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120)

作者: 豆角开花 阅读记录

啊!柴平讨要一句准话,更为让赵匡胤知道, 她以前不是个能忍的人, 以后也不可能是。

敢让她为名节去死一死的人,不好意思,她更会让对方先痛一痛。

如今赵匡胤最怕的是柴平不依不饶, 非让赵光义付出代价不可。

赔个不是已经是赵匡胤想到能够安抚柴平,或许也可以让赵光义接受的事,柴平不受, 却并没有再捏上赵光义不依不饶,这个事儿, 只要柴平别再死捏住不放, 剩下的随她。

“既然都不懂道理,一味只讲名节, 你只管动手。”赵匡胤对柴平动手打人的事,完全不当回事,再怎么样都不会比现在的情况更难,既如此,赵匡胤可以大方给柴平一个承诺。

“谢陛下。”柴平算是达到一个目的。

那头的弹幕对柴平的一系列操作,有人笑出猪声〖看看赵二的脸,比被人打还难受。柴郡主够可以的,对待要往她头上扣帽子的人,争辩无用,毕竟都被洗脑了,名节这玩意都理所当然认为相当重要,无视名节的人,也难免被人唾弃。对待唾弃自己的人,没错,就该用拳头说话。〗

〖我真是爱死郡主这样的处理方式了。所以,郡主,第一个要打的是谁?〗

这样一句提醒让柴平挑起眉头,随后啪的一声极其响亮的耳光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是的,赵光义脸上已经被印下五个鲜红的手指印,清晰可见,由此可知柴平在动手那一会儿丝毫不曾留情。

“你......”赵光义不曾防备,毕竟谁能想到柴平竟然敢在赵匡胤跟前动手?

“陛下方才许了我的。我打晋王,因晋王出言不逊,晋王若还手,陛下,这算是什么?公然抗诏?”柴平敢动手,尤其当赵匡胤的面动手,那是怎么样?就是要杀鸡儆猴。

当然了,先痛快的出一口气再说!

赵光义这样的人最应该打上一顿才能稍稍让柴平舒口气儿。

赵匡胤也是震惊住了,柴平这么干?

赵德林却没有意外,但他的处境是左右为难,在柴平动手的那一刻,他只能阖眼。

“陛下,晋王亲耳听见您的话都不拿您的话当回事,这......”柴平打了人不说,更告起黑状,

赵光义一辈子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他被人当着他哥的面打了,末了这个人还一副他有错,他错得最离谱的模样。

“陛下,柴平她欺人太甚。”赵光义忍了,因赵匡胤的态度无法不忍,那并不代表他可以一忍再忍。

柴平既然如此不留情面,一个亡国的公主而已,要不是当年他认为柴平无害,也不会留柴平活到现在。但既然柴平活到现在一回又一回的落赵光义的脸,赵光义并不介意让柴平死一死。

“欺人太甚。论起欺人太甚,到底是谁欺人太甚?陛下看见了,晋王并没有半点改过之心,在他心里,千般错过都在别人,纵然陛下认为是对的,他不认可,他照样会反驳陛下,更甚者希望改变陛下。到底是谁欺人太甚,陛下以为呢?”柴平要的正是赵光义气愤,尤其当着赵匡胤的面表现越气愤,越不受最好。柴平正好借此机会添把油,好让赵光义知道什么叫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陛下,臣弟绝没有这个意思。”赵光义突然意识到柴平何意,意识到归意识到,赵光义如今唯一能做的只有一样,同赵匡胤解释解释,他绝对不像柴平说的那样心中没有赵匡胤,请赵匡胤务必明鉴。

赵匡胤审视的目光落在赵光义的身上。

“那不如晋王解释解释,晋王当年为何要当众射杀花蕊夫人。”有没有的,用柴平自己的事来说,难免让赵匡胤认为柴平皆为旧怨而同赵光义不依不饶。

行,柴平提及旧事,总不可能都已经把这回事忘记了吧。

赵光义此刻生吞了柴平的心都有。

柴平,柴平是当真要让他死在赵匡胤手里不成。

“以及与契丹私下贸易,不仅是以前,在陛下的警告之下,晋王依然我行我素。”柴平悠悠的补刀,赵匡胤怎么可能忘记这样一回事。

要知道柴平一回来送到赵匡胤手里的东西并不少,方才赵匡胤还在翻看着,上面到底有多少东西,柴平知道,赵匡胤同样知道。

此时此刻,赵匡胤的视线再一次落在赵光义身上,赵光义被看得心下发毛,急忙解释道:“陛下,请陛下明鉴,臣弟从来最听陛下的话,陛下但有吩咐,t臣弟绝无不从。”

一旁的柴平嗤笑一声,充满不屑。

赵光义......

而有些事赵匡胤既然清楚了,也知道柴平那一笑饱含多少含义,赵光义真当赵匡胤是死人?可劲的忽悠?

“父皇,父皇息怒。”赵德林眼看再继续下去事情更没办法收场,怎么办?无奈的只能出场,当然,恰如柴平所愿。

真以为她几句话能够把赵光义整死?

倘若如此简单,柴平至于到现在都整不死一个赵光义?

冷冷一笑,柴平并没有再吱声,反而于此时安静的立在一旁。

赵匡胤道:“你们先下去。”

有什么事赵匡胤也不可能当着儿子和柴平的面教训赵光义。

赵德林这便要走,柴平也没打算留,但另有一桩事柴平不能不提。

“方才还有一件事,我们见晋王堵住了一个人,观其打扮应该是南唐那位小周后。是吧晋王?”柴平毕竟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南唐的那位小周后,是不是,柴平那么一猜,赵光义敢做或者不敢认,柴平只将此事披露。

赵光义是个什么样的人,真以为满天下的人都不知道?

上一篇: 亡妻追忆录 下一篇: 我靠汉语发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