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123)

作者: 豆角开花 阅读记录

“夫人有何打算?”柴平相信花蕊夫人不可能全无准备,她既然清楚意识到赵光义想要她死,花蕊夫人早有过经历,三年前要不是柴平出手相救,花蕊夫人早死了。

“我想让陛下知道,他虽仁厚,但晋王并非仁厚之人。”花蕊夫人显然有备而来,柴平也不细问,“夫人可以出手,要是合适我也会助夫人一臂之力。”

花蕊夫人此番前来既奉赵匡胤的命而来,何尝没有企图趁机同柴平达成某种共识的意思。

她有所准备,柴平一回来已经给赵光义接二连三送上大礼,断不可能仅此而已。

柴平愿意出手,花蕊夫人相信她们一定能够对付赵光义。

“陛下,陛下,有人状告晋王强占臣妻,逼死臣妻。”

很快,好戏上演了!

猜测

赵匡胤本来对赵光义已然生出不满, 结果怎么着,刚消停没两天,竟然有人又来告赵光义。

而且这是什么罪名?

强占臣妻, 逼死臣妻。

几乎在那一刻, 赵匡胤勃然大怒,“到底怎么回事?”

“陛下, 外面已经传遍了,还有人说晋王执掌京兆府,前去告状的人被晋王赶出,差点连命都丢了。甚至, 甚至晋王更要杀人灭口。”前来禀告的内侍颤抖的声音将这些话说出,末了都不敢再抬头。

赵匡胤粗重的喘着气, 双拳紧握, 目眦欲裂,声音透着不可置信的问:“他是疯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 谁能答?

“如今谁领人来告的状?”赵匡胤倍受打击的同时, 也想知道现在外面是谁领人来告的状?

“是宋御史。正巧是宋御史碰到那户人家,才让那一家子没有被晋王所杀。”内侍将另一个情况道来,分外的唏嘘。

本来生气的赵匡胤听清这话后, 突然意识到在他所不曾察觉的时候,赵光义或许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闹出这样的事情, 怎么可能是意外。

如今赵匡胤需要考虑的事,已然闹得人尽皆知的事情, 他要不要管?

然而赵匡胤既然本来已经不满, 又怎么能放任。

“传。”赵匡胤一声令下。

内侍多一句话,多一刻都不敢逗留, 急忙出去将告状的人纷纷请进来。

那么大的动静,怎么可能不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再说了,京兆府都闹出动静了,再有追杀的事情,天子脚下,身为晋王竟然如此的无法无天,多少人都有所耳闻,再有人想死死的捂住事情发生,都捂不住。

况且,谁说告状的只有一个人了。

南唐降了,李煜这位后主成为了亡国之人,一道来了开封,柴平和赵德林是亲眼看见赵光义怎么堵上那一位的,纵然当时的赵光义不承认这个事情,赵匡胤更没有将事情完全捅破,处置赵光义,如今随着赵光义被告带逼死臣妻,事情一发不可收拾,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煜竟然支持小周后也告上赵光义一告。

这样的消息从花蕊夫人口中听说,柴平略为诧异。

“南唐这位国主虽非帝王之才,无帝王治国之能,至少是位君子。妻子被辱,他无能保护,于他而言已然是痛处,如今既然有人告状,要将赵光义解决,他自当添上一把火。赵光义从前并未得手,以后不代表小周后会一直有这样的好运气。南唐国主是个聪明人。”花蕊夫人的评价落在柴平的耳朵里,柴平重重点头,对付赵光义这样的人,绝不能抱以不该有的希望,盼他能够转性。

说来赵光义身边也并不缺女人,但他却格外喜欢各家的夫人。这样的癖好,叫人不知该如何评价。

“太后。”柴平和花蕊夫人正聊着,符太后走来,花蕊夫人在看到符太后时,眼中一闪而过某些了然,又不经意的扫过柴平一眼,不确定柴平对有些事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太后。”花蕊夫人心中猜测不便问出,迎向符太后非常规矩有礼。

“母亲。”柴平同样见礼,符太后并不绕弯子的问,“我儿打算借此机会将晋王解决吗?”

柴平与花蕊夫人对视,她不在开封的几年,符太后与花蕊夫人似乎合作不错,因而在花蕊夫人面前符太后能够这样直白的询问。

“总要试一试。至少不能让晋王权势再盛。”柴平的目标很明确,绝对不能给赵光义往上的机会,否则将来他们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说到这里,柴平未必没有别的担心。

“晋王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或许我t们所知道的依然很少。引起陛下的不满,他未必不会狗急跳墙。”符太后突然冒出这句话,何尝不是花蕊夫人和柴平心里一直挂心却不曾说破的一点。

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郑重,都明白这一点绝对有可能。

不成功,便成仁,到了最后的关头,临门的一脚,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没错没错,赵光义一但发现自己没有机会登上皇位,自古以来为了抢皇帝位子骨肉相残的人少了?别忘了咱们的二凤。尤其二凤这个弑兄杀弟上位的人更成为无数人推崇的好皇帝,证明在世人的眼里,一个好皇帝怎么上位的不重要,重要是在他上位之后他怎么当好这个皇帝。〗

〖对喽对喽,别忘了有猜测赵大正是被赵二所杀。只不过因为赵二上位之后,他虽然没用了点,但他会笼络人心啊,比如那句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话。再有大宋经过多年科举的沉淀,读书人们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没错,糊名考试这个事情是赵二搞出来的,让无数的读书人都有了凭本事参考科举,出仕为官的机会。也正因为这样,宋朝一个连大一统都没有的王朝,在后世才会一直为人所推崇。没办法,拿笔的都是那批人,他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就会拼了老命的吹捧这样的朝代。〗

上一篇: 亡妻追忆录 下一篇: 我靠汉语发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