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乒乓」大满贯修炼手册(140)

作者: 饶鸣歌 阅读记录

迟晚坐在餐桌边,吃了两颗草莓,就把果盘往洛宁面前推了推。

洛宁知道她的意思,是怕他也饿过了头,于是伸手拿起一颗草莓。

迟晚忽然想起自家老妈平时会烤小饼干,前几天还发了朋友圈来着,打开冰箱翻了翻,刚好找到一包曲奇饼,正好当点心。

于是,本应该围炉谈心的二人,莫名其妙好像开成了茶话会。

第 70 章

洛宁见迟晚吃了点东西,脸上重新有了血色,终于放心了点。

迟晚擦了擦手,沉吟了一会,终于开口:“我记得好像跟你说过吧?我一开始练球是因为身体不好,爸爸是想要我锻炼身体。”

迟晚垂着眼眸,像是陷入了回忆,“爸爸是退伍军人,在部队的时候打过一场业余的乒乓球比赛,所以后来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在我第一次拿起球拍的时候,是他教我的握拍动作。”

后来有老师发现了她的天赋,她便去了体校。她用成绩一路打进省队,又早早进了国家二队,不能说是顺风顺水,但也没有什麽太大的坎坷。

十五岁那年,迟晚拿了世青赛的单打双打和团体冠军,三冠王的头衔,让她在之后没多久就正式进了国家一队。

“我进队之后,在十七岁那年,拿到了我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迟晚轻轻眨了眨眼,看向阳台的方向,那里有阳光照进来。

那是她第一个三大赛的冠军。

从那之后,她被誉为天才。

但什麽是天才呢?脱离了既定轨道,提前带给人们惊喜的叫天才。

洛宁早已在网上看过很多遍她的介绍,可以想象,十七岁那年的迟晚是怎样的意气风发。鲜红的国家队服成了她的铠甲,手中的球拍仿佛化作利剑斩尽荆棘,她像是立于高山之巅,遥望更高的山峰。

“三年前……不对,已经过了年了,是四年前,我随队出征团体世乒赛。决赛中,我打一单。”她唇角动了动,勉强牵扯出一抹笑,“这场比赛你应该知道,只要在网上搜索乒乓相关的赛事,一定能了解到。”

那一年,迟晚十八岁。

“团体决赛开始之后,玉莹姐第一个上场,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主力,她没有任何意外的夺下了第一轮。”

这麽多年过去了,迟晚仍然记得当时的每一个场景。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她的口中开始泛苦,那次比赛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口中总是弥漫着这样一种味道。

她仿佛又一次体会到那种绝望。

那次比赛,真正出意外的是她。

之后的第二轮,她输了。

大比分1:3,她竟然没有任何的回手之力。比赛瞬息万变,她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麽,回过神的时候,这一局比赛已经结束了。

第三轮出场的是苏静彤。

那次比赛中她因为救一个球而拉伤了韧带,比赛被迫终止。于是这一轮因队员受伤严重而被迫认输,大比分来到了1:2。

压力来到了迟晚身上,生死一线。

五局三胜的比赛,如果迟晚赢了,国乒队还有机会放手一搏,如果她输了,她们就彻底输掉了比赛。

如果按照热血漫画的情节,这时候的迟晚一定会力挽狂澜,把比赛带进最精彩的决胜局,然后继续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一览衆山小。

但是现实中却是她状态低迷,心态崩溃,最终以2:3的比分输掉了比赛。

她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便跌到了失利的谷底。

迟晚擡起眼,眸中有滚烫的热意。

她说:“国乒女队的七连冠是断在我手里的。”

洛宁凝望着迟晚的侧脸,心中泛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疼痛,他小心翼翼地把那只放在桌面的手拢进掌心。

这双手的手掌不算大,掌心里却是常年握拍练习磨出的茧子。洛宁忍不住想,自己十八岁的时候在做什麽?

十八岁,那是一个人最灿烂美好的年纪。如果非要概括他的十八岁,那就是阳光,炽热,汗水,青春。

他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奔跑,也在偌大的篮球场投篮,他漫步于大学校园间的树荫下,也抱着画板坐在香樟树下描绘风景。

他的十八岁,与大多数人一样,简单纯粹却又终其一生难以忘怀。

可是迟晚不同。

在同龄人还在肆无忌惮地幻想可以征服全世界的时候,她已经穿着印有CHN的名字驰骋赛场,把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一肩扛。

当天才失信于衆生,后果是什麽?

后果就是当她输掉比赛时,指责与唾骂铺天盖地向她袭来,没人管她年纪多大,能不能承受得住。

就因为那是身为一个国家运动员的责任,尽管在获得冠军时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掌声,但在输了的那一刻,所有人可以站在国家荣誉的角度来批判你。毕竟国家培养了你,纳税人花钱养着你,你就应该赢,你就理所应当的要为此出成绩。

平日里总是叫嚣着乒乓球赢了不算什麽,输了才是新闻的人,在这时候不约而同地忘记了自己玩过的梗,只剩下义正词严的批判。

那天迟晚不记得是怎麽走到了采访区,也不记得是怎麽参加的发布会。赛后发布会上,她垂着眸,湿着眼,没有勇气看镜头,但媒体的长枪短炮没有放过他们。

“请问岳指导,这次女乒兵败是否与贸然啓用新人有关?”

“这次听闻廖子晴伤病在身才没有上场,国乒队的日常训练是否需要调整?运动员的伤病是不是因为日常训练有问题而导致的?”

“请问一下迟晚,你现在对大家有什麽想说的?输了比赛是因为实力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