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凤女(379)

作者: 十二妖 阅读记录

结果他母亲说媒害人就算了,还跟女儿女婿以及儿子儿媳合谋搞“扎火囤”。

所谓扎火囤,就是以二傻的姐妹和嫂子为钩,专门引诱学子和官员。

一旦对方上钩,二傻的母亲和二傻的姐夫妹夫儿子们就一拥而上,逼迫对方给银子私了。

那些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自然不想事情闹大。尤其是学子,一旦摊上这种事,连科举资格都是要被取消的。

如此一来,二傻家很快就发财了。

一时穿金戴银,买大房子,二傻家动静大得不行。

终于有一天,他们触了霉头。

二傻的嫂子勾到个拐子,还是个大拐子。

那拐子一眼就看出了二傻家的勾当,将计就计,不止污了他嫂子,还污了他的姐姐妹妹。

最后,拐子威胁他们要去报官,说他们一家子都在干“扎火囤”。

当然,想要他不报官也行,那就得跟着他干。

这拐子出手阔绰,打一巴掌,给一颗糖。很快就让二傻家的人跟着他干上了拐卖人口的勾当。

以这家人长袖善舞的行事风格,十分迅速地成为拐子团伙的重要成员。

一时京城风声鹤唳。

不止孩子丢失的不少,少女失踪的也不少。

皇帝大怒,令人彻查,最后查到了这个团伙,将其一网打尽。

令整个京城一片哗然的是,那团伙的主要成员,竟然是皇帝近臣的家人。

皇帝狂怒之下,将二傻也关进了大牢。

一个天子近臣,连家人都管不好,还管什么国家大事?

这就是顾柏年前世的经历。本来以榜眼的身份入朝,前途一片大好,结果被家人拖入泥泞,令人万分唏嘘。

关于“扎火囤”的部分,是由岑鸢来讲述的。这部分有许多不可描述的地方,不适合小姑娘宣之于口。

这件事,时安夏问过岑鸢。

岑鸢承认了,顾家的案子就是他亲手办的。拐子也是他亲手抓的。

最后功劳就归了晋王所有。

这也是明德帝中毒前所关注的最后一个大案。

这个案子的成功破获,拐子团伙的一网打尽,令明德帝对晋王赞赏有加,晋王在明德帝心中地位急升。

顾柏年手脚冰冷地坐着,只觉全身的鲜血都被抽空了。他张了张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也不知道从哪里问起。

他惊悚地觉得,这分明是在说他!

第323章  他是万千学子心中的明灯

时安夏没说的是,顾柏年在牢里也没歇着,不求别的,只求有笔墨纸砚。

起初自然是没人搭理他,但自从顾柏年帮助牢头和典狱长写过一次文书总结后,笔墨纸砚就源源不断送进了牢房。

后来,牢房淘汰的断腿桌椅也给了顾柏年一套。从此,顾柏年就在牢房里开始了奋笔疾书的生涯。

许多年后,顾柏年从牢里出来,无家可归。

赵立仁把这位才子收留,当了自己身边的一名文书。国难当头时,他到处奔波筹米筹粮,顾柏年就一直跟随在侧。

有一次,惠正皇太后召见赵立仁。

赵立仁便说了这个文书的故事,万分惋惜,一代榜眼,就此陨落。

赵立仁向惠正皇太后求情,说,“此人博学多才,熟读各国经史,真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望太后明察。”

后来,惠正皇太后便将顾柏年安排进了翰林院做编修。这是北翼史上唯一一个从牢里出来还能入仕之人。

他走这条路,走得太曲折了。

他原本有大把的青春可以为这个国家奉献,就因为被贪得无厌且无底线的家人连累。

他,一个令人羡慕的榜眼,花了大半辈子才终于走上正轨。

仅仅三年,他就编修出数十本观点独特的着作,成为北翼文坛举足轻重的经史大家。其中最为着名的,当属《翼史大典》。

此着作成为北翼历年科举必修之作。

顾柏年将在牢里写出来的所有文章修订成册,取名为《顾事》,里面收录了他的诗文,评论以及经史讲义,还有他被家人吸血的成长经历。

他还贡献了一种新的行文方式,被后世称为“顾辞”,更被万千学子争相模仿。

顾柏年身子在牢里就亏损了许多,后来又遭遇国难,更是来不及养补。

他呕心沥血,在编修一职上仅三年就油尽灯枯。

死的时候,他张嘴大哭,悔恨不已,“如果我没有浪费那些年该多好啊!如果有来生,我定不会让自己消磨在亲人的……”

亲人的什么?他没说完。就咽了气。

惠正皇太后亲自下令遣礼部主事端礼谕祭,又追封他为“史国公”,以表彰他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北翼山河记》记录这位史国公,是这样的描述。

他的一生,是令人唏嘘的一生;他的一生,同样也是励志的一生。

他的青春热血,全都锁在方寸的牢狱之间。

然而锁不住的,是他的赤子之心。他提笔成诗,泼墨挥洒,“顾辞”一出,不消几笔,便惊艳了尘世。

他,是万千学子心中的明灯。

……

时安夏收摄了心神,认真问,“顾公子,你难道也要走这位二傻子的路吗?”

顾柏年吓得脸色苍白,“不不不,那太可怕了。”

一想到他这瘦胳膊瘦腿的要蹲大狱,就感觉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他捧着茶杯的手都在颤抖,“还好,故事只是个故事。”

却是转天,他们几个状元榜眼探花在被授予官职的时候,明德帝钦点顾柏年为侍讲,吓得顾柏年魂飞魄散。

上一篇: 星际霸者 下一篇: 秦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