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承君恩(173)
那是一册诗集,正翻开在《关雎》一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书页的中间,夹着一对紫藤绒花的耳环。
苏怀月认出来,那是当日与宋白砚一起上街时买的。
苏怀月盯着那诗集看了良久,到底是下定了决心。
第七十六章
宋白砚大约是子夜时分回的府, 回来得太晚,受了坊正的埋怨,再加上连日来的操劳, 只觉疲累得紧。
故而回府后推开小书房的门,见到一灯如豆,灯下桌案旁撑着头小憩的苏怀月时, 还疑心自己犹在在梦中。
府中多余的婢女与婆子已被遣散, 又是深夜, 园中静得不得了,仿佛能听见苏怀月轻柔的呼吸声。
如此良夜……他不愿惊破。
宋白砚就那样静静地立在门框旁, 月光从他身后漏进这方小小的天地,他静默如一道淡而薄的长影,目光却比这无声月色更加柔和。
不知过了多久, 案上的烛火闪了一闪,苏怀月手中握着的书册“啪嗒”一声掉落在地,惊破一室寂静。
苏怀月惊醒过来, 弯腰拾起书籍,抬头见到不知何时回来的宋白砚,倒还吓了一跳:“先生!你回来了?”
宋白砚道:“刚回, 见你睡着, 便未唤你。”
他若无其事走进书房, 接过苏怀月为他斟的一盏茶, 又问:“怎的不回房睡?”
苏怀月心中藏了事, 没有说话, 只局促地捏着那本诗册, 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宋白砚同样心绪万千,没有注意苏怀月的异样, 垂着头看手里握着的茶盏,又缓缓道:“阿月,先生马上就要回南边去了……你,你将来作何打算?”
这其实是一个他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但不听她亲口说出,他心中便总存着一些无可宣之于口的希冀。
良久没有听见苏怀月的声音,宋白砚无声一笑,抬头正要嘱咐苏怀月早点回去休息,蓦然却见苏怀月正目光复杂地盯着他。
“先生,学生想求您一件事!”
“此事关系重大,可学生此时却无法告诉先生其中缘由。先生只需……只需答应或不答应即可。”
苏怀月的目光与她提出的要求让他直觉这不是什么简单的事,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道:“你说便是。”
听见宋白砚如此果断的回答,苏怀月的目光躲闪了一下,似乎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但不过半息,她旋即还是重又抬了回来:“学生求先生……同学生成亲罢!”
“啪嗒”一声,宋白砚手中的茶盏摔落在地,剎那间砸了个粉碎。
看着苏怀月的眼神,他知道这件事的背后一定有非比寻常的谋算,一定与他所希冀的那样全然不同,可还未等苏怀月接着开口说什么,他已听见自己立即应下:“先生答应你。”
*
苏怀月与宋白砚将要成婚的消息不可避免地在上京流传了出去,成了最近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桩事。
宋白砚本就与当年的苏忠文并称“江南双珠”,在文人墨客间颇有才名。
苏忠文逝世后,宋白砚出山来救苏家孤女,后又于绿石书院修订《绿石纪闻》,那时其实已有爱看热闹的说此二人将来定成一家人。
不过也有好事的说起来苏怀月在宫中的那段日子,那时传言皇帝去哪儿都带着这苏家小女,似乎对其颇为看重。
宫里有些人脉的便反驳道:“你不知道么?当时陛下要处死那前朝太子,这苏家孤女偏偏要出来求情,早已惹了陛下的不快了。”
另又有人道:“那苏家孤女能为前朝太子求上情,看来在皇帝心中地位也不低啊……”
“你懂什么?”先前那人嗤道,“这其中水深着呢。”
见诸人都好奇地看过来,这人方压低声音道:“皇帝最后留下那前朝太子,不过是为了……前朝那方玉玺!你们当时没听尉迟那贼人怎么骂的?那段时间将这苏家女留在身边,也不过是为了找出玉玺的下落。要知道胤思宗死前见的最后一人,可就是这苏家女的父亲,苏忠文!”
诸人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来,那人接着又补充道:“不然苏忠文那样骂咱们天子,天子怎么还容得下他的女儿?”
有人触类旁通,紧着就问:“那此番这苏家小女与明光先生仓促成婚,是不是就想躲开皇帝的控制?那皇帝究竟知不知道此事,又允不允许此事?”
“那就难说了。”先前说话那人做了个讳莫如深的表情,“这可就不是咱们这些人能管得了。”
诸人听说,也就不再闲聊此事,谁也没注意到角落里的刑部尚书崔妄,已紧紧蹙起了眉头。
他是个秋官,在刑部断了不少案子,向来对异同寻常之事十分敏感。
而此次苏怀月与宋白砚成婚,实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还记得那时刑部牢房苏怀月对他说的一番话,及至后来前朝小太子事件发生时皇帝的态度,怎么看,苏怀月都不该在这个时候同宋白砚成婚啊!
不仅这方面有疑点,苏怀月与宋白砚的婚礼也十分可疑。
那实在准备得太仓促了!
婚礼的地点选在绿石书院,他去瞅过一眼,那真是要什么没什么!就好像是要赶着时间把这场婚礼办下来似的!
倘若其中真没有什么猫腻,何至于如此着急呢?
为了此事,他还特意去向沈千意打听过。
本来以为凭沈千意与宋白砚的交情,能知道些什么别的内幕,孰料沈千意同他一样茫然。
甚而说起来宫中的太后也曾召见苏怀月垂询此事,可见此事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