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来我是男神经(2)(359)+番外

作者:瑟嫣 阅读记录

后世的杂交水稻,亩产2000斤左右,甚至土地肥沃的地方,还实现了亩产4000斤。苏清之也不要求,他搞来的杂交水稻可以亩产4000斤,只要保证亩产1500斤左右,苏清之就高兴死。

毕竟吧,种田有时候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何况是研究杂交水稻了。

“那姐夫,你打算今年增兵多少。”卫仲道询问。

“什么兵,那是乡勇军。”苏清之白了卫仲道一眼,倒没有瞒着他的意思,继续说。“太平道教造反,已经先后攻占了冀州、南阳、颍川三郡,怕是不久将来,太平道教会来清河郡捣乱。”

卫仲道点头,赞同苏清之的说法。

苏清之又道:“初步打算扩充征收三万的人。”

三万的兵其实并不多,苏清之打算走精兵路线,所以就在反复思量下,选择招收3万士兵。当然名义上是乡勇军。实际上,就是苏清之的私兵。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爆发,冀州、南阳、颍川快速失守。同年侍中向栩、郎中张钧先后上书,请求诛杀宦官,认为黄巾之乱的根源在于宦官。认为是宦官父兄子弟、姻亲宾客任州郡地方官者,侵害百姓,胡作非为的缘故,才导致活不下去的百姓们揭竿起义。结果爆发‘党人之禁’,很多官员皆受十常侍谗言以通黄巾罪下狱死。

随后不久,北地太守皇甫嵩奏请解除党人之禁,出皇宫钱财作为讨伐黄巾军费。灵帝无奈,只能下诏大赦党人,“党锢之祸”遂告结束。

这一年称得上风起云涌,刘备、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一同起兵,开始发迹。

到年底,在皇甫嵩等几位名将势如破竹的攻势下,大波的黄巾军被消灭,小波黄巾军四散开来,其中有几波黄巾军盯上了理顺水患又大丰收的清河郡。

详细的打仗过程就不一一阐述了,反正最后来袭清河郡的黄巾军都被消灭,到了公元185年,中平二年的时候,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

汉灵帝本身好奢侈,南宫被毁,汉灵帝就趁机下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亩税十钱助修宫室。并且没隔几天,又下诏令说各州郡采木材石料运送至京师洛阳。

宦官从中为奸,刺吏、太守复增私调,导致民怨四起,除了清河郡,被苏清之趁机牢牢把控,并没有因为汉灵帝的诏令,变得动荡不安。

很快,百姓们因为层出不穷的苛捐杂税,愤而加入黄巾军的队伍,导致黄巾军、黑山军的人数逾百万。而这时候,汉灵帝因为尝到了甜头,开始卖官卖爵,大肆敛财。

到公元186年,中平三年的时候,整个国家的地皮,已经被汉灵帝狠狠地刮掉一层。而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又刮了一层又一层。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苏清之造琉璃成功,将精美的琉璃制品,以高奢品的价格,大量送往京师洛阳,买了王侯的爵位。

并在清河郡大开铺子,贩卖平民百姓都能用得起的玻璃用品。

另外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已经推广整个清河郡,并且没有丝毫外泄。

苏清之采取后世的生物种子技术,百姓如果不从官府购买种子,而是自行留种的话。种子还是会生根发芽,成熟有收成,但是那收成相较从官府购买的种子要少三分之二。

所以‘遭’过几回后,百姓们就学聪明了,都从官府那儿购买种子种植。官府的种子卖的又不贵,主要是为了防止良种从清河郡流出。

毕竟玉米、红薯以及土豆,都不怎么挑土壤,次田种植出来的产量都能达到亩产1000斤以上,何况是良田呢!

再加上苏清之又搞研究,成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产量达到了2000斤左右,百姓们家家户户的粮仓里的粮食都堆满了,不再受饥荒之苦,自然地,清河郡的百姓们更加拥护苏清之这位清河郡守。

随后到了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各地残余的黄巾军又复起,董卓平定羌人起兵,开始发迹。这时候在清河郡搞了一出人口普查,并且建立清河商会的苏清之,已经暗搓搓的计算汉灵帝什么时候死。

历史上是公元189年突然暴毙而已,现在嘛,其实可以提前死的。于是乎,苏清之开始早晚三炷香烧给地府阎罗王,让他早点派出黑白无常,来勾汉灵帝的魂儿。

或许是苏清之的期盼到位了叭,刚刚翻年来到公元189年,嘿,就在元月的时候,汉灵帝据说突发疾病,死在了何太后的身上。

汉灵帝一死,少帝刘辩继位。少帝年仅十四,继位后尊何皇后为太后,临朝听政。其舅何进拜大将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形成外戚何氏专权之局。

据说汉灵帝生前,曾想以皇子刘协继位,临死以刘协托付宦官蹇硕。汉灵帝死了,蹇硕就想杀了何进,废刘辩皇帝之位改立刘协。

于是乎,就爆发了历史上的十常侍之乱,随后何进死,董卓入京,不久刘辩被废,刘协继位,董卓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嚣张日常。

据说此时的董卓已经膨胀到了夜宿龙床,将皇宫当成了他的□□场所。各地的郡守州牧,开始联合起来,共商讨伐董卓之事。

历史上,袁绍、袁术俩兄弟因为叔父袁隗,袁逢以及兄长袁基被董卓所杀,怒而联合起来,连同各地州牧郡守一起起兵讨伐董卓。

而在这里,董卓入京,按照历史进程废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又想杀点官员助兴的时候,苏清之直接带着一万人马,隔空喊话说董卓要敢碰他父亲、叔父以及兄长半根毛发,必亲自掘了董卓的祖坟,将董卓祖宗十八代的尸骨都挖出来挫骨扬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