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魄千金美食发家日常(141)

“大夫说我饮食上得节制,再肥下去,于身体有碍。”

温仲夏道:“那是得听大夫的,身体才是最要紧的。”

郭正五喝了杯茶润口,随后悠悠开口:“我和令尊其实只见过寥寥几面。”

温仲夏一听,略略挺背,他终于谈到父亲了。

“那个时候你父亲还不是礼部尚书,我也不是太学祭酒。”郭正五的语气里含着些淡淡的怅惘。

当时还是先帝在时,外地闹饥荒,很多灾民涌入东京城,温旬被官家指派为使臣到四门赈济施粥,郭正五也参与了其中的一些疏导工作。

赈济灾民这种事一向是上下不讨好,既要顶着官家的极限重压,又要面对一群老百姓的苦难和不满发泄,很多当官的不敢接这烫手山芋,没想到温旬主动请缨。

那些日子温旬亲力亲为,安排他们的吃住,关照老弱妇孺,疏导他们的消沉情绪……

郭正五几次找他述职,他肉眼可见地疲惫,可依然奋斗在赈灾第一线。

要说是不是因为在天子脚下,故意做样子给官家看?

还真不是。

只要见过温旬赈灾时的那股子认真劲和慈悲心,都说不出作假的话,那帮灾民对他很是信任。

从那次之后,温旬也成了郭正五十分敬重的人。

只可惜等到郭正五升了品级,有资格上朝时,温旬却又不在了。

温仲夏听了他的一番话,心中暗暗咋舌。

这位大人说话果然滴水不漏,尽管他言谈之间几次表达对父亲的敬意,但对于父亲被贬一事避而不谈。

果然能做到高位都是人精,其实倒也正常,毕竟父亲被贬本来就是因为在皇位争夺时站错队,而这位祭酒大人反而在新帝登基后,再升高位,可以想见他的立场。

不过在立场相反的情况下,郭正五还能对她父亲保持尊重,并在这次黄铜事件中公正地维护她,对事不对人,是个坦荡之人。

温仲夏虽不太懂朝堂政局,但也明白政治这种事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它有很多灰色地带,就算两个明面立场不同的人,心中也可以惺惺相惜。

“上次不知道你是温大人的女儿,不然开业那天少不得派个人来给你道喜。”郭正五感叹完往事,情绪立即又回来了。

温仲夏笑道:“大人今日能来,便是民女的荣幸了,以后大人得空可以来坐一坐,我这儿还有好多新鲜吃食等着大人品尝。”

“我看到墙上的菜单,上前好些都是没听过的,怪道你这食店客人络绎不绝,以后我有时间定得一道道品尝。”

他又问了问温仲夏之前和嫂子、弟弟是如何生活的,如今可还有困难等等。

温仲夏并没有说那段吃不上饭,交不起租的日子,只是轻描淡写揭了过去,表示如今靠着食店的买卖过得去云云。

谈着谈着二人聊到膳堂招新任管事的事,原来郭祭酒不仅要找能力出众的管事,还打算招几个正儿八经的厨子,替代现在膳堂那帮老油条。

“要不是你已经开了店,我都想让你去当管事。”郭正五直接道。

温仲夏只当他在客套,也笑道:“我啊开个小店还行,要我去管一群年纪都可以当我父亲的老师傅,那还真是有心无力,没那个胆儿。”

郭正五哈哈大笑,这小娘子够坦诚。

又坐了一会儿,小厮低声提醒时辰,郭正五看了眼外面的日头,笑着说:“时间不早了,一会儿那帮小子一放学就该冲过来了吧,我在这里他们可能都不敢进来吃饭,我就先走一步,改日再来。”

他起身轻抚冬儿的后脑勺,轻声叮嘱他要好好念书,将来一定要考上太学。

温孟冬不认得他,但听到他夸赞自己父亲,心里对他有好感,答应地那叫一个响亮。

那头徐袖一直在后面听着动静,听到郭大人要走,连忙拎着几个油纸包和一个小罐子出来,装的是卤菜和泡菜。

“不值几个钱,大人带回去打个牙祭。”

这点东西在高官眼里自然算不得贿赂,郭正五便让小厮收下,走时不忘付饭钱。

他一走,温仲夏几人才得以重新坐下来吃饭。

聊了聊刚才谈的话,徐袖颇为感慨:“以后咱们在这里算有个靠山了吧。”

“靠山算不上。”温仲夏还是很清醒的,至少他们不能自以为他是靠山,毕竟当大官的人,心眼多,谁知道哪天会不会变。

不过可以确定一件事,她的身份传开后,不用担心在这里开店会被人砸门。

徐袖道:“这就不错了,省得我天天发愁。”

李田田和金水见到官老爷进来,俩人在后厨忐忑不安,还以为店里要出什么大事,这下也算松了口气。

终于可以喝蹄花汤了,再不吃凉透了。

温仲夏以前的身份在太学和国子监彻底传了开来,除了头几天有客人好奇询问之外,渐渐地,大家也就不再关心了。

本来嘛,在这个随便掉块砖头都能砸到一个当官的大东京,被贬官员的女儿实在不算什么稀罕事,当成谈资说个几句也就过去了。

恐怕只有黄铜、吕大郎那种没有脑子的人,才会以为用这种事能搞出什么风波来。

有这个心思不如关心另外一件事,温记百味又推出了一款新的点心。

严格来说,这道点心半新不新,还是蛋糕,不过这回变成了奶油蛋糕。

温仲夏原先一直苦于在市场上找不到新鲜奶油,蛋糕胚上抹的要么是果酱,要么是酸奶,好吃是好吃,但总觉得还是奶油最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