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主阴嫚(136)
从今天起草原各个部落都会奋起反抗冒顿,草原会陷入混乱!
盘踞在北方的巨兽会在混战中死去!
放眼望去,汉朝再无敌手!
而她所珍视的百姓将摆脱胡人袭扰,河南郡的悲歌不会再上演,史书上也不会再有背井离乡的女子对月思乡了!
可是,在这样重要的时刻,我的家人都不在了,与我定下宏伟理想的伙伴们都不在了。他们长眠于地下,我再也无法向他们分享我的喜悦了……
想到这,阴嫚的喉咙里像是塞上了一团棉花,又酸又涨的感觉令她痛不欲生。
衣摆被人轻轻地拽了拽,将她从痛苦中拉出。微微低头,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抓住了她的衣摆。看起来只有三四岁,脏兮兮的小脸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眸,像小鹿一样灵动。
“阿姊,你也失去家人了吗?”
阴嫚蹲了下来,与小孩子平视:“是啊。我的家人都离开我了。”
小孩儿用着稚嫩的话语安慰她:“阿姊别难过。我阿母说离开的家人们都还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看不到他们而已。”
“真的吗?”
“真的。”小孩子认真地点头,“所以阿姊不要难过了,他们一直都陪着你呢,也一定希望你快乐的。”
阴嫚重展笑颜,伸出手指刮了刮小家伙的鼻尖:“古灵精怪的小家伙。”她抱起小家伙:“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韩信从攀谈中脱身,本欲打算找个地方清净一会儿,却隔着来来往往的民夫和士兵,看到了那个令他辗转反侧的身影。
瑰丽的霞光落在公主的身上,那噙在嘴边的微笑是那样的温柔。锋利阴冷的气场融化在夕阳中,取而代之的是如神明般柔软温暖,令人沉醉,让人情不自禁地靠近。
我知道她是前朝公主,是新朝所不能容忍的存在。
我也知道她鼎力支持太子,同时削弱功臣和外戚,是两方的眼中钉。
我还知道她的心是向着黔首的,打压着权贵,未来会成为众矢之的
我更知道她说的都是对的,与她在一起,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机中。
可是,我自己就真的完美无瑕了吗?
功高震主,为陛下忌惮;保持中立,为人记恨;楚国人心所向,亡命曲已然奏响。与公主在一起,说不定是我拖累了她。
为什么要处处替我考虑?
韩信想起了那双泛红的眼圈。
你应该自私一些才对,这样才会活得快乐一些。我希望你是快乐的。
韩信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再次向着阴嫚走去。
“阿姊,有一个人向你走来。”小孩子趴在阴嫚的肩膀上提醒道。
阴嫚转过身看去,在无边的暮色中,韩信正坚定不移地向她走来。
仅仅是眼神的交织,她便明白了所有。但韩信站在自己面前后,她似叹非叹地对着韩信说道:“你以后会很伤心的。”
“但信以为,如果是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放弃现在,信以后会更难过的。”
在这一刻疾风吹过荒芜的草地,漫长的前路终于有了同伴的身影。
也是在这一刻,她明知道未来晦暗不明,心却不再纠结自己是否拖累所爱之人。
第 83 章
战争过后, 免不了解决俘虏问题。
杀戮往往是人们的首选。因为粮草不足以供养如此多的俘虏,因为子民们需要报自己的血海深仇,因为血腥恐怖是震慑四方最好的武器。
可, 这样能换来长久的和平吗?刘盈问自己。
项羽杀死了那么多反抗者却还是失败了;白起杀死了数十万赵卒使赵国元气大伤, 但令赵国成为六国中最难攻克的一国;商采用恐怖的祭祀方式来威慑四方,可最后还是覆灭了。
杀戮能带来短暂的和平, 但会积累仇恨, 待仇恨爆发的那一刻, 国家就会毁灭,人民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作为一国太子,他要看着自己的国家, 自己的人民走向这可怖的未来吗?
刘盈看向老师交给他的俘虏名册。那些名册并不寻常,除去常见的男性青壮年外, 有老人和妇人甚至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孩。
老师说胡人没有中原的劳役制度,也就是说一个普通胡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领主的奴隶, 一辈子都不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要杀死如老鼠一般可悲的人吗?
一个朝廷真的需要杀死这些命不由己的人来立威吗?
欺软怕硬当真是大国所为吗?
刘盈抚摸名册呢喃着:“老师, 我明白了。”他看向正在商讨父皇归来的庆功宴的群臣,深吸一口气, 对他们说道:“诸位,吾欲留下那些胡人的性命。”
此话一出,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群臣纷纷惊讶地看向他,甚至连坐在他身旁的母后也是如此,只有阿姊唇角上扬似乎料定了他会对处理俘虏提出异议。
舅父马上回过神反驳:“胡人不通礼教, 屡犯边境, 劫掠生民。太子岂可对此等野兽报以同情, 伤我黔首之心?”
见刘盈不再说话,吕释之再接再厉:“太子年幼, 尚不清豺狼之阴险。切莫对胡人这等嗜血残暴的野兽报以善心,否则必生大乱!”
“舅父,吾已经十岁了,并非不辨是非的稚童。”刘盈压低嗓音提醒。
群臣纷纷嗅到了不同寻常的讯号,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欲静观其变。
“吾翻阅史书,曾见东夷强横,盘踞齐鲁,为成汤忌惮。可如今齐鲁黔首可还会称自己为东夷人?”刘盈观察着群臣的神情继续说道,“既然东夷人可做中原人,那胡人俘虏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