怒地开口:“裴将军虑得是。只是我军方入城中,务须安定人心。如此之事不可有再,若遇上可疑之徒,只需先锁拿起来,等候陛下定夺。”

“是。”

上官陵向地上飞速略了一眼,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无论敌衆还是我军,都不可曝尸街上,先带去入殓吧。”

王都各门很快皆被控制住,上官陵一面安排人手扫蕩城中,另一边亲自整顿主力,赶往宫城。

成玄策站在宫楼上,伫望着宫墙外一片片游动的火光。虽在夜幕之中,视野不那麽清晰,他也知道昭国大军正在逐步占领城中每一个角落。何以至此呢?他不自觉地抚摸着腰间御剑。这御剑,镶金嵌玉,举世无两,随着王权流传至今。从前,他以为王权是如这把剑一样坚固有力的事物,如今,却要亲眼看着它如落花枯叶般随水而逝。

耳畔回蕩着一阵又一阵淩乱喊杀声,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渐渐平息,随后,便由远及近传来齐整的脚步声,一道并不陌生的人影登上宫阶,立定在他面前。

“外臣上官陵,参见桓王陛下。”

那人姿态端正地行礼,依旧是翩然的风度。成玄策端视着她,眼皮也不眨一下,心底渐渐升起一股奇异感受。

当年他尚为太子时,上官陵出使北桓,也是这般站在他面前行礼。隔着高高的丹陛,身为败国的使臣,她的礼节与眼下无二,并不比此刻更卑微谄媚。而今,她作为战胜的将领,面对着亡国的君主,态度竟也与当初无别,并不比那时更倨傲淩人。他知道上官陵会找到他,也预想过她来到自己面前的可能模样,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以至于他暗自预备下的那些刚强傲气、保存最后尊严的种种手段……都根本派不上用场。

他看着上官陵,觉得好像才第一次认识她似的,心里忽生出一丝感动。真是可敬的人物,他想,与她为敌,是何其不幸?为她之敌,又是何其有幸?

“有辱上官大人降临,本王失礼了。”他终于开口,“但本王有一事不解,倒要请教上官大人。都说君子仁人,总是存亡继绝。灭人之国,可是仁者所为?”

上官陵对视着他,明白他话中的隐意,然而自己职责所在,实在无法成全。

“天下无必存之国,只是有可存之国。”她喟然道,“桓王想必曾见过宫中的花木,园丁给它们浇水施肥,有时也会剪去一些枝条。上天芟夷地上的诸国,亦是如此。此刻的上官陵,也不过是天公手里那把剪子罢了。”

“你的意思是,你是替天行道了?”成玄策笑了笑,“你怎麽知道自己是在行道呢?”

“不知,只是如此相信。”

“凭什麽信?”成玄策继续追问,话刚出口,自己先嗤了一声,“也无非是凭着你现在比别人强,昭国如今势大而已。”

上官陵平静地看着他。

“大鱼吃小鱼,虎狼食豚彘,固为自然之理。”她淡淡道,“但人其实不能凭这个让自己相信。毕竟无论何时,世上总会有比自己力更强、势更大的存在,就算没有了人,还有天。”

成玄策默然不语。

“我如此相信的凭倚,不是势力,而是心行。”上官陵继续道,“是凭着自己……尽量不做过分的事。”

随着这句话落地,宫楼上一片沉寂。良久,方听得成玄策开口。

“照这麽说,你不是来处死我的?”

“自然不是。况且我也无权决定此事。”上官陵道,“只是要请桓王移驾而已。”

正说话间,忽听身后脚步响动,随行上楼的禁卫都自动分列两侧而立。上官陵回头一看,原来是沈安颐到了。

“陛下。”她躬身行礼。

“丞相辛苦,你伤未痊愈,不必多礼。”

沈安颐伸手扶起她,侧过身来,对上成玄策的视线。

成玄策意味不明地勾了下嘴角:“你的运气实在不错。”

话音方落,他手臂蓦地一举,一道寒光,随现手中。

上官陵和沈安颐皆是一惊,上官陵反应最快,立即上前一步,将沈安颐掩在身后。却见一道鲜红弧线划开夜空,转眼洒落,溅出一片血花。

她愕然望着成玄策的身躯向后倒了下去,颈上的御剑同时铿然落地。

“这……”沈安颐睁大了眼睛。

须臾平複了心情,她转过身,向两旁待命的禁卫吩咐:“立刻把这里收拾了,将桓王入葬,以君礼。”

“遵旨。”

上官陵跟着她步下宫楼,走过御道,穿过重重宫门,天色渐亮,东方渐白。从太微宫到鈎陈宫,从宣政殿到重明殿……整个桓王宫的形貌愈渐清晰地呈在眼前,上官陵的脑海中,却还残留着方才宫楼上那一幕。她慢慢又联想起更多的场面、更多的人……心间忽闪过一念疑惑,北桓的国运真的彻底终结了麽?她突然感到一丝不确定。

思量之间,脚下已踏进另一座宫殿。看室内布局陈设,应是后妃的寝殿。

两人走近牙床,只见床上放着一个襁褓,襁褓内裹着一个不满百日的婴儿。

沈安颐俯身抱起她。

婴儿犹自熟睡,对这一夜的巨变全然无觉,柔嫩的脸蛋上不时浮现出一丝堪称香甜的悦意。沈安颐静静端详了许久,轻声问道:“这就是晏飞卿生的那个孩子?”

上官陵怔愣了一瞬,倒不是意外她的提问,而是意外她的语气,柔和细腻得仿佛怕惊醒了怀中的婴孩。

上一篇: 最不浪漫是冬 下一篇: 流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