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有了首辅哥哥[红楼](55)
黛玉笑了笑。她笑曾经的自己,也笑对未来要走的路。
月桂中天的子时,林府在一片静谧的月色中,只有西厢黛玉住的房间还亮着灯。
林灿端了一碗,亲手熬的,还加了中药材的鸡汤而来。
他从开着的窗户,就看到黛玉看书看得出神,面上还挂着笑容。
他嗽了一声,便问:“去书肆买笑话书了?”
“阿兄,我在看《论语》啊!”黛玉道。
林灿搜索着脑海中关于论语的记忆,无外乎“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当年读《四书五经》那会儿,可是头悬梁锥刺股地在读解析啊。原来还真的有人可以快乐学习,比如他这辈子的妹妹林黛玉。
“不错不错,喝完鸡汤,就早些休息,明日再看。”林灿嘱咐了几句。忽然感觉自己像家中有考生的家长。他见黛玉如此在意殿试,他竟比妹妹还要紧张。
“嗯,再看一会儿就歇息。”黛玉喝着鸡汤道。
那就是还要看书了……
林灿并不知黛玉此般刻苦,是想为天下的女孩子都争一个未来。因为黛玉也从未将她的这般心思告知于他。
林灿只心疼妹妹如此绷紧了弦学习,会影响身体。
他想起兜里还有个小玩意儿,便拿出来给黛玉瞧瞧。
那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小石头,像未打凿的琉璃。
黛玉拿着小石头看来看去,爱不释手。“阿兄,这个小石头真好看。我要拿绳子把它穿起来,挂窗子上,一定好看极了。”
林灿笑道:“这个不是石头,它叫玻璃。”
黛玉知道玻璃这种稀罕物件,但是据说只有西洋才有,本朝是不造玻璃的。“阿兄是从洋大人那里拿来的么?”只是,若是西洋的贡品,理当会打凿得更为精美。
“不是,是我自己刚刚试验出来的。”林灿略显疲惫的眼眸中,浮现出欣慰之光。他最近在研究古法制造玻璃。在官窑中托人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得到了这么一小块。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相信不久,我朝也能烧出物美价廉的玻璃。
“阿兄竟然自己能造西洋的稀罕物。我家阿兄最棒了!”黛玉一番彩虹皮吹过后,便笑嘻嘻地问,“阿兄,咱家制作玻璃的秘方,有没有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啊?”
“自然是没有!人人都可知道。不过……”林灿道。
“不过什么?”黛玉睁圆眼睛地问。
“不过你得喝完汤后,早些睡觉才能告诉你。”林灿家长上线。
黛玉将已经撇去了油的汤一饮而尽,“阿兄,我听话。明天教我玻璃的制造方法。”
次日清晨,林灿就将他今日试验玻璃的制造方法写好了,放在书桌上,便去上朝。
黛玉惊奇地发现,原来昂贵的玻璃竟然是用砂子烧制而成的。如果我朝也能造出玻璃,就不用花大价钱去西洋购买了。砂子本就是容易得到之物,制成玻璃,简直就是门一本万利的生意啊。
黛玉还发现了林灿的其它手稿。手稿上还有配图,比如,万有引力定律;蒸汽机的原理等。
黛玉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她阿兄若能将这些做成,这个世界将不会是眼下的世界了。
她如海绵般汲取着这些知识。《四书五经》重要,能造福于生活的物件也同样重要。
殿试在际时,黛玉在她阿兄为她配制的汤汤水水的调理下,不但没有因看书而消耗过多心神,反而脸色更加明艳了。
待到殿试那日,正大光明殿上,一甲前三登朝觐见皇帝陛下时,黛玉的惊世容颜让满朝文武都惊了。这世间竟然有如此好看的小姑娘!
然而,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位小姑娘是来参加殿试的。而有资格参加殿试者,必在会试中在一甲头三。
少顷,文武百官开始议论纷纷。
“什么时候女子可以参加科考了?”
更有人警觉地发现,“什么时候女子可以当官了?”
黛玉越过对她的议论纷纷,和投来的异样目光,跟另外两个考生一起走到圣上阶前叩拜。
“民女林黛玉拜见陛下。”黛玉大声道。她就是要让所有人听到,女子也能上朝堂。
“草民孙殿靳拜见陛下。”
“草民余阶拜见陛下。”
三位殿试考生虽然已经有了功名,但未得管身,还是自称草民。
“平身。”永正帝道。
珠帘遮住圣目,敢偷偷抬头一窥天颜的文武百官,也看不清陛下的表情。圣心难测啊,竟然对女子上朝如此淡然。
同意黛玉科考本是永正帝同太后的一句玩笑话。永正帝是看着小黛玉长大的,他知道黛玉小姑娘爱读书,但也没指望她能考个什么,只是想让她如愿看看自己在什么位置。况先帝爷也曾经化名,将自己的试卷送给改卷官一起阅卷。因此,永正帝同意黛玉参加科考。
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瘦弱的小姑娘,竟然要连中三元。
不过,君无戏言。永正帝这会儿都在考虑,要给这个小姑娘个什么官当了。鸿庐寺卿?让她去接见西洋使节?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西洋那边还有女王,必然对女性官员接受度更高。而且,林家人都长得不错,林如海、林灿、林黛玉,都是走出去可以撑场面的人物。
殿试文策后,文武百官皆被这位小姑娘的才学所折服。
“这个小姑娘是林如海的女儿。”
“那难怪了。”
“有没有人发现,这小姑娘和刑部的林侍郎长得有几分相似?”
“人家兄妹……”
“林家出了两个状元、一个探花。真是祖坟冒青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