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主阴嫚(117)
我不能停下, 我绝对不能停下!他满脑子都是这一个念头, 我要离开这里!一定要把这件事说出去!
天地是一个蒸笼,在高温的笼罩下, 眼前出现了重影。他晃了晃脑袋却没有注意地上凸起的石头, 一脚绊住, 摔了个跟头。
他想爬起来,可是劳累的身体却不再受大脑控制,竟再也站不起来了。炽热的阳光灼烧着脊背, 融化了他的意识。
我会死吗?
不,我不想死!他们还等着我报仇雪恨!
可是——公主说过, 如果一直待在阳光下,人是会死的……
追兵终于还是追了上来。隶臣见了他后狞笑:“跑啊, 你倒是跑啊!”他冲着自己的手吐了两口唾沫:“你们谁也别跟我抢, 我今天要亲手宰了他!”
环首刀飞快地砍来,可他却无半分抵抗的能力, 不甘席卷了他,支撑着他死死地盯着隶臣,想要记住他的模样,这样即便化作厉鬼也不会忘了仇人的目光。
一杆长槊截住了环首刀,槊身一挑, 隶臣脱手, 环首刀落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一愣, 猛地抬起头。在看到来人后,眼泪刷地一下流了下来。他见到了家人的小孩子, 委屈道:“阿桃百将——”
作为一名返乡的士兵。在得知陛下罢兵了那一刻,他便立刻收拾好行囊,头也不回地返回家乡。在归乡的途中,他和同伴畅想着自己回到阔别三年的家乡后会是怎样的光景。
“我的一双儿女肯定有这么高了。”他将手抵在了腰侧,迎着众人羡慕的目光继续显摆着自己的孩子们是多么的乖巧可爱,妻子是多么能干持家。
用这些军功赏钱给妻买几件像样的首饰,给孩子们买些新衣服,还有父母的坟也该修一修了……越想他越觉得日子又有盼头,更加急切地希望自己与家人团圆。
可是当他回到家乡那一刻,他傻了眼。
原本温馨的家为何变得荒草丛生,毫无人烟呢?
他发了疯似地询问每一个人:“我的妻儿呢?”
可是每个人都用着怜悯的语气告诉他,他的妻儿早就死在了那场饥荒中。
“别说是你的妻儿了,乡里的人死了大半。”一个熟悉的妇人告诉他,“那一年几乎家家挂起了白幡。”
“可是丞相不是从蜀地运回来了很多粮食吗?为什么还会有人饿死?”
“很多粮食?”妇人摇头,“不,那时候战事频繁,怎么可能掉那么多粮食给我们。乡里只收到了一车粮,里面还和着泥沙。老人们为了节省口粮都绝食死了,可是还是会有人饿死……”
在妇人的啜泣声中,他只觉得荒唐。这怎么可能呢?他跟随辎司里的人学过一两手,偷偷地算过家乡能收到多少粮食。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饿死啊!
我要去找县令,我要去问个清楚!
他去了县城,然而还没等他进到县廷,就听到县令和县丞的谈话。
“……我听上面说公主派人来送抚恤金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咱们可以借此捞上一笔了。”
“但公主的人可不好对付。万一在被她发现当年赈灾的事情就不妙了。”
“你怕什么?我们做得干净。再说了谁会没事查那件事?”
“小人就算是再蠢笨也该明白那么多的赈灾粮去了哪里。”士兵愤恨道,“小人愤怒至极,于是抄起手边的板子砸了那两个狗官。但他们污蔑我为狂徒通缉了我……”
士兵看向阿桃:“百将您一定要为小人做主啊!”
阿桃将水递给了士兵,说道:“此事牵连甚广,我没办法帮你。”见士兵面露失望,她又道:“但你可以去见陛下。”
“陛下?”士兵顿了顿,“小人身份低贱怎么可能见到陛下?”
“如果你想,我会书信公主请她助你一臂之力。但有一点你要记住,倘若不能一击即中的话,你的下场会非常惨。”阿桃盯着士兵,“要不要向陛下告状,你自选。”
害怕吗?当然害怕,这世上谁不怕死啊。可是一想到惨死的妻儿,他的心又坚定了起来。凭什么他的妻儿死了,而杀了他们的凶手还能好好活着?
他看向家乡的方向下定决心,你们放心,我会为你们报仇的!
士兵咬破了手指,任由鲜血流淌。
“百将,用我的血写字。我要见陛下,拼死也要见到陛下。”
就这样,一位身份特殊的原告就有了。阴嫚看着哭诉的兵卒。这才是她的王炸,退役兵卒看似普通毫无作用,但一旦汇聚在一起发生暴乱轻则王朝元气大伤,重则改朝换代。
怕吗?怕就要秉公处理,严惩真凶。
“陛下,小人的儿女才只有五六岁,却在小人出征的第二年饿死家中,小人悲痛欲绝啊——”
刘邦扶起士兵,郑重道:“你放心,朕一定还你全家一个公道。”
站在角落中纵观全局的阴嫚心道,且看他起高楼,且看他宴宾客,且看他楼塌了[1]。
雷霆之怒下,斩首流放着不下数十人。但作为始作俑者的戚氏,竟还是被放到了从犯中行列,只判了个流放。
虽然早有预感,但她依旧不甘心。
“用几个数字就将戚氏势力连根拔起,妙,当真是妙。”吕释之称赞道, “公主奇才。”
阴嫚反应平平:“建成侯谬赞了。不过常在河边走,诸位也要当心湿了鞋。”
“此言甚是。”吕泽看向弟弟,“你我要从此事中吸取教训,免得被别人抓了短处。”
“是是是,我知道了。”吕释之撇撇嘴俨然没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