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千岁(112)+番外

作者: 桃枝蘸雪 阅读记录

宋如歌忙转身去扶,发现是母亲崔花儿身边贴身伺候的丫鬟,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

果然,那丫鬟甚至顾不得一旁黑着脸的皇帝,哭道:“不好了,夫人出事了……”

来不及听详细情况,宋如歌脑子里一片空白,抬腿便往自家府中跑。

苏涟示意几个侍卫先跟上,随即让人将丫鬟带过来:“发生了何事?”

那丫鬟抹着眼泪,颤颤巍巍地将事情经过如实道来。

原来是宋理花完了银子,再次出现在了宋府门口,闹着要见崔花儿,说自己的银子原还剩许多的,却不料被人偷了去,如今几近身无分文。

宋理此人尤其无耻,当年能抛弃妻女,眼下屡次三番纠缠不休,实在不算意外。

“奴婢先前便劝过夫人,这样的人贪得无厌,绝不能给好脸色。今日他过来,奴婢本该叫人将他轰出去,谁知夫人不仅不恼,还要将他请进来。”

“他们二人在屋里说话,夫人也不要我们在旁看着。”丫鬟说着再次哽咽了,断断续续道,“倘若早知……早知那恶人会狗急跳墙……奴婢、奴婢……”

她瘫坐在地上哭泣,看着主仆情分倒是十分真挚。

苏涟拧起眉,带人往宋府赶去。

……

宋府门口,已停驻了不少百姓,也不知是如何知道的消息,议论纷纷。

“听说了没有,宋府那个病殃殃的夫人死了!”

“听说了听说了,她前夫勒索不成,动手杀人了!”

“据说宋夫人之前给了一百两救助,已算是仁至义尽,没想到竟有如此恩将仇报的恶毒之人!”

“难怪宋小姐不肯认他这个爹。”

“我早说过宋小姐人是极好的,为人直爽,又仗义疏财,坊间流言你们也信!”

“……”

“……”

崔花儿出事应当没有多久,消息怎会传得这样快。

苏涟侧目望了百姓片刻:“去将散播消息的人找出来。”

宋府下人本就不多,眼下更是全部挤在崔花儿房门口,有些胆小的,瑟瑟缩在一旁。

屋内传出浓重的血腥气,夹杂着下人的抽泣声,一片混乱。

“娘——娘——”宋如歌扑在了无生息的崔花儿身边,浑身颤抖着,滚烫的眼泪砸进血泊之中。

府医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宋夫人本就身子孱弱,他赶到时人已经断气。

宋如歌死死抱着母亲逐渐冰冷的身体,哭得双眼通红,沉溺于如潮水般的悲痛之中。

有人进门来,短暂地遮蔽住窗口的日光,那人伸出的手投下一片阴影。

她发狠地咬了一口,尝到些血的味道,怒喊:“滚开!”

片刻,那人却还是靠近过来,双臂将她拢住,裹挟着的味道冷冽而清澈。

宋如歌好似忽然失去所有力气,再握不住崔花儿软绵冰冷的手,闭着眼痛哭失声。

兄长殉职,母亲离世。

如今,她在这世间孤苦伶仃,只剩下一个人了。

……

转眼大半年过去,京城的长街仍旧那般繁华喧嚣。

这个人来人往如长河川流不息的地方,日日上演着不同的悲欢离愁。

再新奇的故事,最终也不过沦为茶客口中三两句谈资,再随着时光,消散在四季轮替中。

退位的太上皇如今已极少露面,也不在宫中居住,而是追着太后陈氏的脚步,初春动身去了江南,眼下已是深冬。

只等着明年小千岁成亲再回京。

新帝地位稳固,只是始终空着后宫与后位,埋头朝政。

就连曾令人唾弃一时的“宋理杀妻案”,如今也不再有人提起。

宋理被判处斩立决,宋府的大门,也再未敞开过。

期间她去见过一次宋理,他哭着喊着冤枉,说自己没有杀害崔花儿。

宋如歌当然知道,这样欺软怕硬的无赖,根本没有杀人的胆量。

何况进门前下人为防不测,早搜过他的身,不可能藏着把刀。

刀是崔花儿自己准备的。

她的娘亲为了她不受是非纷扰,甘愿亲手了结自己为数不多的时日。

宋如歌却更加难过。

她的娘亲一向软弱温和,却为了她做出这般刚烈的筹谋。

除了宋理行刑那日,大半年来,宋如歌几乎不出门。

有时在院中仰望着天,恍惚竟不确定年岁几何。

温疏水与小千岁有时会过来看看她。

温大哥不会安慰人,只会说难听的话,因而不怎么开口。

小千岁亦不懂安慰人,但每每与她呆在一起,总能从那双清澈透亮的眸子里窥见春色,宋如歌心里便能好受些。

其他的,上门很少,她在京中本也没什么朋友。

唯有一人,日日雷打不动地过来。

正门紧闭,他便习惯了从后门入,兴许是政务繁忙,每日能见到苏涟时,通常是夜里。

他确实很忙,更多时候,只是从宫里过来看她一眼,连话也来不及说,便匆匆离开了。

他为什么这样坚持,宋如歌似乎明白,又似乎不解。

那日快要说清楚的话,因生了变故,她再也没有追问过。

“小姐,快亥时了。”丫鬟轻声提醒。

夜色漆黑,白日下的雪还未融化。

门廊下照明的灯笼摇摇晃晃,里头的烛光几近昏暗,快要熄灭了。

深冬的风带着寒意,半晌,宋如歌却道:“院门那儿的灯笼太暗了,添支新的蜡烛。”

丫鬟便往外看了一眼。

陛下每日都会过来,最迟的一次,都过了子时。那时院门口的灯笼熄了,他便没有进来打搅。

上一篇: 墨染烟华 下一篇: 怯春情/为病弱皇兄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