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曜点头,全听她安排。
温仲夏让金水去置办,等菜上时,告诉他关于迎煮巡游之事。
杭曜倒是知道这回事,但以他的性子,自然是从未凑过热闹。
“那日虽热闹,但人多手杂,一些地痞、扒手可能也会混在队伍当中,你们千万当心。”杭曜担心这个。
温仲夏唇角扬起:“我会注意的。”
不多时,一碗咸肉菜饭和一钵豆腐鲫鱼汤便端上桌。
豆腐鲫鱼汤一整个奶白色,香味清清淡淡,点点嫩绿的葱花漂浮其上,好似一副清幽的山水画。
豆腐夹起来颤颤巍巍,嫩极了,汤底微微烫口,鲜美至极。
杭曜喝了一口,奇怪问:“不是鲫鱼汤么,怎么没看到鲫鱼?”
“我刚不说了,这次的鲫鱼个头太小,吃着没什么肉,全是刺儿,所以鲫鱼煮熟之后,细细碾碎,把鱼肉留在汤里,鱼骨头用笊篱捞出来。”
温仲夏笑着和他讲解煮汤小妙招,“如此一来,鲫鱼的精华留在汤里,还不用担心卡着鱼刺。”
杭曜恍然大悟,原来煮鱼汤有这么多门道。
又喝了两口,果然尝到点点细碎的鱼肉,比豆腐还嫩。
咸肉菜饭油香四溢,米粒被青菜染成淡淡的青绿色,米香、菜香,咸肉更香,香到让人一口一口停不下来。
温仲夏已经习惯杭曜来时,看他吃饭。
看别人吃饭,有时候比自己吃饭都香。
杭大博士的耳背又在隐隐发热咯。炸串
迎煮巡游这日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温记百味西大街分店众人早早起床开始准备。
巡游队伍约摸巳时初就会走到西大街,整个东京的官营酒库有十多家, 每一家都组织了自己的队伍,依次走过的话, 估摸没两个时辰走不完。
温仲夏还是低估了老百姓对这次迎煮仪式的热情程度,大早上开门就看到有人带了小马扎在路边侯着, 后来等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应当都是附近的居民, 想来凑个热闹, 又怕来晚了挤不进前面的好位置。
而那些十分爱酒的人,天不亮就去自己钟爱的那家酒库门口侯着。到时跟在队伍后面走,不仅一路有免费的酒吃, 还能为自己喜欢的酒壮大声势,美得很。
“温掌柜, 你们二楼的位置真的全订出去了?”一位熟客不死心地再问了一次。
温仲夏不厌其烦地回复:“客官对不住, 我们二楼确实订满了,下回您得早点才行。”
温记的二楼雅间那是绝佳的观赏位置,好几位贵女抢着预订,荣秀县主也不例外。她带了几个小姐妹, 包了最好的两个雅间。
“万水千山总是情,来吃温记行不行。”荣秀一下马车便看到温记的匾额上挂了一条大红横幅,念了上面一排字后,当即乐出声。
“温掌柜,你这一句打油诗写得很溜嘛。”
她身旁的密友也笑道:“还真别说,不仅念着顺口, 这么一挂上去,属你家最显眼。”
温仲夏先给她们见了一礼, 随后看向早上刚挂上去的横幅,含笑解释:“这句打油诗其实不是我首创的,只是在一本书上偶然看到,便仿写了一下。”
为了在迎煮这日,让经过的巡游百姓多多关注自家店铺,西大街的商家花招百出,各种张灯结彩,香满楼的庞平甚至找了几个乐人在门口吹吹打打,足够吸睛。
温仲夏自然不能落后,思来想去,上辈子经常看到店家在门口挂横幅。这个方法虽简单,但确实管用,尤其是一条街上只有一家挂的时候,相当醒目。
早上开门便挂上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只要能认识几个大字的都会不由自主停下来看看,随后露出会心一笑。
至于那些不识字的百姓嘛,也没关系,用美食的力量来吸引他们。
温记门口摆出了炉子、铁锅和案板,案板的托盘上是垒了一排排的竹签,竹签上串着各式蔬菜和肉类。
荣秀扫了一眼,好奇问:“这就是你们今儿拉客的吃食?这些竹签子怎么吃?”
温仲夏笑道:“县主,这叫炸串,下油锅炸熟,再刷酱料。做法虽简单,但真的好吃。”
等到队伍一来,她们这边就开始油炸,香飘十里,谁能挡得住高温油炸的焦香诱惑?
而且炸串炸好了,游客爱吃哪个,拿上就能走,也不会耽误他们巡游的大事。
荣秀和她的姐妹显然来了兴趣,每人点了十来串,让炸好后送上楼,她们要边看边吃。
“好咧,县主您楼上请,炸串马上就来。”
这边送荣秀县主她们上楼没多一会儿,杭妍也到了。
这丫头从杭曜那里听到迎煮巡游的队伍经过温记,说什么都要来看热闹。
伍婉娘也来了,不过她和她娘亲在对面自家绸缎铺的二楼观看,荣秀县主来之前,她们就让伙计来拿了昨日预订的蛋糕和奶茶。
“今儿你怎么带了这么多人?”
温仲夏诧异地看着杭妍身后站着的四个壮硕小厮,往常她出门通常就带个小丫鬟和两个跟班小厮的。
杭妍凑近温仲夏,贼兮兮地笑道:“温姐姐,他们是我哥哥派来的,他说今儿巡游的队伍保不齐有乱七八糟的人混在里面,他担心你在门口摆摊被人骚扰,他自己又没空来,特地挑了四个大汉来保护你。”
温仲夏心头一暖,淡笑道:“光天化日,这么多人,谁敢闹事啊?”
“哥哥关心你嘛,他不想你受丁点伤害,”杭妍笑眯眯道,“虽然我老说他是根木头,不过这次他的做法我要赞声好。”
木头也在渐渐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