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宝有良田、团宠小奶包,农家福妹竟是真千金(197)
“行了!”刘老太爷没好气的转过头去,吩咐长随,“你跟老夫人去大太太那走一趟。”
卫三娘有些难以置信的抬起头,看向刘老太爷。
刘老太爷的长随跟了刘老太爷五十年,他办的事,那就代表着刘老太爷的意思。
有了长随跟着,倒也不怕大儿媳妇大林氏再作什么妖了。
卫三娘简直是喜出望外。
她也没多待,立马带着长随去了大房那。
虽然不知道老爷子是抽什么风,给了她这种便利,但卫三娘知道自己一定得把握好。
果不其然,一开始大儿媳妇大林氏听说卫三娘是来要修葺房子的银子的,那脸拉得老长,开口就是家里账面困难。
结果长随从外头进来后,大林氏脸色瞬间变的难看得紧,脸色是青了白,白了青。
她犹不死心,叫了一声“季叔”。
长随道:“这是老爷子的意思。”
大林氏分辩道:“……我并非是不听爹的吩咐,着实是眼下家里账面上的现银不多,正是生意紧要用银子的时候。成亲了为什么要搬出去?元丰在家住着不好么?去修葺什么房子,这不是浪费银钱么……”
长随脾气很好,和善道:“这年后铺子里用不了多少银钱,哪里就是紧用银子的时候?大太太这话不如去找老太爷说去?”
大林氏一张圆盘脸那叫一个五彩纷呈。
最后再怎么不愿,还是咬牙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让卫婆子先用着。
虽说不够,但短期内这也能解决银钱不凑手的毛病。
卫婆子高兴得紧,拿了银钱,一部分拿去找人修城郊的房子,另一部分请了个媒人,备上了礼,让媒人明儿就去蒋家上门把亲事订下来。
到了明儿,媒人一上门,蒋家是爽快的人家,一听媒人透露,说是刘家城郊那房子都开始修葺了,蒋家就知道卫三娘先前承诺给他们的,到时候他们这一房单出去过一事,是真的。
那是一口就应了这门亲事。
两边交换了庚帖,开始合八字。
到了这一步,亲事可以说是铁板钉钉了。
卫婆子便放心的跟喻三豹苏柔儿他们收拾起了行李。
这两日喻三豹也没闲着,他趁着在州城,又采买了好些货物,临走前寻了一处商队,付了银钱托商队把货物往马坡县运去。
只是,卫婆子说什么也没想到,都要临走了,刘家竟然出事了。
原来是刘家大房的大太太,偷偷把家里的银钱拿去放了印子钱——一般来说,这也没什么大问题,但坏就坏在,大太太有几笔烂账收不回来,让自个儿娘家林家人去收账,林家人逼的太紧,要把那户人家的小女儿卖到窑子里抵债,那小女儿是个烈性的,宁死不从,竟是直接撞墙死了!
出了人命,这事自然就闹大了。
官府迅速介入,把牵扯在内的林家人,还有大房放印子钱的大太太,都给抓到了牢里。
刘老太爷直接气晕了过去。
刘家乱做了一团。
卫婆子要走的时候,听到街边议论这个事,当即惊的不行,赶忙又去了一趟刘家。
刘家这会儿乱哄哄的,也没人管卫婆子进不进门。
卫婆子一路直接到了卫三娘的院子。
卫三娘不在院子里,丫鬟白草一板一眼道:“老爷子病倒了,老夫人去照顾老爷子去了。”
卫婆子只得先离开,让喻三豹他们又在客栈续了一日的房。
第172章 刘家分家
到了傍晚时,卫婆子再去刘家,终于碰到卫三娘回房暂且休息用饭。
卫三娘饶是经此大变,眉眼间颇多愁绪,但头发依旧是梳的整齐,尽力强撑着,让自己显得不是那么狼狈。
“……老爷情况好很多了,”卫三娘愁眉苦脸,“就是老季带人去账房查了账,才知道,大林氏竟是放了一千两印子钱出去。真真是胆大包天。”
老季便是刘老太爷身边的那长随。
“一千两?!”
卫婆子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大林氏可真敢啊!
卫三娘叹了口气:“这不查不知道,一查我都吓了一跳。家里头总共四个铺子,有两个铺子,已经因着大林氏总是抽钱去放印子钱,差不多也快倒闭了……眼下元功跟大林氏都被抓走了,老爷又病了,家里要不是还有老季在,怕是要翻了天了。”
元功是便是前头原配留下来的老大的名字。
卫三娘想起家里头乱糟糟的现状,就愁得不行。
卫婆子神色凝重。
主要是,元丰还刚议亲,刘家就出了这么大的岔子,也不知道蒋家那边……
两人正说着,丫鬟来报,说是刘老太爷醒了。
卫三娘倏地站了起来:“我得去看看。”
卫婆子想了想:“我也是刘老太爷的妻姐,不算外人,我同你一道过去。”
卫三娘知道卫婆子这是要替自己撑腰,她有些感激的握住了卫婆子的手:“二姐!”
姐妹二人一道去了刘老太爷的院子。
刘老太爷那小院子里竟是站了不少人。
大房的男丁大多被下了狱,大房的其他人在门前跪了好几个;二房三房是庶房,这会儿也焦灼的站在檐下——想来应是被赶出来的。
卫三娘跟卫婆子穿过这一院子的人,一声声“娘”在那喊着,卫三娘手心都出了汗。
她嫁到刘家这么多年,除了元丰,这还是头一次旁人这么真情实感的喊她娘呢!
卫三娘迈进屋子的时候,刘老太爷正在那发脾气摔东西。
卫婆子低声同卫三娘道:“还能发脾气,说明身体状况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