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才科举路(237)

作者: 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但温显臣出此题目,显然不是让学子对曾经的战事发表意见,因为……这次锦江改道之事,对于沿岸百姓带了难以磨灭的灾难。

富庶如晏南,当初成安府遇灾,也是倾一省之力,这才堪堪让成安府有了喘息之机,便更不必提晏南省之外的普通府县了。

是以,徐韶华就此事对于洪灾建设发表了一系列的见解,从防洪到抗洪,再到灾后重建,一字一句皆有出处。

便是那里面估算的修筑堤坝的数据也是有理有据,那数据精准的连温显臣自己都有不知之处。

“回教瑜大人,学生以为白将军以水代兵固然得占地形之势而守城之便,可锦江改道所带来的种种天灾,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却是一件近乎灭顶之灾的大事。

是以,学生以为,此事对于吾等最大的警示,应当是时刻谨记洪水无情,防洪抗洪不可懈怠。

而这一点,我大周一直做的极好,从当初先帝在世时,在外征伐却仍不忘赈灾安民便可以看出来。”

徐韶华抿了抿唇,继续道:

“是以,此题学生以防洪抗洪而入手,再加上学生此前在霖阳府协助马大人处理过原知府留下的公文。

而在整理的时候,学生有幸看到了曾经霖阳府派遣至锦江的壮丁负责的工程体量,以及官府的记工用时等。

此番看到教瑜大人这道题目,正好想起此事,这便使其一用,教瑜大人,学生此法可是有什么问题?”

温显臣这会儿人都麻了,这能有什么问题?

此法字字句句体贴民意,入情入理,便是他也说不出一处不合,更不必提那些数据——

这徐韶华拿的可是一手数据!

他堂堂教瑜都不可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不对,放眼全大周,都不一定有学子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还不等温显臣说话,徐韶华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道:

“可惜霖阳府的数据还是有些不全面,若要更加精准的防洪抗洪之法,还需要更多的数据。”

温显臣这会儿已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真想抓着徐韶华的衣领狠狠摇一通,这小子知不知道他是在说什么?

这样的信息,要么亲爹是知府,要么自己亲历,否则真需要如这次一样献祭一个知府才有可能得知。

最重要的是,那马大人竟也一点儿也不藏私!

温显臣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这才道:

“看来,你这一个月非但没有荒废学业,反而学到了新的东西,没有社学的管束也有此恒心,实在难能可贵。”

“教瑜大人谬赞,学生只愿不辜负您一番苦心。”

温显臣听了徐韶华这话,只摆了摆手,让徐韶华回去坐下,他将自己原本想要以此类题目让徐韶华警醒一二的打算抛之脑后,随后直接扬声道:

“诸君,且先稍等。今日我们来议当日晋将水兵之鉴,当初我并未从你们的回答中看到佳作,却没想到时隔半月,在今日得到,接下来请诸君与我共赏——”

温显臣说完,学子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书籍,认真的看着温显臣。

随着温显臣古井无波的声音响起,学子们听着听着,笔下也不由得动了起来。

温显臣见状,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抹欣慰,欣慰自己有这样一群勤学向上的学生。

而等温显臣将那篇文章念完后,整个特一号学舍鸦雀无声,片刻后,这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从未想过,还有如此破题之法,想我当初试图以兵法来解此题,反而落得个东施效颦,可笑无比的结果。”

“谁说不是呢?以民生入题,字字珠玑,可谓是微言大义。”

而一旁的胡文锦看着徐韶华的眼神也有些不可思议起来:

“徐同窗,我单知道你去处理那件事,未承想你竟能一心多用,兼顾到这一地步。”

胡文锦语气有些复杂,他知道自己那位曾祖父有多么惊才绝艳,可也只是听说,今日一文,他方知何为锦绣文章。

而一旁的胡文绣听到这里,也不由沉思起来,这样的题目,这样的思路,即便给他,他当真能做到徐韶华这么优秀吗?

答案是不可能。

可是,这里面相差的东西,聪慧如胡文绣,一时也无法想到。

温显臣见徐韶华一篇文章,让所有人都陷入沉思,原本学舍中的浮躁之气也尽数散去,不由得抚须一笑。

虽然,当初他只想要让徐韶华警醒一二,现在换了这么一大群人,倒是也不亏。

随后,温显臣的目光还是不受控制的落在了徐韶华的身上,窗外的日光洒落在少年的肩上,他一身素色长衫,正安静端坐,仿佛一个冰雪雕刻的玉人。

可温显臣却无比确定,这看似清冷的少年,有着一颗难以言说,坚定不移的心。

这一堂早课,温显臣借着徐韶华的文章给众人上了一课,他们自诩自己在社学中已是苦学,可却不知社学外的徐韶华哪怕如何忙碌,也都给自己留下了学习的时间,有这样一个同窗,学子们哪里还敢懈怠?

好容易,等到早课结束,学子们却都舍不得离开学舍,还是徐韶华带头离开后,安望飞这才紧随其后。

“安同窗,你不再看看书了吗?”

安望飞只是笑了笑,看着胡文锦道:

“胡同窗,我等与华弟之间的差距又非一朝一夕,如今华弟携佳作而归,我等更不应该失了平衡之心才是。

今日我等不食午饭,那以后的课业又该如何去面对?做学问,不可操之过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