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世界都以为我和我马甲是一对(255)

作者: 四海孤舟 阅读记录

而更多的时候,邺烛则行走在一片分不清东西南北的黑暗里,恍然间他只觉得时间静止,他也将永远融入这片亘古的黑暗。

尽管内心一片孤独空寂,邺烛仍然脚步不停,不断向前摸索。

终于,他停在一面他寻找许久的镜子前。

镜中,朦朦胧胧地倒影出金一首惊诧的神色。

邺烛对金一首笑了笑,未等她出声询问,便率先开口道:“金族长,我有一法可除你心头之患,不知你可愿意听我一言?”

闻言,金一首动作一滞,随即笑道:“若是我猜的没错,明明是阁下被祖爷爷困于镜中,有求于我吧?”

邺烛神色自若地忽悠道:“哪怕是被困个百年,生生挨到镜华仙逝,于我而言也不过弹指之间。我可以等,但金族长年轻气盛,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耐性了。”

金一首审视着邺烛,故作轻松道:“照阁下的道理,我也一样可以等,我可是祖爷爷最满意的继承人。”

“百年,于你而言变数太多了,”邺烛笑叹着摇头,在金一首看来,他仿佛透过镜子注视着她,像是在注视一个逞强的幼童,“你心里明白,只要有下一个继承人,镜华是容不下你的——”

“多可笑啊,你明明做到了他要求你做的一切,但正因如此,你也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不会纵容你成长太久的。”

金一首沉默一会儿,眼神慎重地看着邺烛:“阁下想要我为你做什么呢?帮你离开‘镜中须弥’?”

出乎她意料的,邺烛竟是缓缓摇了摇头,他轻声道:“只有我继续留在镜中,镜华才不会警觉起来。”

“待我重见天日那一刻,便是他的死期。”邺烛弯了弯眼眸,露出温和的笑意。

金一首怔了怔,也跟着笑了。

葬仙人冢(17)

一夜过去, 等易玦再次见到悟了祖师时,他像是转瞬间苍老了百年,原本斑白的头发已然沧桑如雪, 在光下呈现出稻草般干枯的光泽。

佝偻着背,他枯瘦如柴的身躯看上去像是缩在角落阴影里,先前慈祥而庄严的气势消退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郁的迟暮之气。

易玦正要一如往常地挂上礼貌但虚假的微笑, 向悟了祖师问好,却见他抬起眼, 锐利的目光自皱纹堆迭的眼睑间射出, 如刀锋般扫过易玦的脸, 冷笑一声。

意识到悟了祖师或许已经怀疑到她身上了, 易玦脸上神情不变, 默默把礼节性问候的话吞回肚子里。

悟了祖师端详着面前这张年轻的、朝气蓬勃的脸庞, 眼神阴鸷:“好啊, 好……是我先前小觑你的本领了。”

“我不懂您在说什么。”易玦脸上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困惑。

“是你吧, ”明明是问句,但悟了祖师却以一种近乎笃定的语气说出口,“是你从同伴们身上发现了端倪, 再在他们离开之时, 及时把消息传到了邀月宫——”

“但我实在想不通,你一个初出茅庐的散修小辈,是如何和星浔那个目下无尘的家伙搭上线, 无声无息地携手配合的?身在梵音宫里, 你又是如何与她保持联系的?”悟了祖师皱起眉, 难得卸下圣人的假面,真情实意地询问。

不过他也并不在意易玦的回应, 没等她开口回答,悟了祖师便笑着叹息道:“罢了罢了,你们之间想必有世人不知的联系,我早该看出来的……毕竟你出刀的架势,与她年轻时那么相像。”

“有时候,我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你们的身影在我眼中重迭,好似同一个人那般。”

自言自语完,悟了祖师喉咙里挤出沙哑的笑声,阴沉沉的,徘徊在殿内:“可惜了,原本我还想留你一份清醒……”

说罢,易玦耳边响起昆虫翅膀摩擦、振动的声音,轻微而清晰,距离近得如同直接刮过她的耳廓,恶心得易玦寒毛直立。

动作顿了顿,易玦故意作出防备不及的模样,惊愕转头,下意识伸手遮挡,但最终还是被一只长着眼球的怪异飞蛾近了身,两片薄翼就要落在她额头上。

易玦弯下腰,神色痛苦挣扎,双手捂住额头——看似是企图舒缓痛苦的无意义的动作,实则在悟了祖师看不见的地方,掌心猛地窜起一小丛赤红的火苗,像是开出了一朵拇指大的红莲。

这一朵借自边迟月的异火昙花一现,无声地点燃飞蛾,焦色自翅膀边缘蔓延至眼球中心,让它还来不及挣扎或示警,便随着火焰消失在易玦掌心间。

缓缓放下双手,易玦直起身,面上是一种平静得麻木的神色,双眸黑沉沉,照不见半点光亮神采。

悟了祖师望着易玦无神的双眼,叹了口气。

当然,用“天龙”操纵修士是最便利便快捷的方法,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皆在天道的注视之下。

悟了祖师有求于“它”,不得不与之虚与委蛇,但在他心底,各种小心思可多着呢。

故而他从不在身边的近侍,以及重用的心腹身上用“天龙”。

悟了祖师可不愿意将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皆暴露在旁人的监视中,他一贯偏好的作风是操控别人,可不是反过来被人掌控。

“真是可惜了。”悟了祖师再度重复一遍,看易玦的眼神,就像是惋惜一樽精美的瓷器多了一道裂痕。

从此不能再为他如臂使指地使用。

惋惜一会儿,悟了祖师对易玦命令道:“随我来。”

易玦神色木讷,双唇紧抿,一言不发,亦步亦趋地跟在悟了祖师身后。

她连通了邺烛那边的感官,眼前一半是悟了祖师随着步伐摇晃的袈裟,一半是邺烛隔着镜面所见的,金一首朦胧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