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154)
“郡主卫边境,保百姓,今又一再平乱,是为能者。况且后周天下本为柴氏所有,世宗在天有灵,定然也是希望郡主再掌江山。”
为了活命,别管什么话违不违心的,先渡过难关再说。
“我毕竟年轻。”柴平作为女子,确实也是相当的年轻,她如今尚不到双十年华,在一群看资历也看成就的人眼里,她是远远不够格的。
“我等虽然上了年纪,要说功劳都不及郡主。我等诚心希望郡主登基称帝,以安天下,卫山河。”
再昧良心的话,他们都要说。
一个个都连忙跪下,无一不希望柴平赶紧的登甚,称帝吧,然后就该出手管管那些所谓的叛军了,绝对不能再让那群叛军继续作乱下去。
柴平望向他们,算是满意了他们的态度。
后史书记载,后周世宗之女柴平,建端朝,取宋而代之,以开封数万万臣民而请之,宋太|祖之子赵德昭,赵德林一道上书,请柴平称帝。
宋开宝八年,宋太|祖赵匡胤为胞弟晋王赵光义所弑,而后赵光义坠楼死于宫中,其子赵元佐起兵叛乱,欲夺江山,后被端高祖平定,开封城内诸乱起,皆为高祖所平,安开封,免天下赋税,济世安民,百姓归附,高祖应众人所请,登基为帝,改国号为端,改元太初。
柴平一步一步登上高阶,俯瞰天下,底下的臣子无论到底心里认不认可柴平这个皇帝,想想城中的所谓叛乱,自他们表示愿意奉柴平为帝,所谓的叛军既消失无踪,有人亲眼看到柴平的兵马出动,将那些人全部都解决。
这些叛军有叫嚷他们都是为了救出赵元佐的,更指责柴平狼子野心,一介女流竟然也敢肖想成为皇帝,他们不服。还有赵德昭和赵德林两个半点骨气都没有,既然是没用的东西,他们都不会指望他们,倒是寄希望于赵元佐,以为赵元佐像赵光义的儿子,敢想敢做。
想必若非赵元佐败于柴平之手,这天下该是他的。
行,叛军只管喊他们的,反正柴平并不在意他们忠于谁。棋子而已,对她有用她用来即是,没用的大可不必理会。
借着那些人喊出的口号,柴平在登基之后,既封赵德昭为安王,赵德林为睿王,就凭这一点,确实挺让人感慨万千的。谁让赵匡胤在世时都没封两个儿子为王呢,结果现在倒是让柴平封上了。随后有人提议该处置赵元佐一群人了。
是该处置了,谁让赵元佐虽然被关押起来,打他的口号杀了不少达官贵族的所谓叛军不在少数,柴平将那些人全都拿下,要处置不能只处置一个对吧。
因此,家人惨被杀害,当时没有能力对付贼人的人们,这会儿对上柴平终于登基,一切都要回到正轨,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报仇!
柴平最多算是一个见死不救,找她报仇太牵强,但那一些私底下对他们家的人动过手的仇人,一个都不能留。
哦哦哦,竟然没有人再为赵元佐求情啊,没有人打着赵元佐兄弟是赵家的子孙的事,要求柴平对他网开一面,这样的结果算不错吧。
柴平对这个事,第一时间转头询问赵德昭和赵德林的意思,毕竟是他们的堂兄弟,他们肯定不可能全然没有想法。
有想法是好事,有想法不妨说出来,大家伙一块听听对吧。
赵德昭第一反应是望向赵德林,赵德林与之对视,最终出列道:“虽为至亲,却有杀父之仇。以乱国本之人,当诛之。”
没错,乱国本之人,岂能留他们活下去。
赵德昭从赵德林那里得了一句准话,马上出言附和表示,“正是如此。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赵光义亏得死了,否则他们绝对不可能放过赵光义。
赵元佐仗着赵光义留下的势力,一而再,再而三的想对他t们家的人动手,就凭这一点,同样可以要他们的命。不成功便成仁,想必聪明如赵元佐早在动手前已然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柴平也干脆,都想让赵元佐他们一家子死,即下令,斩首,一个不留。
如此一来,难得朝堂之上的臣子们第一次对柴平生出感激之意。
弹幕们都不得不感慨,本来就应该要杀的赵光义的家眷,借产杀他们时候收拢一波人心,柴郡主属实是高明。
〖再高明,以女子之身成为皇帝,真以为登上这个位子,得开封里的人承认她是皇帝,她就能坐稳皇帝的位置了?各地不服她的人一定都会揭竿而起,得了,这回天下又将再起战乱。〗
〖哟,听你这话的意思,我们柴郡主错了?她有能力有本事,为什么她不可以顺势当上皇帝?底下的人不服,难道赵光义上位满天下的人都服了?别跟我说至少不会有各地叛乱起。对,叛乱是没有,你要不要去查查赵光义的车神外号是怎么样的?赵光义想收复燕云十六州,领了赵大辛苦攒下的兵马,以为自己相当了不起的一定可以解决契丹,结果怎么样?大宋的精锐被他几乎葬送,那些死的人你不会以为比叛乱少吧?〗
〖就是,更别说在赵光义之后的契丹连年进犯,大宋的那些个皇帝全然没有半点骨气,别管是打赢了或者打输了都赔款,那些钱难道你以为是他们这些皇帝自己挣来的。更别说大宋一朝那是个少数民族都能把大宋按着打,古往今来的大一统王朝里,大宋从来不算。这些你是全然都当作不存在是吧。〗
弹幕每一个都认为,不错,柴平上位必将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谁也不敢保证将来柴平建立的大端国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想必不会比赵光义接手后的大宋再差。