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问长安:王臣蹇蹇(216)
“万历十二年殿试(注23),神庙问诸生,‘朕乘乾御极十有二年,于兹夕惕晨兴,永怀至理。然纪纲饬而吏滋玩,田野垦而民滋困,学校肃而士滋偷,边鄙宁而兵滋哗,督捕严而盗滋起,厥咎安在?’”江永脑力惊人,竟将六十年前殿试考题的一部分原文背出,“然而三年之后,神庙再次主持殿试,考题却变为‘无为而治’。”
“那是万历十五年,自兹往后,神庙孝亲、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用、听言、亲亲、贤贤,皆不克如初矣。”林又清道。
“终究是万事不由心意罢,”江永轻叹一声,“十岁孩童,骤失其父,对棺垂泪未已,辅弼之臣已私结交攻。登基不满一月,顾命大臣高拱被逐,元辅赵涉川与司礼掌印冯保对掌机要。涉川辅政十年,凡事独断专行,威权几于震主,况又身兼帝师,日常束君甚严。君喜翰墨,涉川非之以无益治理,君欲观鳌山烟火,涉川劝之以节财俭用,君夜游别宫,行止略失常度,太后竟召帝切责,命涉川代其罪己。其时神庙年已十八,览之内惭,然迫于圣母,不得不下。十年以来,涉川处处以古圣帝明王劝君,杜其逾越之举,灭其耳目之欲。天子年少气盛,岂愿‘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注24)’?涉川身死未几,合族戮辱随之,足见神庙忌恨之深也。”
“万历十四年,倒赵驱冯之风潮迭起,朝臣追言往事、分派夺权。火焰声光之家,顷刻烟消火灭,摇尾乞恩之人,骤然社威擅势,帝以乾纲独断,未料为人作嫁。见诸臣争名逐利、党护负国,却屡以道德礼法束君,由是更以贱视大臣,而求治之心益衰。”
“同年朝廷始议国本。神庙欲立三子不得,遂悬置东宫十五之久。人言‘自古父子之间未有受命若斯之难(注25)’,孰不知嗣子之立已沦为门户角争之筹马,诸臣忠厚之意薄而炫沽之情胜,不论道德是非,辄肆诋谤异己。若不然,何以国本既定,犹有妖书、梃击两案随之?神庙享国四十八年,快意事一件不曾做得。始而怨焉,继而恨焉,究以麻木倦怠,一如痿痹之症,全无痛痒,无药可医矣。昔年神庙常以‘头昏眼黑,力乏不兴’为由废朝静摄,如今想来,未必全为借口。”
“芸芸百姓,衮衮诸公,有人敬天子若神明,有人畏天子如恶鬼,有人轻天子若稚童,有人戏天子如傀儡。恒之,只有你把皇帝也当个人看。”
“微明沉于永夜,清泉污于浊流,大宣诸帝立于永夜浊流之中,多半一生逃离。武宗、世宗、神宗,先帝,率皆如是,然而终是金枷玉锁逃不得,人生长恨水长东——吾皇与历代先帝不同,”江永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遇挫,遇险,遇战,遇灾,一毫不曾退却。忧勤图治,汲汲皇皇,十七年间矢志不渝。如今局势难以挽回,绝非陛下之过错。”
林又清转头看向江永,眸中渐起水色。在第一滴眼泪落下之前,突然上前抱住了他。
这一抱,仿佛将半生的孤寂都交托给了他。
宦官王化德气喘吁吁地爬上城墙,看到眼前一幕,仓皇伏地不敢言。
待到呜咽声息,肩头不再颤抖,孑然而立的林又清又恢复了以往庄肃的神色,“你们来了,走吧。”
“皇爷!”回应他的是王化德撕心裂肺的哭声。陈公明跪在干爹身后也跟着掩面抽泣。咸嘉帝眉头轻皱,不耐烦道,“事到如今,哭有何益?快些起身,在前面带路。”
于是他们走下城墙,向宝城的内部走去。
走进隧道门的那一刻,林又清突然说道,“倦怠而长寿,无聊却贪婪,久病又怕死,不是很痛苦吗?”
身侧的宦官与侍卫听得云里雾里,只有江永明白,他是在为自己的那句“神宗他很痛苦”作一个最感同身受的注脚。
此日非神宗忌辰,亦非国家春祭,天子亲临拜谒,实是因定陵遭受了骇人听闻的毁伤。
万历十一年初,在赵涉川病逝仅七个月后,神宗下诏预择寿宫,一年后,定陵正式兴工,耗时六年完成。当彼四方无事,海内晏如,朝廷有充足的时间与物资投入工程,故而定陵的规制尽奢尽美,几可为大宣诸帝陵之最:地下玄宫仿九重法宫之制,布局暗合皇宫内廷,深峻繁复,宏伟堂皇,妥为人君所居;宝城前的明楼全用预制白石,自房山凿出,用旱冰船人工拽运,输送一块长三丈、宽一丈、厚五尺的巨石便用民夫二万人、白银十一万两,何况还需能工巧匠精心雕琢;宝城雉堞、明楼地面、殿堂、方城等处全用花斑石铺砌而成,滑泽如新,不染微尘,起伏转角处严丝合缝,做工之精细远非其他帝陵可比;祾恩殿中的金丝楠木,长于风岚烟瘴、穷崖绝壑,采运之夫十有五亡;还有陵门殿宇的琉璃砖瓦,高厚坚固的外罗城墙……帝陵建成,白骨累累,靡费巨万,正合林又清所说的“倦怠而长寿,无聊却贪婪,久病又怕死”。然而终究还是“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注26)”。庄严而壮丽的定陵非但没能守卫帝后安心长眠,反而成为外敌耀武扬威与奸人盗玉窃钩的首选之地:先时萨军兵临京师,越过居庸关,攻占宣帝陵。博仁下令捣毁陵园城墙、焚烧各处宫殿。听说定陵中葬有珍宝无数,即命手下发掘盗宝。萨兵没头苍蝇般绕宝城转了三日,隧道一条接着一条打进去,却依旧探不到玄宫的入口。一筹莫展之时,博仁身边的一名汉人谋士向主上献计,称万历帝落葬未久,应有扶柩入陵的工匠尚在人世,若能将他们请来,玄宫的具体位置便能大白天下。博仁如他所言。很快,在一名叶姓石匠的指示下,他们成功在宝城内侧挖出刻有“隧道门”字样的石条——沿此继续发掘,便能寻到地宫入口。好在各地勤王之师陆续赶到,萨军粮草将尽而难克城池,只能放弃皇陵的挖掘,有序撤出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