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来我是男神经(2)(190)+番外

作者:瑟嫣 阅读记录

大宋是资本萌芽的时代,各种工厂林立,经济发达。特别是江南一代轻农业重桑麻,过去的男耕女织在江南一代并不是很适用。很多时候,为了多挣点银钱,家中有善纺织的女子,都会选择去工厂做工。

女性的地位,因此提高了不少。

这点倒是好事,不过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轻农业重桑麻的事情,少的话,没什么多大的影响。可要是多了......

良田全都改种桑树,那问题就大了。

本身江南一带,就是鱼米之乡。顾名思义,便是江南一带出产的粮食,可以养活多个城市。如今商人重利益导致大量良田变耕桑田,良田都拿来种植桑麻,粮食自然就种得少了。

如此问题来了,连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所出产的粮食都少了,近几年居然需要从外购买,幸好没有发生天灾人祸。

万一,说的是万一啊,像明朝末年那么倒霉,遭遇小冰川气候,全国范围爆发天灾,到时候怎么办?

粮食怎么办,赖以生存的粮食不靠平时囤积,难道还能一夜之间生长不成。

当然了,以上都是苏清之的观点,其他人,除了包拯稍微忧心外,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了轻农业重桑麻所带来的危险。

就像赵祯,苏清之敢用自己的jiojio发誓,绝对不会主持农耕一事。哪怕只是做个样子,下地插秧,也绝对不可能。

大宋皇帝都挺清高的,喜欢的是风花雪月,农田污浊,只怕下去做秀都会污染他们的臭脚丫子。

第127章 第 127 章

苏清之懒得攀扯, 三言两语就定下了章程。几日后由礼部安排的帝王亲耕,鼓励百姓勤劳耕种的农耕一事,赵祯不出面, 全部由苏清之代为主持。

苏清之没有说什么,很好的主持完农耕一事后, 就下令让各处皇庄以及汴京、周边一带种植新的农作物。

便是玉米、红薯以及土豆三种高产农作物。

怎么来的,不必详细说, 只一句话:空间拿出来的。

苏清之并没有搞神迹, 说是天赐一物,而是含糊表示是出海前往外邦做生意的海商献上的。

而出于对唯一儿子的信任, 赵祯放手让苏清之去做,并没有过问。只是汴京一带以及皇庄种植,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苏清之拿出的种粮不多。不适合全国范围内推广。

苏清之就干脆选择在汴京一带以及皇庄育种, 等种粮多了, 再进行推广。另外,苏清之那儿还有水稻种优化的产物:杂交水稻,以及各种蔬菜种子。

苏清之拿出来之前,扒拉了一遍空间,发现连木薯种子都有。更别说青稞、栗米等五谷杂粮了。

甚至连更适合北方种植的优化小麦种子, 也有好几吨。

同样不适合立马拿出来,少量比如说几百斤可以拿出来,可是几吨......怎么拿出来?所以呢,苏清之很有耐心,决定先种植玉米、红薯、土豆三种高产作物, 等玉米、红薯、土豆三种高产作物,在大宋境内推广后, 再说改良五谷杂粮以及蔬菜种子的事儿。

这些章程,苏清之都是记在心中,因此春耕事宜结束后,苏清之有条不絮的将大半精力,都放在司农司上。

宋朝沿袭唐制,三省六部,其中户部管理财政和农政。至于司农司属农政,主要负责一年四季耕种。

财政部门负责收税,大宋的话,商业税为百分之五,农业税为百分之三。在苏清之看来,农业税相对合理,但是商业税完全可以调控到十税一。也就是百分之十的比例。

去年税收,商业税和农业税的比例,大概是7比3。差距相当大,所以呢,必须加重商业税,再降低农业税。

只要农业税低了,商业税提高,定然会有百姓转而回去继续种庄稼。于是乎,阳春三月的时候,苏清之就在朝廷之上提出提高商业税,降低农业税的话题。

不出意外,百官们大多数都保持反对的态度。吵吵嚷嚷,就一个意思,身为大宋的继承人,不可与民争利。

苏清之哂笑。

“士农工商,孤何时跟百姓争利了?”苏清之反问:“商人日进斗金,如何进的,不过东货西卖,而货物怎么来的,不从百姓手中获得,难道能凭空从天上掉下来?”

苏清之的询问,说老实话有点儿刻薄。且句句犀利,反正问得强调‘官家不可与民争利’的官员哑口无言。

“百姓兴,国家兴,百姓苦国家苦,孤既然身为太子,当学习父皇,体恤臣下怜悯百姓。去年财政共收入5000万贯,其中商业税3900万贯,农业税则仅仅收入1100万贯。”

而这900万贯的农业税收,是包括人头税在内。至于其他税收,入城税,房产税,以及人牙子买卖等税收,都算在上商业税中。

人头税是按照每家每户具体人口来收的,说句不好听的,和农业税差不多一半一半。苏清之说降低农业税,只是降低到百分之一。

仔细算了一下,不过是500万贯的农业税少了三分之二,没了320万贯左右的农业税进账。对比商业税一年进账3900万贯,少了320万贯的农业税收入,简直微不可见。更别说,苏清之还打算搞十税一,提高一倍有余的商业税收。如此以来,一年的税收,少说也会有7500万贯左右......

“孤不管你们抱着什么心思反对的。孤在这儿,只强调一点,那就是孤和父皇的禀性并不一样。父皇相信你们说的每一句话,即便有所怀疑,父皇敦厚的性格,都会不予追究。可孤不一样......”

说到这儿的时候,苏清之的声音充满了肃杀,煞气腾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