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搬不知道,一搬才发现……他们的东西真是不算多,其中最多的就数厨房里的各种食材和家伙式了。
乘着李叔的驴车,来回也就搬了四趟。
期间,温仲夏去了趟吕家和杨大娘谈退房。
杨氏早知道凭温仲夏的手艺,迟早能有出息,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她这一搬走,自己再没借口去蹭饭了。
不过转念一想,等她的食店开起来,自己去店里吃也方便。
杨氏拉着温仲夏的手叙了好一会儿旧,又念叨着两家还要时常往来等等。
温仲夏笑着应了。
本来她这属于提前退租,按照契约,应再赔房东一个月的租金。
不过杨氏怎么都不肯收,温仲夏平日里隔三差五便给他们家送吃食,其中的价值和心意远超三百来个铜钱。
她虽爱钱,但不是那种没脸没皮的人。
温仲夏只好作罢,又道等开业那天,请他们全家务必来捧场。
杨氏笑道:“那是自然,一定去。”
搬到新家的当天晚上,三人粗粗把东西归置了一番。
今日匠人们收工得早,只他们仨吃晚饭,吃的是羊肉胡萝卜馅儿饺子。
听说有的地方搬家的第一餐习惯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有迎富贵之意。
不过温仲夏可以肯定大宋应当没有这个习俗,因为这时还没有元宝。
但是她还是把饺子包成了元宝状,小小的迷信了一回。
皮子填上调好的馅儿,先捏成半月状,再把两个尖尖的角对捏,圆鼓鼓的元宝饺子便成了。
新家的堂屋大,红木八仙桌不用靠墙放了,搁正中间。
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
此时也不必说什么吉利话,油灯摇曳,淡淡的暖光在三人眼眸里跳跃,闪烁着满满的欢喜。
“开吃。”
羊肉格外的鲜嫩多汁,没有膻味,胡萝卜提前炒熟了,再煮过后,口感软烂,丝丝清甜,和羊肉很是般配。
再蘸一蘸调好的辣油,一口一个,妙极。
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温孟冬起初看到有自己的小床,兴奋得紧,一个劲说自己是大人了,可以自己睡。
结果到了半夜,温仲夏迷迷糊糊之间,感觉身边多了一个小热源。
低头一看,这小家伙不知道几时又爬了上来,缩在她身侧,睡得呼呼香呢。
罢了,慢慢来吧。
……
五月的最后一天,雨水在空中闷了一整天,到了下午酉时,终于憋不出,倾泻而出。
大雨一下,马上变得凉爽了一些。
杭曜撑着伞望着店铺,门开着,有两三个匠人正在做活,没看见主人的影子。
他犹犹豫豫着,不知道该不该进去。
匠人摸着脑门也奇怪咧,那小郎君已经在门口来来回回走了三趟,眼睛一个劲往里瞅,像是来找人,但就是不进来。
这还下着雨呢,也不怕把衣服淋湿咯。
这些天常有不少学生来店里参观,匠人们自然以为他也是个学生,可能是脸皮薄不好意思。
其中一人冲他道:“那位郎君可是找人?先进来躲躲雨吧。”
杭曜这才走到门廊下,问:“温娘子可在?”
“在咧,俺替你叫。”
一匠人扯着粗狂的嗓音朝后院大喊:“掌柜的,有位小郎君找你。”
杭曜听他这么直白,抿起嘴角,有丝不自在。
温仲夏匆匆跑了出来,见到杭曜,马上扬起笑容。
“杭博士,快请进。”
几个匠人听到是博士,各个睁大眼,乖乖咧,竟有这般年轻的博士,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文曲星下凡嘛。
杭曜把伞收起靠着门槛,走了进去。
“我也没什么事,只是恰好路过,便想来看看你的店修葺得如何了。”
“差不多弄好了三分之二,很快便能完工了。”
温仲夏兴致勃勃地给他介绍店铺内的设计。
“到时候这里并排放桌子,墙上贴一张红纸菜单,柜台上也挂几个招牌菜的木牌……”
杭曜默默听着,微笑道:“很好。”
“还有呢,我打算在墙上挂几幅字画,毕竟学生客人多嘛,附庸一下文雅,”温仲夏笑道,“杭博士,你有什么推荐的吗?”
杭曜认真想了想,说了几首名人诗词,都是写吃食的。
“不错,赶明儿我就去找那卖字画的书生帮我写几幅。”看在熟人的份上,让那书生打个折。
杭曜顿了顿道:“其实我也可以写。”
“可以吗?”温仲夏的眼睛亮了亮,“会不会麻烦?”
“写几个字而已,不会。”
“那就多谢了。”
太学博士的墨宝,挂上去更有面子。
“夏儿,咱们没酱油了。”
徐袖拿着个壶从厨房走了过来。
“哟,杭博士来了。”
杭曜拱手见了个礼。
徐袖笑了笑,把壶塞到温仲夏怀里:“没酱油了,你去王掌柜那儿借点酱油回来吧。”
温仲夏奇怪道:“又没了?不是才打没多久么?”
“最近用得快啊,就是没了,你快去借吧,不然晚上没得用。”徐袖推着她的胳膊,急匆匆催促她出门。
这附近没有专门的酱油铺子,此时下雨去马道街有些远,只好去王家食店借点儿。
“行行,我去。”
温仲夏看向杭曜:“杭博士,那你坐一会儿吧,待会儿留下来吃个晚饭。”
杭曜却抢先撑起伞:“我送你过去吧,这雨还挺大的,你拿伞又捧壶的,不太方便。”
温仲夏看了看雨势,再看他一眼,便笑着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