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霸总下乡后,被小农女娇宠了(152)+番外
她让闻祁开上三轮车去送,顺便把她刚才喂猪的时候到菜园子里拔的一兜菜给带上,人情嘛,都是你来我往的。
闻祁二话不说开上三轮车就去送了,她又烧了水煮了一锅寡淡的小白菜汤,只吃鸭肉太腻,可以喝点清汤寡水的白菜汤解腻。
大虎的鸭头和鸭脖子也煮上了,她只放了点葱和姜片去去腥,其余都是原汁原味。
闻祁将鸭肉送到李志军家,他们家热情得不得了,非要拉着他坐坐,还是闻祁说赶着回去吃饭,他们才放他回来。
盖房的工人们也收工了,今天就着李岁安送给他们的鸭肉和其他菜,吃了个肚圆,心满意足的回家。
李岁安在厨房里叫了一嗓子开饭了,大虎耳朵立马动了动,然后迫不及待从张敬诚怀里跳了下来,朝着厨房狂奔而去。
人肉垫子哪里有干饭香,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张敬诚先是一喜,随后也马不停蹄赶到厨房,看着香气腾腾的一大盆鸭肉垂涎三尺。
等三人将饭吃饱的时候,天都快黑了,张敬诚揉着饱胀的肚子,慢悠悠的回家去。
......
建房的速度很快,屋顶的瓦已经铺好,工人们在硬化地面。
厢房李岁安不打算铺瓷砖,直接水泥硬化就好,平时也不常住人,打扫干净就好。
地面灌上水泥砂浆后,要等几天使其彻底干透,这期间师傅们开始重装李岁安家的正房。
原本的门面都拆了,李岁安喜欢木头装修,花钱重新买了一批木料,让木匠师傅加工成板壁和门面,最后再刷上木蜡油,把以前土土的老式装修风格变成复古风。
用木头装修要比用铝合金贵不少,但李岁安不喜欢铝合金的质地,纠结后还是选择了木头,贵一点就贵一点吧,毕竟以后要长住的。
第138章 准备带李岁安去京市
时间慢慢来到了十月份,李岁安又开始忙活秋种了,之前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完,她再次把微耕机给拉上了山,把地给重新耕一遍。
耕好的地突然肥沃又疏松,到时候把种子撒上,只要老天爷赏脸,风调雨顺,来年必是大丰收。
耕地是个力气活,双手要紧紧的扶住微耕机的龙头,掌握方向,随着微耕机发力,手被震得不停的抖,一天下来,两条膀子都是酸疼的。
闻祁见李岁安辛苦,想帮忙试着耕一会儿,结果,他低估了微耕机的力道,别人耕地都是掌控微耕机,只有他是跟着机器跑。
不会弄!根本不会弄!
控制不好微耕机的他只能扛着锄头去处理边边角角,地的边边角角微耕机耕不到,只能人工挖一下,好在没多少面积,就连闻祁这种不太会用锄头的人都能挖完。
耕好地,把麦种撒上,等一阵秋雨,麦子就可以发芽了,但在这之前,得将来地里捡麦种吃的鸟儿给赶走。
撒上麦种后,地里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斑鸠,他们胆子都特别大,人都快走到它面前了也不跑,执拗的在地里找着吃的。
他们当地有句骂人的话,骂人憨傻就叫他憨斑鸠,这还真没说错,斑鸠都是些傻大胆,呆呆愣愣的。
小时候他们还会用弹弓去打斑鸠来吃,一只斑鸠也就几两肉,塞牙缝都不够,肉质又柴又硬,但味道却是很香的,比家养的鸡要香。
但现在没什么人吃了,也没人再拿弹弓打鸟,被村委会发现是要罚款的。
而且早些年他们村还有一个半大小子用弹弓打鸟,结果鸟没打到,飞出去的石子倒是把另一个孩子的眼睛给打瞎了,家长赔了不少钱。
从此,村里的家长们都以此为反面教材,不让孩子玩弹弓。
天上的鸟总是无孔不入、防不胜防,一直在地里守着也不是个办法,所以李岁安只能扎了几个假人立在地里,又挂了些破衣烂裳在地边的树梢枝头,这样对鸟能起到威慑作用。
除了防鸟外,还要防麂子,这些年他们当地注重生态保护,一些山林回归到了原始形态,所以林间的小动物们也多了起来。
以前很少能看到麂子,现在却能看到麂子群,它们成群结队游荡在山里,有时还会去附近的农田晃悠,饱餐一顿。
若问没人去偷猎吗?谁敢啊,这可是国家保护动物,而且山里都是有护林员巡逻的,被发现了那就直接踩缝纫机去了。
将麦子撒好,又去点豌豆,李岁安负责播种,闻祁则是拿着线团在预留的玉米秆上绕线。
玉米秆间被绕上了一排排白线,闻祁又是个强迫症,连线间距都是一样的,看上去整整齐齐。
他们在马不停蹄的秋种,而林特助带队的工程队也在抓紧时间建设。
一些老房子改造的民宿已经初见成效,一个个精致又有意境,建民宿的同时,他们还和村委会商量,要打造一条供游客吃喝购物的商业街。
但这商业街也不能太过模式化,要具有当地特色,林特助聘请了几个优秀设计师,又召开了一次大会,全体员工表决选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村里的街道尽头有一片大空地,是几年前将农户的农田给征收,然后又填了土,将其填平,准备盖安置房的。
但后来财政紧缺,盖安置房的款迟迟拨不下来,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村委会的干部们听工程队要盖商业街,直接跑到县里去找大领导商量了,大领导们欣然同意,比起盖安置房,显然盖商业街更有发展前途。
而且,他们盖安置房的钱在哪里还不知道呢,与其让地空着,还不如发挥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