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都瞒不过陛下。”
赵圭早在收到三本《宾州纪胜》时,便对温仲夏起了浓厚的兴趣,在去温记之前便派人私下调查过她。
而他钦点的探花郎,太学博士几乎日日出入温记,又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的耳目。
他方才就是想看看杭曜会不会同他讲实话。
只是赵圭想不明白,那么多家世优越的闺秀,都入不了杭曜的眼,为何就看上了一个卖吃食的女人?
虽说温仲夏出身不低,但那是以前,如今她就是个商女,顶多长得更标志一些,厨艺更好一些,另外口才也还不错。
但身份依然是个巨大的鸿沟。
多少名门子弟娶妻,往往不看重相貌、能力,就看身份地位匹不匹配。最好是高娶,可以平步青云,少奋斗几十年。
偏偏杭初辰不走寻常路。
赵圭累了,走进亭子,在石凳上坐了下来,指了指旁边,示意杭曜也坐。
“多谢陛下。”杭曜撩袍坐下。
赵圭语重心长道:“初辰啊,温仲夏不仅是个商女,其父还是戴罪之身,如果你娶了她,就不怕响仕途?”
杭曜又想起身回答。
“不用,坐着说。”赵圭摆手。
杭曜只好坐回原位,思量了一下,缓缓开口:“陛下,温大人虽有罪,但当初您圣德宽厚,亲口说罪不及子女,温仲夏如今就是个清清白白的老百姓。
她靠自己双手打拼出一番事业,养活了上百个女工,又上交大笔的赋税,不也正是陛下鼓励百姓经商的最好范例吗?”
赵圭道:“可你是探花郎,她只是个商人。”
杭曜道:“本朝律法没有哪条限制官员和商人联姻。”
赵圭听完默不作声,弄得杭曜心里打鼓。
少顷之后,皇帝才笑出声,“初辰,看来你是真心的,连律法都搬了出来。”
杭曜道:“微臣自然不敢欺瞒陛下。”
赵圭起身走到廊下,慢条斯理道:“既然你把她说的那么好,那朕问你,如果朕让你在她和仕途之间做选择,你如何选?”
杭曜立在他的身后,陡然一惊。
如果按照他心中所想,他必定会选择温仲夏。
他正是对朝堂政事不感兴趣,才会在多年前恳求官家,让他去太学教书。
然而他如果这么回答,或许会害了温仲夏。
杭曜思忖片刻,平静道:“陛下,微臣能不能两样都要?您没说只能选一个。我心仪她,但也想继续为您分忧解劳。”
赵圭回身,嘴角挂着和善的笑容,“如此说来,你日后愿意进朝堂做事?”
以前杭曜可是万般不情愿,但这样一个人才,窝在太学教书实在可惜。
没成想他如今为了个女人倒是愿意破了自己的原则。
还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
赵圭乐见其成,他是绝不可能让杭曜离开官场的。
杭曜拱手,一字一句道:“微臣但凭陛下吩咐。”
赵圭大喜过望,连说几声“好”,冲内侍交代:“杭博士喜爱那山茶花,去取一盆最好的来,给杭博士带回去。”
内侍应声而去。
杭曜面上不显,内心思绪万千。
……
天气一冷,温记的院子里就空不下来。
除了晒柿饼、南瓜干等吃食外,温仲夏最爱在冬日腌制各种肉食,腊肉腊肠腊鸡腊鸭不必说,提前一两个月就有客人和温记预订。
别家也有卖腊味的,但和温记的相比,似乎总差了那么点意思。
他们订了这么多腊味,除了留着自家吃的,还要送给亲朋好友一些,只要说是温记的东西,人家别提多欢喜。
订单太多,温记几乎集体上阵,那几日给肉食抹盐抹辣椒,抹得手上起裂口。
走廊下挂了一溜腊味,外围还挂着一圈苞米和干辣椒。
每回抬头看到廊下满满当当的食物,众人便觉得辛苦也是值得的,有一种小动物冬天囤货的快乐。
后来走廊实在挂不下,只好在院子一角安了个棚子,腊味挂在棚子底下慢慢风干,一靠近便闻到浓郁的肉香。
“旁边去,这些你不能吃,太咸了,等一下给你炖大骨头。”
温仲夏走进棚子,大黄便屁颠屁颠跟了进来,被头顶的腊味馋得直吐舌头,要不是挂得够高,恐怕都想去咬一咬。
她从杆子上取下一排腊排骨,这是今年新添的吃食。
一整排的肋骨用酒、盐和香料腌透,挂起风干了近一个月。
排骨表面灰不溜秋,但是掰开两节骨头,里面的肉却是暗红色,微微发亮,漂亮极了。
腊排骨做法很多,但最简单、最好吃的就是腊排骨炖大白萝卜。
剁成块的腊排骨,用清水浸泡一个时辰,洗去盐分。
萝卜切滚刀块,苞米也可以来几个,斩成小段,和腊排骨一起放到砂锅里慢慢炖着。
腊排骨很不一样,哪怕萝卜炖得软烂,排骨的肉质依然非常紧实。
深红色的排骨表皮有些皱巴,牙齿一扯便轻易脱骨,肉质有些像肉干,慢慢嚼着,就能感受到独特的咸香汁水逐渐渗满口腔,回味无穷。
萝卜烂乎乎的,其本身清甜的滋味正好中和了腊排骨的咸味,苞米直接上手啃,又软又糯,那叫一个香。
另外还可以配上辣油碟,排骨往里面沾一沾,滋味更加浓厚。
这样偏重口的菜最适合下饭,汤汁在米饭上淋一圈,拌着也贼好吃。
“来得巧了,正炖好了一锅腊排骨,放了好多白萝卜,你肯定爱吃。”
杭曜一走进温记,温仲夏便招呼他坐,随后冲后厨喊话,让丫头上腊排骨砂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