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有傻夫种田忙(72)

作者: 葱香番茄 阅读记录

徐氏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在天儿蒙蒙亮的大清早见着楼安,很是有些惊讶:“今儿咋这么早就起来了?”

楼安抓抓脑袋:“心里想着事儿,一宿没睡着。”

徐氏深有同感:“不瞒你说,我也翻了大半宿才迷迷糊糊睡过去。”

俩人相视一笑,徐氏往锅里掺水,“昨儿剩的骨头汤,做个骨汤面,正好。”

这与楼安打算不谋而合,他找来江大生编的竹篓:“那您煮吧,我把要给神医送的粽子装好。”

一切收拾妥当,楼安牛牵出来,江大生把板车架上,“我跟你们一起去,我也想看看岷儿情况。”

楼安理解,“原只有娘驾牛车,您在的话就可以跟娘换着来,回来的时候我再跟着学学。”

江大生笑着把绳子系好:“就两个多时辰的路程还换着来,我驾就行,你们仨坐好就成。”

去往清灵寺的人还挺多,徐氏一路招呼停不下来,弄得楼安也得被迫问好,楼安头大,索性靠着江岷假装睡觉才混过去。

清灵寺旁边是大片的桃林,这个季节结着绿油油的小果挂满枝干,很是喜人。

楼安跳下牛车:“过段时间这成片的桃子不知道得多受欢迎。”

徐氏笑着给他科普:“这是寺里僧人自己种的,很多年了,每年果子成熟时很多人来摘。”

“那岂不是有人专门来摘了卖?”

江大生找了个阴凉地儿把牛车停稳,回他:“这林子本是为了给人行方便,寺里僧人看着吶,没人去犯忌讳。”

楼安恍然大悟,问江大生:“牛车就这样栓这里会不会被人牵走。”

徐氏笑道:“不会,你顺台阶看上去?”

楼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果然,半山腰建着座凉亭,有一穿着粗布衣的僧人正在里面打坐。

“这是监督?”

“监督?这僧人常年在这里打坐,山脚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眼皮底下,寻常人不敢得罪僧人的。”

楼安点头:“就这个意思,怪不得百姓都说清灵寺好。”

徐氏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往桃林间的小道走:“是这片林子吧?”

楼安望了一圈,山脚周围全是林子,陆青也没说清楚,还真不好确认,他看桃林那边有烟火,嘴上肯定:“就这边,走吧。”

走了大概两刻钟,就见桃林尽头伫立着一座茅草小屋,小屋烟囱正冒出屡屡青烟,门前坐着一青衣男子正在打理草药,楼安领着三人,快走几步,行至门前鞠躬行礼:“先生可是阎神医?”

男人大概四十上下,闻言抬头:“作何讲?”

楼安取出信物交与他:“承蒙陆少爷关照,得一向神医问诊的机会。”

阎神医接过令牌,仔细端详片刻,想起前几日陆知书所说的人情,没想到竟是这么个知礼的小哥儿。

他端起药材进门:“进来吧。”

四人提起的心这才放下,跟着一道进屋,楼安把粽子递给神医:“过几天端午节就到了,我自己做了粽子给您带了些过来,神医莫嫌弃。”

阎章示意无力地小童接过,而后自我介绍:“叫我阎章便可,出门在外不拘泥身份。”

楼安大概猜到他不想暴露身份,跟着改口:“那便叫您阎先生罢。”

阎章摆摆手由着他去了,小童适时给几人抬了凳子,楼安坐下道:“我夫君十二岁那年磕了脑袋,后神智便成了七八岁的孩童一般,问了许多大夫都说无甚大碍,可始终恢复不了常人状态,先生可否诊治一二?”

阎章把手搭在桌上:“手伸出来。”

江岷乖乖伸出手,阎章把上他的脉,好一会儿才放开,神情放松道:“就目前来看却是没什么大碍。”

楼安有些失望:“先生怎么说?”

“脑部淤血常年不散,血气瘀滞是导致郎君智力倒退的重要原因,想要治疗须得化瘀慢慢恢复。”

“可是,”他沉吟片刻,“风险很大,且无法保证肯定能恢复。”

“风险是什么?”徐氏抢问。

“彻底痴傻,”阎章屡屡胡须,“你们也能看出来,他现在并不算真的痴傻,真正治疗失败的话,生活也无法自理。”

“所以我说,你曾经看的大夫说的并未有什么过错,他现在脑内那团磕碰出的淤血已经和脑子形成了平衡,一旦打破,好则好矣,坏则无可挽回。”

楼安心里已经开始打退堂鼓,江岷现在这样挺好的,他看向徐氏,见她正偷偷抹眼泪,只能问江大生意见:“爹,您看治吗?”

江大生问阎章:“先生治的话有几成把握?”

阎章思索一番,而后摇头:“医人看病没有定数,我不做承诺。”

见气氛凝重,他定定看了楼安半晌,才对江大生到:“你家这小哥儿是个有福的,切莫心慌,一切顺其自然便好。”

楼安只觉他安慰大家,勉力笑道:“多谢先生夸赞。”

阎章摇头:“以后自有分断。”

徐氏调整好情绪,对楼安道:“家里正好换药,让神医帮忙诊断一下吧。”

楼安拒绝:“就调理身子的小事儿,明儿去城里让大夫抓了药就成,哪里劳烦的到神医。”

阎章出声道:“小哥儿身体是常年累月食不果腹拖累下来的,按着之前的方子调理就成。”

徐氏连连道谢,临几人离开时,阎章将令牌交到楼安手里,“下次来时或许就能用上了。”

楼安一头雾水,但还是谢了他好意,便告了辞。

阎章看着几人离开的背影,叫来小童:“该备的药材要备上了。”

上一篇: 一只蟑螂的爱恨情仇 下一篇: 寸心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