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牌档的女当家(4)

作者: 朱泳熹 阅读记录

许有添缓缓坐下,半晌才开口:“阿林应该不换太阳棚。”

“您怎么知道?”

“阿林不想干了。他今晚跟我说,想把店卖了,颐养天年。”

“卖了?林伯的粥铺开了快三十年,怎么突然不做?”

“林伯说,他年纪大,加上生意不好,再做下去没意思。”

“林伯儿子不打算继承这家店?”

“他儿子吊儿郎当,人在外地,从来不回家,阿林管不住也管不了,你是知道的……唉,不说了,不说了。”

许若麟没有追问。她环顾四周,不由得感慨,印象中吉祥街的繁华景象,已经越来越模糊。

岐川美食闻名已久,一直以来被冠以“街坊美食之乡”盛名。

吉祥街是旧城区的一条着名老街,集中了各色地方特色美食,以便宜量大着称。t最鼎盛时期,每一家食肆前排起长龙,是人们外出吃饭的必选之地。

许记大牌档已有二十年历史,是吉祥街最有名的老店之一,也是旧城区的形象名片。

吉祥街位于旧城区边界,正对着新商务区的核心地带。

从城市规划上看,两区毗邻,左新右旧;一路之隔,两种风格。

许记大牌档生意很好不假,但吉祥街除了几家地方特色美食正常营业,不少商铺卷闸紧闭,长期处于空置状态。

反观新商务区,不仅是岐川重要的经济中心,也代表岐川的城市形象。区内商铺林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写字楼鳞次栉比,活力四射,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受到新商务区的冲击,吉祥街的魅力日渐下跌,被人们遗忘,被时代抛弃,仿佛是迟早的事。

许若麟不是不知道,也不愿认输。

她想要扭转这个局面。

许有添起身整理桌椅,许若麟也赶紧起来帮忙。她和许有添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无意中提及某些大学同学毕业后的发展近况。

“若麟,以你名牌大学,王牌专业毕业的光环,去找份工作,怎么都比你辛苦炒菜强百倍。”

“爸,我不要。我就想继承您的大牌档,把许记做大做强。”

“若麟,做大牌档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你才大学毕业,青春正好,何苦把自己局限在这几平方的厨房里?”

“我从小就在大牌档帮手,论资历,论能力,没人比我更合适。”

许有添还是不同意。

“你帮忙一段时间可以,等我手腕劳损好转,就踢你出去找工作。”

许若麟缩了缩脖子,调皮嬉笑:“您还腰椎间盘突出呢。”

许有添白了许若麟一眼。

“你还小,大牌档有我,我可舍不得你吃苦。”

许有添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女儿,我答应过你妈妈。”

许若麟妈妈患有家族遗传性冠心病,病逝多年,许有添守着大牌档,守着这个小家,与女儿相依为命。

二人各怀心事,表面装作云淡风轻,并肩回家。

次日,章以灏格外忙碌,开了一天的选题会议,连午餐也只能在会议室解决。

为了确认许记大牌档究竟有什么魔力,素来以无情工作狂着称的他,从没有如此盼望下班,不停看手表,总觉得今天的时间过得特别慢。

结束一天的工作,已经将近晚上九点半。他马不停蹄地赶往许记大牌档,生怕耽误一秒。

他站在门口,店内仅剩几个食客喝酒闲聊。他忐忑地坐下,许若麟上前招待。

“不好意思,食材卖完,今天要提前打烊。”

听到“打烊”二字,章以灏差点背过气去。他心中的疑问像气球一样,在灰暗无边的虚无空间越涨越大,即将爆裂。

他等不及了,试探般问道:“请问还有什么东西吃?什么都可以。”

“真的没有了,抱歉。明天请早。”

章以灏的执着换来再一次拒绝,面如死灰。

许若麟瞥见章以灏的脸色,以为他不舒服,稍作思索,开口道:“厨房还有清汤萝卜牛腩,员工餐,您不嫌弃的话……”

“不,不嫌弃,谢谢。”

许若麟点点头,不一会儿端来一个砂锅。

她打开锅盖,的香气争相四散。澄澈的琥珀色清汤里,块状的牛腩和白萝卜清晰可见。

想要做好萝卜清汤牛腩,食材得选对。必须是嫩些的白萝卜,太老纤维多,口感极差。牛腩选择不少,但许若麟惯用牛坑腩。

牛坑腩是牛肋骨中间的部位,去骨后形成一条条坑,谓之“牛坑腩”。牛坑腩比普通牛腩多些筋膜,层次更丰富,也比肥牛腩少些油腻感。

牛坑腩洗净切大块,与葱、姜片和米酒一同投入锅中,中火煮开,再小火煮出血沫,否则汤头有杂质,这道菜从一开始就毁了。

许若麟要求高,必须使用新鲜牛腩,这也是萝卜清汤牛腩好吃的另一保证。

至于熬煮汤头,有的人用鸡高汤,有的人用鱼露和盐,有的人加大料增加风味,而许若麟自有秘诀。

许若麟舀了一碗汤,一边递给章以灏,一边解释:“这虽然是员工宵夜,但用料和烹调丝毫没有偷懒,您试试看。”

章以灏双手接过汤碗,清汤的温热通过碗身从掌心传来,汤头油花细密,闻着十分清甜。

能不能吃出味道,马上见分晓。他忽然不受控地紧张,颤抖的手几乎握不住汤勺。

清汤顺喉而下,章以灏惊讶万分。

等待一天一夜的答案,竟是这样……

拔丝咕噜肉

章以灏不敢相信。

他又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清澈的汤融合了牛肉的香和萝卜的甜,令他身心舒畅,一扫全天的憋闷劳碌。

上一篇: 地乌金 下一篇: 当竹马变成我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