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傻夫种田忙(150)
说完,他拿过旁边捣碎的草药给江大生敷在了腿上。
徐氏忙让江岷背着江大生回家,她则跟楼安在后面看着江大远没什么事才同李氏两人一同回了家。
江岷到的时候,许云岸正撑着小脑袋坐在屋檐下定定看着院门口,听到院门吱呀一声,他抬起脑袋惊喜到,“你们回来啦!”
待看清江大生的情况,他脸上转为担忧,“干爹这是怎么了?”
“腿被扎破了,昏睡了过去。”江岷把江大生背去房中换好衣裳,转头就看见许云岸在门口眼巴巴看着他,他摸摸许云岸脑袋,“怎么穿这么少在外面?”
“我担心你们,又怕小偷来家里,就点了灯油坐在了门口。”
“真乖,”江岷碰了碰他冰凉的手腕,拿了件外套披在他身上,“身上沁凉,跟我去厨房暖暖。”
药在锅里熬着的时候楼安和徐氏回来了,一进门她就叹口气,“好好的,这都啥事哦!”她是有些怪老三的,本来他家啥事儿没有,现在倒好,小偷没捉到,粮食没找回来,反倒把家中两个汉子给搭了进去。
“这明显是有预谋的,”楼安说,“那小偷太狡猾了。”
“这谁能不知道?”徐氏坐下喝口水,“天杀的还提前把狗给人毒死了,今晚你可听见过一声狗叫?”
说到这儿,她左右看了看,“小黄呢?”
许云岸小声说:“我怕它冷,就把它抱进了房间,现在在我屋里。”
徐氏这才松一口气,从小不点一口奶一口奶喂养到现在这般大,铁石心肠也该有感情了。
“下午咱们做肉干,小黄就没出去过,他们没下成手,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小偷今晚放过了咱们家。”楼安路上想了许多,这或许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这一来一回折腾到天际泛白一家人才歇下,醒来的时候江大生烧已经退了,徐氏正在给他擦额角的汗,楼安同江岷进去看了一眼就出了房间。
天上还在落小雨,楼安昨夜淋雨有些感冒,嗓子干干的,江岷怕他严重,强迫着给煮了碗姜汤灌下去,正准备把稻谷摊开在屋檐下,院门便被敲响,接着三婶的声音传来,“二哥醒了吗?”
楼安把门给她打开,“刚才醒来,娘在屋内守着。”
李氏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提着只杀好的鸡,进屋放到案板上才说:“这是早上大远杀的老母鸡,拿来给大生炖汤,篮子里是一些鸡蛋,流了这许多血,给大生补补。”
“三婶这是做啥?”楼安把东西还给她,“家中本就遭了灾还这般破费,三叔也受了伤,这些回家给他好生养着,我们买了许多鸡蛋你又不是不知晓。”
做饼干要用不少鸡蛋,他还是派江岁岁和江盼到村中帮忙收的。
“这是一码事吗?”三婶重新把东西放下,“昨夜若不是我们的缘故,二哥怎会遭这么大罪,你就收下吧,就当我赔罪了。”
“三婶言重了,”江岷听不下去朝着她拱手,“这种事谁能预料?天灾人祸也不是您能操控的,别想太多了。”
徐氏也从屋里出来,听见李氏来由,死活不收,最后还是三婶留下东西跑了才作罢。
徐氏无奈叹气,“这老三一家真是见外啊!”
今日楼安没去城中开门,下午雨一停,村长便敲锣打鼓地通知大家集会,村中有大事宣布。
徐氏和楼安对视一眼,肯定是关于那小贼的!
两人收拾一番,就往村长家走去。
流民
村长为着昨夜的事焦头烂额,一大早便冒着雨去了县衙,没想到不说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村中的盗贼竟不是普通的小贼,而是北方偷偷流窜至大河村的流民,没碰上或许是好事。
村里没什么大事一般不会集会,徐氏和楼安边走边道:“上次集会的还是县衙在咱村儿收稻花鱼的时候,这一晃几年过去了,没想到竟是为着几个小贼。”
这么大架势?楼安有些摸不准,两人一路说着话就到了村长家旁边的一个大台子。这是村人为商量事儿共同集资搭起来的,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平日没什么用,大家就用来晒粮食,反正是很合大家心意的一个地方。
江老二家在村中靠东的位置,离村长家很近,故而两人到的时候这里并没有多少人,村长正拄着拐在台上站得笔直,像一颗不老松,顶着大河村的一片天。
今日因有要事,村长在县衙作典史的儿子也回来了,看见徐氏,他笑着走过来打招呼,“听说江岷好了?”
典史老爷跟自己讲话,虽是自村儿人,但徐氏脸上有光,笑意满面,“是呢,昨夜他爹受了伤,现在床前照顾。”
“可还要读书?”
“要的,”徐氏答,“正在家中温书说过两月参加县学的考试。”
人陆续到来,李士林便不再多问,站到了村长旁边。
楼安看这人一脸肃色站在一旁,问徐氏,“上回我和阿岷曾在县城碰到过他,看着还挺和蔼。”
徐氏点头,“当初岷儿读书家里不宽裕,他还送了岷儿许多书,心肠也很好。”
看来这事儿不小啊,楼安看着来往的村人,他们都在控诉着昨晚盗贼的恶行,有些甚至声泪俱下,家中余粮全被盗走,得亏今年稻花鱼得以全卖出去,否则他们明年彻底没了活路。
“还有哪家没到?”村长在台上发问。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什么遗漏,都摇摇头,村长收到反馈,道:“今日让大家聚集在此,相信大家都已经明了缘由,我且问一句,”他目光如炬,扫视过下面的人群,“可有谁曾正面接触过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