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宝有良田、团宠小奶包,农家福妹竟是真千金(196)
卫三娘愣了下,慢慢反应过来:“好像是不太对劲……不对啊,他们气走蒋姑娘做什么?”
卫婆子提醒道:“你想想,今儿咱们本来是去干什么的?”
她脸色变了变,“把蒋姑娘气走,元丰这亲就相不下去了……”
卫三娘终于反应过来,怒气上来,胸口剧烈起伏:“好啊,这,这一定是大房做的!”
说着,卫三娘就想冲去找大房的人算账。
卫婆子一把拉住她:“你这又没证据,去找他们他们肯定也不会承认,平白生气罢了。”
卫三娘越想越气,眼圈也红了:“……下作,太下作了。他们怎么能这样?”
卫婆子叹了一口气:“这大房也真是,见不得你们半点好。连元丰跟小女孩儿相看都要横插一杠子。纯纯就为了恶心人罢了。”
卫三娘攥紧了拳头,最后却又无力的垂下。
卫婆子又劝了劝,说明儿再陪她去趟蒋家那边,把事情说清楚。
卫三娘神色怏怏的应了。
回了刘家,卫三娘在路上又与大房的人碰上,她这会儿看到大房的人就烦的紧,大房的人装模作样给她请安,她头一次,理都不理,头一扭就走了。
只是,第二日卫三娘要出门前,路过客院,见那一直住在刘家那唯一一个客院中的大林氏娘家妹妹一家,正在狼狈的收拾行李。
听路过的仆人说了一耳朵,竟是老爷子亲自下的“逐客令”,说客院要翻修一下。
卫三娘起初没多想,但后来一琢磨,老爷子向来不管这种事的,难道是大房搅乱元丰相亲的事,让老爷子知道了?
不过稍微这么一想,卫三娘又觉得有些荒谬。
大房那一大家子,可向来都是老爷子的心头肉。
估计是赶巧了。
卫三娘没多想,拎着礼,带着刘元丰,先去跟卫婆子汇合。
几人一道去了蒋家。
只是几人没想到,先前蒋夫人待刘元丰还带着几分女方父母的矜持,今儿见了卫三娘跟刘元丰,态度却徒然比先前要热情亲切了不少。
蒋梦娘更是红着脸不敢看刘元丰。
卫三娘一头雾水。
蒋夫人拉着卫三娘的手,笑的合不拢嘴:“先前我们梦娘被吓着了,就急急走了。只是走的时候听寺院里的路人说,刘小公子一路追着两个登徒子跑的远远的,十分英勇……回来后我们一想,刘小公子面对那等歹人,且还是一对二,都能挺身而出,实在是可倚靠的良人……”
刘元丰挠了挠后脑勺,被夸的有点不大好意思。
蒋梦娘红着脸不说话。
卫三娘:“啊……”
她没想到,这样也行?
卫婆子含笑点头,又跟蒋夫人夸了几句刘元丰学业上的事,听的蒋夫人点头不止。
这一趟成果十分显著,等卫三娘带着刘元丰离开的时候,蒋夫人已经在暗示,让卫三娘遣媒婆上门了。
第171章 刘家出事了
卫三娘回去时,脚步都有些飘。
她是真没想到,这事竟然就这么成了。
卫三娘走了几步,又突然激动起来,拉着卫婆子的手:“二姐……你要不掐我一下?”
卫婆子好笑过后,又觉得有些心酸。
蒋家诚然是不错,但跟刘家比还是单薄了些;再说两个孩子也称得上般配,算得上一桩不错的亲事。
她这三妹战战兢兢的,搞的就像是她家元丰去高攀了公主一般。
可见在这刘家大房的欺压下,想找一门称心的亲事有多难。
卫婆子拍了拍卫三娘的手背,稍稍泼了些冷水,让她冷一冷:“行了,你先别激动,你忘了蒋家先前说过,觉得你家人口太复杂么?……你回去还得跟你家老爷子磨呢。”
“对,二姐你说的没错,”卫三娘燃起了熊熊斗志,“我这就回去跟老爷子说去。”
卫婆子点了点头,欣慰道:“等元丰这事差不多定下来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卫三娘虽有些不舍,却也明白,县里头还有个铺子呢,自然不能在这州城久待的。
“等元丰娶上媳妇安定下来,我就再回马坡县去看你跟四弟。”卫三娘紧紧握住了卫婆子的手,承诺道。
“那感情好。”卫婆子笑着应道,“那我就等你了。”
卫三娘高高兴兴的回了刘家,立马去找了刘老太爷,同刘老太爷说了蒋家应了亲事一说。
但也有个条件,那就是蒋家想要小两口自己过日子。
果然就如同卫三娘想的那样,刘老太爷虽说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但最后还是答应了等刘元丰成了家,便让他们去住城郊那处小房子的事。
卫三娘喜不自胜,连声道谢。
刘老太爷又不大高兴了。
夫妻这么多年,她要搬出去住了,就这么高兴?
高兴过后,卫三娘犹豫了下,还是问刘老太爷讨起了银子。
毕竟那屋子多年不曾住人,儿子要搬进去成亲,总要修葺一下。
还有按照惯例,儿子作为嫡子,成亲应是有五十两银子的补贴。
刘老太爷更恼了,手按在虎头扶手上,瞪圆了那昏黄的眼,瞪向卫三娘:“你好歹也是这家的老夫人,怎么一把年纪了做事还这么畏手畏脚的?老大媳妇管着账,你是她婆母,难道你问她要银子,她会不给?”
卫三娘垂下眼。
心道,给自然是会给,但给之前会不会说些什么不中听的话,那就得看老大媳妇心情了。
——她的元丰要成亲了,成亲就代表着要独挑一房,老大媳妇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