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带孩子找到他们早死的爹(62)
这个苏昭昭就不清楚,书上没提过,原身的记忆里也没有。
她摇了摇头,“好像都没有。也许老几辈的长辈里有,只是我们没听说过而已。”
“这倒是有可能。”
“聊什么呢?”
正聊着,王春花来了,外面的大门没关,就是在等她。
王春花手里端着半碗炒豆子,另一手里拿着一个鞋底子,把炒豆子放桌上后,拿起鞋底就开始纳。
“又做鞋呀。你今年怕是都做了十几双鞋了吧?”
“不做不行。”王春花拿起鱼骨一样粗的针在头皮上划拉了几下,“老家的公公、婆婆,还有没结婚的小叔子,这年年都要寄衣服鞋子回去,我要不做,就得花钱买,我哪儿来的这多钱哟。”
常秋霞就道:“你做个三五双的寄给他们,还不如买一双解放鞋让他们开心呢。”
她手里的毛衣织得飞快,苏昭昭一边听她们闲聊,一边看她织毛衣。
“我之前给我婆婆织了毛衣寄回去,人家写信过来说要解放鞋,还想要件列宁装,码数还不是她和我公公的,我一想就知道肯定是给她儿子和闺女要的,把我们当冤大头一样。”
常秋霞一说起她婆婆就有怨念,“月月往老家寄钱,每次回去也都是大包小包的,也不知道知足,我们管他们老两口是我们该的,凭啥生在后头的儿子闺女也要我们管?”
一提起这个,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
这个说我婆婆怎么样。
那个我小姑子妯娌怎么样。
左一句右一句的个个都有怨念。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还是你好。”话题一下转到苏昭昭身上。
“上头没婆婆,下面也没小姑子妯娌啥的,太让人羡慕了。”
“没错。”
苏昭昭成大家羡慕的对象了。
“……你们羡慕我,我还羡慕你们呢,我们当初要是身边多个亲人帮衬,也不会失散十年。”
大家一想也对。
苏昭昭转移话题,问常秋霞,“你这是织的毛衣还是毛背心?”
“毛背心。”
她是从上往下织的,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整个领口都织出来了。
“织得真好。”
常秋霞笑道:“这有啥呀,商店里买的毛衣才好呢,人家是机器织的,有花儿有样儿的,可好看了,就是贵。”
苏昭昭看得挺有意思,很想学习学习diy一下。
“这织毛衣好学不?”
常秋霞:“好学,我也是随军后跟别人学的,以前在老家,家家都穷,镇上都买不到毛线这好东西,来了这里后看人家织,跟着看了两回就会了,你看看啊……”
说着说着就开始教起苏昭昭来,一点儿也不带含糊的。
曹翠起身去上厕所,回来就说这院子里建个厕所挺好。
“回去我也找人给建一个,免得每次都要去跑公厕,晚上尿夜壶里早起还得去刷。”
王春花道:“我也在想要不要建一个,要是建,我家那菜地就得少一块儿地。”
“建呗,你家种那么多菜吃得完不?有个厕所多方便呀。”
两人又开始商量去哪里买砖。
赵素芬也跑去上了趟厕所,回来时注意到东屋好像挂着帘子,她走近看了看,直接笑了,“你这挂的是啥呀?还整得挺好。”
“芦苇编的草帘子,做隔断用的。”
一个个的都起身去看,看完都觉得好,“我咋没想到也用草帘子遮一下呢?这个挡窗户上也挺好。”刘桂兰道。
“你窗户上没挂个窗帘啊?”常秋霞问她。
“没,有那多余的布我还不如给家里的讨债鬼多做一身衣裳呢。”
刘桂兰家的条件是这几个军嫂中最差的,原因便是因为家里孩子太多,杨参谋的工资不低,但也禁不住要养这么一大家子人。
曹翠玩笑:“你也不怕干事的时候被人扒窗户。”
“大晚上的谁敢?看我不削掉他的腿。”
乐乐呵呵的玩笑了几句。
刘翠兰是真的觉得好,“回去就让我家那几个去给我扯芦苇杆子去。”
王春花笑道:“这下好了,咱们这一片儿的芦苇杆子要遭殃了。”
聊着聊着,一行人直到快做午饭才离开,各回各家。
第54章 什么酒
他们走了没多久,顾衡骑着二八大杠带着儿子闺女回来了。
到家门口时,顾衡还按了两下车铃。
“叮铃!叮铃!”
苏昭昭才说要去开门,顾想已经推门进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只被绑了腿的鸭子。
顾念紧随其后,她手里也没空着,提着一袋子山梨。
“哪儿来的?”
“乡下买……换的。”顾想提着鸭子,“爸爸说杀了吃,妈妈,我们可以养吗?”
“不可以。”苏昭昭无情拒绝,她不想踩鸭屎。
“哦。”顾想失望不已。
顾念把山梨提进屋,拿了一个出来洗,洗完就往苏昭昭嘴边递,“妈妈你吃,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
苏昭昭咬了一口,“……嗯,好吃。”
太酸,不够甜,味道还有点涩,皮也厚,和好吃真的没多大关系。
苏昭昭接过闺女手里的梨,进厨房拿了刀,把皮给削了,削完皮口感好了一点儿。
顾衡去还自行车,没一会儿回来了,“下午有人送石板过来,已经和人说好了,到时候直接给我们铺好。”
苏昭昭看了看鸭子,“晚上管饭吗?”
“不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这鸭子中午做吗?要是做,我现在就杀出来。”
鸭子被绑着腿丢在地上发抖,看着可怜兮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