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川只得接过,两位同窗向他祖母远远鞠躬见了个礼,便笑着跑开了。
不用说,他们肯定是去温娘子的食摊,听说出了新品小馄饨,格外的香。
“快拿进去,”杨氏心疼他,“看看你最近都瘦……额瘦是没瘦,那也得多吃点,前些日子给你送的饭菜总剩不少,祖母可担心了。”
吕天川尴尬一笑,那是因为他在温娘子那儿吃饱了,饭菜吃不下。
“孙儿知道了,食盒送到,祖母您回去吧,莫要站累了。”
“好。”
杨氏目睹孙儿走回院内,这才和丫鬟离开,但二人并未走远,反倒利用马车作为掩体,继续盯着门口看。
这些天她发现小厮给孙儿送的饭菜,总是吃不完。
起初还以为他胃口不好,后来经丫鬟一提醒,当即怀疑孙儿和他的同窗趁着午休时间去外面吃吃喝喝了。
吃喝倒不要紧,就怕孙儿被人带坏,去一些不正经的场合。
虽说国子监、太学名满天下,但里面也有不少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近墨者黑,杨氏绝不容许孙儿和那种人混在一起。
片刻之后,吕天川的身影竟真的又出现在大门口。
杨氏差点把手帕搅烂,孙儿果真有事欺瞒于她?
吕天川匆匆跑向另一个方向。
杨氏领着丫鬟连忙跟了过去,心里不住地想着那个方向有哪家勾栏?
嗯?
孙儿怎么这么快就停下了?
吕天川停在一个小食摊前排队,时不时踮起脚往前探,貌似很急切的样子。
难道他不是去勾栏,只是来吃路边的小食摊?
杨氏那吊起来的心瞬间放下大半,只是还很不解,什么小食摊让她孙儿这般惦念?
围着食摊的人真不少,杨氏只能看到他们的背影。
没多久吕天川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白瓷碗去找位置。
好不容易坐下,便埋头吃了起来。
杨氏百思不得其解,她心里又藏不住事,干脆直接走了过去。
吕天川正品着鲜美多汁的馄饨,侧头一扫,惊得差点呛到喉咙。
“祖母,您不是回家了吗?”他慌忙起身。
杨氏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他:“川儿,莫不是家里的饭菜不好吃,怎么吃起这路边摊来了?”
吕天川脸色爆红,同时心里还有一种愧疚感。
他的衣食一向是祖母包办,以前他都顺从,直到最近他总是来吃温娘子的食摊,好像不会腻似的。
他本意是点一碗小馄饨尝尝鲜,再回去把家里的饭菜吃掉,两不误,谁成想被祖母抓了个正着。
“您别生气,我就是换换口味,”吕天川吞吞吐吐,“您送来的饭菜我会吃的。”
杨氏其实并没有太生气,只要孙儿不是去勾栏鬼混,她便万事大吉。
她嘀嘀咕咕:“这馄饨有那么好吃吗?”
吕天川大力推荐:“祖母,真的好吃。”
“杨大娘。”
杨氏听到动静,扭头一看,眼睛瞪大:“温娘子,徐娘子,你们这是?”
看着她们身上的围裙,她诧异万分:“这是你们的食摊?”
吕天川一头雾水,原来温娘子竟与他祖母相识。
“正是,杨大娘,您怎么会来这里?”温仲夏笑脸盈盈地招呼着房东。
杨氏仔细打量这姑嫂二人,还有一个小家伙,问道:“你们不是卖爆米花吗?”
“早不卖了。”温仲夏略略解释了几句。
杨氏暗暗啧叹,她之前只觉得这小娘子有些小手艺,但万万没想到她敢把食摊开在太学门口,这魄力不得不服。
与上次见面相比,姑嫂三人明显白胖了不少,脸色红润,神采奕奕,这买卖肯定是经营得不错。
“您看着还这般年轻,居然就有这么大的孙子了。”温仲夏这不是恭维,属实心里话,她看着也就五十来岁的样子。
杨氏听着颇为受用,只不过是她生子早,儿子成亲也早。
温仲夏当即表示要请她尝尝自己的手艺,杨氏想了想,没有推辞。
吕天川马上给祖母腾位置,心中窃喜,温娘子原是自家租客,那以后来她这里吃东西,也不用遮遮掩掩了。
同桌的学生是吕天川的同窗,都是小辈,杨氏不觉得别扭,大方落座。
直到尝到肉夹馍和鲜肉小馄饨的滋味,她才明白孙儿为什么惦念不忘了。
她明明用过午餐,却还是忍不住吃了一口又一口。
吕天川凑近说:“祖母,那日我带回去的青团也是温娘子做的。”
“哦?”杨氏还记得那豆沙青团的绵软香甜,她原以为是孙儿在哪家点心铺买的。
杨氏默默观察着食摊客人的数量,人多但井井有条,心里估摸算了下流水,愈发对温娘子刮目相看。
按照这个挣钱速度,只怕她那个小院子快困不住他们了。
临走时,温仲夏给房东大娘又包了几个肉夹馍和手抓饼,杨氏推脱两下,喜滋滋地收了。
吕天川刚刚就喝了碗馄饨汤,闻着卤肉的香味,馋得很。
“你还没吃够啊?”杨氏抓紧油纸包,一脸防备的样子,“这些我要带回去给你祖父和你父母尝尝。”
吕天川:……
杨氏不忘严肃叮嘱:“我给你带的饭菜必须吃光,回去再剩下我可不依。”
“是,祖母。”
吕天川感觉自己这个大孙子好像突然不那么宝贝了。
……
温仲夏现在每日都要从肉铺订几十斤猪肉,屠夫最喜欢这样稳定的大客户了,有什么东西都先紧着给她。
这不,她提前说要一副下水,屠夫便给她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