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臣贼子(354)
那是一整片土坯皮,临时铺上的。
坟里藏了活人!
明晃晃的尖刀直向赵岐心口刺去。
赵岐急退,但他身后的一群老头子,反而成了阻碍。
眼看刀尖贴到赵岐衣襟,“呼”地一声,一柄侍卫腰刀扑过来,直直扎中那诈尸的鬼。
鬼惨嚎着吃痛丢刀,不及反应,又被几点冷寒钉住。
老头儿们这才回神,反应过来太子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丧命。
陡然去看是何方神仙显灵救命——
贺景平冰壶玉衡三丈开外,冷喝道:“拿下!”
令既出,不知从哪里冒出早在待命的小队禁军,将刺客和章遮通通拿下。
而事情向来是愈乱越乱,这边葫芦刚按下,那边又起了瓢。
城门令官一溜烟跑进先安殿,直冲太子赵岐脚边:“殿下!烽火台传讯,城外不足百里突现大军,人数约有十余万!”
什么?
赵岐想看景平,刹那间意识到当着诸多一品大员的面呢。他强忍住下意识,他问:“何方队伍?什么叫突然出现?”
令官也不知道。
太子殿下责令再探,斥候未回,李爻的急报来了——防备幽州刺史庄别留聚集流民围逼都城!
第163章 大棋
内侍庭紧急接手章遮看押审问。他受刑两日, 将对赵氏的憎恨吐了个痛快,口口声声要趁皇上出行,断了国本根基。
而与幽州百姓大举围逼都城相比, 赵岐被刺杀未遂的事情也并不至于让邺阳塌下半边天。
两件乱事一勺烩, 以八百里加急向赵晟追报而去, 皇上溜溜达达并未走太远, 回信迅速、意思明确:这点小事不用朕回去,让晏初平叛。
赵岐已经无语了。他越发搞不懂父亲想做什么,一面希望天下太平做明君, 一面又笃信风水做甩手掌柜。
而且王父早就领旨去幽州了, 他怎么连这事都忘了?
……
忘了……?
赵岐脑袋里冒出个诡谲猜测,把自己吓出一身白毛汗。
会不会上一道旨意根本就不是父皇下的?!
有人假传圣旨军令!
他急召景平入宫,将事情说了。
景平安静听完,与赵岐面面相觑片刻:“殿下想要下官说什么?”
他平静得像个旁观者, 在台下搬凳子、坐看皇室自取消亡。
赵岐噎了下:是了,贺大人向来谨慎。他与王父私交再好, 置喙此事也是僭越了。
不过事由十万火急,或许明日百姓就要“兵”临城下。
赵岐捏着眉心沉吟片刻,下定决心道:“贺大人着人拿孤曾给你的玉牒, 去临镇檀华当找大朝奉, 他有东西给你。咱们以备不时之需。”
“下官知道了。”景平躬身道。
“百姓围城贺大人有何见解, 孤把王父召回来如何?”
赵岐直言相问。
景平眼波流转, 心道:信安之后, 他确实不太一样了。
“蒙兀乱边, 百姓围城, 若里外乱局都牵系在王爷一人身上,金刚罗汉也要累坏的, ”景平端定平和,与李爻的临阵不乱异曲同工,“待庄大人到城外,下官去与他谈一谈。”
他顿挫片刻,沉声问:“下官将临镇的东西拿来之后,殿下希望下官把事情做到哪一步?”
赵岐心惊:他怎么好像知道我要他拿的是何物。
他突然笑了:“从前只道贺大人与王父情谊深厚,一心护着他,不愿他往危险的地方去;而今你却宁可他留在北关,也不要他回来,不正是断出都城乱象将出,或许比阵前更加险恶么?”
似答非答,似是哑谜。
景平依旧看着赵岐。
“也罢,”太子殿下站起来了,“诚如贺大人所言,内忧外患不该压在王父一人肩上,希望待他凯旋时,孤与大人能以都城春来好风光为他接风洗尘。”
这是景平需要的答案。
景平心照不宣对赵岐深施一礼,转身出去了。
他出宫回府,让松钗去取东西。
果然与景平所料一致——那是辰王之乱时,皇上为保万全留,准许赵岐必要时登位的密诏。
众人自信安还朝后,赵岐没将密诏上呈封存,而是称那玩意在乱局中遗失了。
而今看,自赵晟萌生舍下大儿子去昭揭辰王野心时,那个傻乎乎、过于善良的皇嫡长子就在慢慢死去了。
但大事当前,景平一定要确认赵岐有决心和野心,才好动作。
第二日晌午,幽州口官军和近十万百姓在庄别留的带领下,驻足邺阳北门外。
庄别留有少文采,以血为墨,请陛下给被坑杀的降民一个说法,他们是这十万百姓的儿子、兄弟、丈夫、父亲……如今亡魂的亲人们来都城要一个交代。
景平得知消息,即刻与花信风一起出城。
小队人马刚出城楼小门,便听城上一阵乱声。
花信风是阵前老手,不用看就知道城头上了重兵,暗道不好。
果然,回头见鬼。
内侍庭禁卫总管铎戌面白如死、探头探脑往下看,跟着着人喊话:“花都统、贺大人,二位速速回城,陛下有新旨意到!”
但凡没彻底傻,就能断出所谓“新旨意”不欲讲和。
否则何必让自己人回撤。
更要命的是,城上的旨意是真是假都需明断而后论。
铎戌见二人迟疑不动,派人顺滑索快速下城。
内侍庭太监近前卑躬低声道:“二位大人快回吧,陛下的新旨意是给花将军的——劝退不回者,以暴/民兵谏论,格杀不容。”
景平在鄯庸关与铎戌打过交道,知道这老太监是个囊膪,也仅限于囊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